初中地理畢業(yè)考試復習的體會
2012年涪陵區(qū)教委決定將生物地理作為畢業(yè)考試學科,其成績算入學生初三畢業(yè)考試總成績中,頓時各方面對該學科的關注空前加大。我想起了在2014年的阿里巴巴技術論壇上,馬云演講中說到,“ 有時候,打敗你的不是技術,可能只是一份文件 ”。的確,政策文件在我們現(xiàn)實社會中左右你的命運,文件可以打敗你,也可以幫助你。在教育政策的指引下,我從2012年到2014年連續(xù)三年教地理畢業(yè)班,,在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在全體教師的配合尤其是班主任老師的無私奉獻大力協(xié)助下,我校地理畢業(yè)成績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取得了全區(qū)同類中學第一的好成績。回想幾年的地理復習工作有一些體會,跟大家交流,供大家參考。
一.認真學習考試文件、深入研究課標
每年畢業(yè)考試前,區(qū)教委都會下發(fā)有關考試的各種文件說明,我們認真閱讀學習,領會考試精神,明確考試要求,做到有的放矢。2013起,我區(qū)選用了新人教版教材,所以我們在教學和復習時要深入研究新課標,把握新課程標準,掌握新教材對學生的要求程度,這種對新課標的領會成為指導整個教學和復習工作的精神。
二.整體有計劃、課堂有綜合性、針對性、新穎性
復習前我們會制定詳細的復習計劃,把復習劃分為幾個大的階段。各個階段的復習課都非常重要,它是幫助學生全面地、系統(tǒng)地鞏固所學地理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訓練,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往往有些教師忽視了復習課的這種鞏固雙基、培養(yǎng)能力的作用;把復習課只看作是“劃書活動”,或是一遍遍地“炒舊飯”。這樣,不僅不能得到良好的復習效果,而且會把復習課變成一種枯燥乏味的過程。
因此,我們必須改革這種復習方法,把復習課變成一種“活動”,從而不斷提高復習課的效率。比如,初中地理畢業(yè)復習,我們可以這樣設計:首先以知識結構為線索進行章節(jié)復習,其次以地理要素為線索進行專題復習,第三,以課本圖像為線索進行綜合復習,第四,以中考說明來針對性復習。最后搞好中考模擬訓練。
第一步:讀、劃先行──“思維描圖法”
首先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讀教材,然后分段精讀。精讀,對教材的內(nèi)容要求做到讀、劃并行,以進一步加深印象,為正確運用地理語言解答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然后動手列出章節(jié)知識結構。與讀劃教材同步并行的則是配合教材內(nèi)容,進行“思維描圖”的練習,以樹立正確的地理空間概念、地理分布規(guī)律以及地理事物具體的空間輪廓。
第二步:填、寫結合──“地理事物定位法”
具體做法是:準備一張空白地圖(自繪或由教師印制),把有關地理事物,如山脈、河流、自然帶、交通城市礦產(chǎn)等,按位置、比例,分別“定位”到空白地圖上,把眾多的地理事物歸納為一圖,使地理事物或規(guī)律更加一目了然,達到圖形合一(圖文合一),從而使學生的知識水平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起到深化和鞏固地理知識的作用。
第三步:練、測并重──“對比強化記憶法”
通過讀、描、劃、寫填等一系列動手、動腦的復習活動,在熟練掌握地理教材的“雙基”內(nèi)容的基礎上,就應通過適當練習來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綜合地理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規(guī)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學會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識或規(guī)律分析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當然與地理有關的)。
在此階段,對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線、典型的經(jīng)濟項目(如南水北調(diào),西氣東輸、青藏鐵路等),可利用地圖實行“對比強化記憶法”。如把不同性質(zhì)的地理界線,季風區(qū)、非季風區(qū),干濕地區(qū),回歸線、赤道通過的國家,氣候類型等,都可以列在同一圖上,進行觀察、對比,強化記憶。
經(jīng)過上述幾個步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地圖為中心線索,通過學生復習教材。這樣就能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地理空間觀念,進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間的關系,達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較好的完成復習的目的。
四.要加強對學生能力的訓練
就中考試題而言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能力的考查:
A.獲取信息的能力
獲取信息的能力具體表現(xiàn)在--能多角度地觀察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收集相關信息;能有效地整理及正確地表述圖、表、文字、數(shù)據(jù)等提供的信息和知識;能提取資料中有用的信息和知識,以解決相關問題。
B.分析問題的能力
分析問題能力的展現(xiàn),必須有兩個基本的立足點:占有足夠的相關資料或者信息,有扎實知識功底。踏在這兩個立足點上,是展現(xiàn)該項能力的第一步。
C.運用知識的能力
它應該包含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①綜合使用各種理論和原理分析實際問題。②從實際問題中推導出理論和原理。③根據(jù)理論和原理的要求,對實際問題進行綜合性的描述或提出初步解決方案。
D.描述論證的能力
學生在回答問題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術語使用情況、語言組織的邏輯性、層次性情況是體現(xiàn)學生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一,術語使用情況。學生對這些術語的掌握和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對一門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況。
第二,答案組織的邏輯性和層次性。如何從這些要點中精選出符合試題設問的內(nèi)容,并將這些要點整理成邏輯順暢、層次分明的論述,是學生實際掌握、理解、運用知識的外在表現(xiàn)。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