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育人:課程思政在舞蹈類專業(yè)教學中的多元實踐與探索
舞蹈類專業(yè)教學不僅要傳授專業(yè)技能,更要注重學生思想道德和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習總書記強調:“藝術院校課程思政建設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zhàn)略屬性,將實施立德樹人工程貫穿于課程思政建設全過程。”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結合學科專業(yè)特點和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專業(yè)教育課程思政基本載體的作用,深挖其中蘊含的“顯性”及“隱性”德育資源。”2022年10月16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和實踐路徑”,而“青年強”便是這偉大目標中戰(zhàn)略性工作的核心重點。2024年5月,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推進會上習總書記指出:“思政建設要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痹谖璧附逃I域,舞蹈類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課雖與思政課屬性不同,卻是培育舞蹈類學生思想道德的關鍵主渠道與核心主陣地。課程思政的巧妙融入,為舞蹈教學賦予全新活力與深刻內涵。學生在鉆研舞蹈技藝時,能自然接受思想熏陶與政治教育,朝著德藝雙馨的方向成長。
1.中國古典舞身韻結合詩詞的教學實踐
1.1綜述
中國古典舞身韻課,宛如一顆璀璨明珠,深深鑲嵌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廣袤土壤之中。它博采眾長,廣泛汲取中國古代舞蹈、戲曲、武術、壁畫等諸多藝術形式的精華。在“形、神、勁、律”這獨特的審美要素架構下,其塑造的形象栩栩如生,傳達的情緒細膩入微,皆能在傳統(tǒng)文學作品里找到生動映照。
2019年11月,筆者所在學校開展了“首屆課程思政公開課”活動。在本次教學中,借鑒北京舞蹈學院王偉老師《身韻巡禮》教材——手語手意組合,結合中國古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五首著名詩詞進行教學。運用詩詞對女性的描寫,啟發(fā)學生在舞蹈動作時的內心情緒,結合詩人的人生經歷引導學生的情感表達,使學生在學習古典舞身韻的同時,感受詩詞文化的魅力,提升藝術修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
1.2思路與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人生經歷和情感變化,讓學生將自己代入詩詞情境中。通過對詩詞情感的感悟,激發(fā)學生在舞蹈動作中的情感表達,使舞蹈動作更具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
根據組合動作和情緒表達,將該組合分為五個部分,分別結合五首李清照的詞進行教學。第一部分主題詞為:羞澀。結合《點絳唇·蹴罷秋千》中:“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币栽娫~中女孩對來訪男子的心理活動,啟發(fā)學生細膩的動作,緊張而羞澀的內心活動。第二部分:愛慕、訴說。結合《浣溪沙》中:“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币栽娫~中女孩對心上人既埋怨又思念的矛盾心理,啟發(fā)學生在動作上表現(xiàn)欲言又止的情緒。第三部分:喜悅。結合《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全詩。以詩詞中女孩與夫君新婚燕爾,對愛情充滿熱情摯著的情感,啟發(fā)學生動作上的靈動和表達天真、愛美、好勝的情緒。第四部分:感傷。結合《點絳唇·閨思》中:“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蓖ㄟ^講述詩人感嘆春天的流逝,雨聲催著花落的畫面,結合動作中手部的形態(tài)勝似花開花落的狀態(tài)。完美詮釋了詩人感嘆時間流逝,感傷自己青春不復的情緒。第五部分:思念、憂愁。結合《聲聲慢·尋尋覓覓》中:“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通過詞中景、物、人的描寫,講述詩人此時的國破家忙的境地和凄涼、思念的心境,啟發(fā)學生動作上延展和情緒上的憂愁。
在教學實踐中,特意挑選了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極具代表性的五首詩詞,并巧妙地將其與古典舞身韻的手語手意組合動作緊密融合。
從一個維度來看,每一首詞都細膩地描繪出女子在不同人生階段的豐富情緒和獨特狀態(tài)。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仿佛穿越時空,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古詩詞含蓄且深沉的魅力,沉浸于古人精妙的情感表達之中。從另一個維度而言,李清照不同時期的作品,既是她情感的抒發(fā),也是其人生經歷的真實寫照。通過講解詩詞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以及蘊含的真摯情感,不僅能讓學生領略詩詞之美,更能引領他們透過詩詞的窗口,進一步了解那個時代的歷史文化風貌。
整個教學過程,涵蓋了動作學習、情感體會以及人生感悟等多個層面。充分發(fā)揮舞蹈“長于抒情”的獨特優(yōu)勢,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如何運用舞蹈動作精準詮釋詩詞中細膩的情感。如此一來,學生在舞蹈學習過程中,不再僅僅是機械地模仿動作,而是能夠真正將情感融入其中,進而全面提高其舞蹈的整體表現(xiàn)力,實現(xiàn)舞蹈技藝與文化內涵的深度融合與共同提升。
1.3實效與經驗
中國古典舞身韻與詩詞結合的教學實踐,為學生打開了一扇融合藝術與文化的大門。學生通過學習,提高古典舞身韻中手部動作的細節(jié)掌握,舞蹈動作不再是機械的展示,能夠更加細膩地表達情感,充滿了情感內涵。另外,學生通過對詩詞的學習和理解,使學生在提升舞蹈表現(xiàn)力的同時,汲取了豐富的文化滋養(yǎng),情感表達得到了深化,能夠更好地用舞蹈傳達情感和思想,展現(xiàn)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從更深的意義上來說,舞蹈類學生與所有藝術類學生一樣,在理論方面是有欠缺的。通過詩詞與動作的結合教學,不僅可以豐富情感,增強意境,更是能夠加深文化底蘊,拓寬藝術視野,實現(xiàn)了專業(yè)與人文素養(yǎng)的協(xié)同發(fā)展。
2.中國古典舞身韻結合黨史的教學實踐
2.1綜述
中國古典舞身韻是中國古典舞的核心與精髓,在舞蹈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2021年5月,參加全國文化藝術職業(yè)院校課程思政展示活動,將黨史融入了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本教學實踐是以長征精神為切入點,選取長征中的經典事跡,將這一偉大的英雄史詩融入課堂教學。學生在學習中國古典舞身韻的理論知識和表演技能的同時,能夠深入了解黨史,領悟黨在成長歷程中所經歷的艱難險阻,堅定信念,增強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
2.2思路與設計
本次教學實踐的授課對象是五年制大專四年級上學期的學生。在現(xiàn)有專業(yè)基礎上,她們已基本掌握古典舞的基礎知識,對古典舞審美的“形、神、勁、律”四大要素有一定的了解和體會。
教學中始終圍繞“以情帶舞,以舞傳情”的核心理念,將長征精神與舞蹈教學有機融合。以長征歷史脈絡為軸線,構建“沉浸式情景教學”框架,通過“講-舞-悟”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將革命歷史轉化為動態(tài)的肢體語言。在課堂中,以長征精神為內核,引導學生通過舞蹈動作的力度、節(jié)奏與情感表達,具象化呈現(xiàn)革命歷程中的信念堅守與集體力量。學生在肢體演繹中感悟歷史厚重,于情感共鳴中內化精神內核。既深化了對中國古典舞“形神兼?zhèn)洹彼囆g特質的理解,又在動作的收放、力量的把控中磨礪意志品格。教學中圍繞“以情帶舞,以舞傳情”的宗旨展開,將長征故事、長征精神融入課堂,以長征的時間節(jié)點為線索,采用邊講邊舞的情景模式進行教學。通過故事引領身體舞蹈,用舞蹈抒發(fā)故事情感,以情感領悟長征精神,帶領學生追尋革命先烈的足跡,重走長征路。
在風火輪組合教學中,構建了“課前預習-課中研習-課后拓展-階段鞏固”的閉環(huán)教學模式,特別針對組合中對核心動作“送后背”的延伸性要求進行教學設計。在組合教學中,選取長征時期賀子珍的典型事跡融入其中,既包含為革命割舍親情的“送子”抉擇,亦涵蓋冒死相救仍冒死相救的赤誠義壯舉,將歷史敘事與舞蹈技法深度融合。教學中,以“不舍之送”的情感投射啟發(fā)學生對"延伸之送"的技法領悟:引導學生體會動作中“送”的力學原理;借助"瞬間發(fā)力、持續(xù)延伸"的動態(tài)對比,將賀子珍既不舍又決絕的革命情懷轉化為“剛柔并濟”的肢體表達。這種“史-技-情”三位一體的教學法,不僅使學生精準掌握風火輪“圓、擰、傾”的動作特質,更在"送"的動態(tài)延展中完成革命精神的身體化記憶,實現(xiàn)“技-藝-道”的遞進培養(yǎng)。
2.3實效與經驗
在本教學實踐中,以“思政引領技法突破”為理念,結合多媒體運用進行教學,實現(xiàn)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合。學生不僅精準掌握了風火輪動作要領與訓練維度,其身體協(xié)調性、古典舞審美感知力與動作控制力亦顯著增強。表演實踐中,學生能夠由內而外地傳遞情感張力,其表演呈現(xiàn)出更具層次感的藝術表現(xiàn)力。同步開展的黨史教育則深化了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認知,強化了文化自信,為肩負起傳承和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使命奠定基礎。中國古典舞身韻與黨史的結合,讓舞蹈教學承載了厚重的歷史使命,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專業(yè)能力,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信仰的種子。這種教學實踐不僅實現(xiàn)了專業(yè)技能與紅色基因的雙向賦能,更使學生在藝術表達中完成對理想信念的主動建構,最終達成“以舞載道、以美育人”的課程思政目標。
3.中國民族民間舞結合民族文化服飾文化的教學實踐
3.1綜述
中國民族民間舞是舞蹈專業(yè)的專業(yè)必修課。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先對該民族進行文化背景和舞蹈特點的介紹。并在之后的組合教學中不斷提及民族風俗、歷史文化等,以此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該民族的舞蹈。2023年5月,再次參加全國文化藝術職業(yè)院校課程思政展示活動,嘗試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擔當精神。案例選取了云南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校本教材建設成果——《云南文山傣族風格性舞蹈》中的表演性組合《織》作為教學內容。在教學中,結合對文山傣族經典作品《頂家女》的賞析,完成組合動作的教授,以及對鄧稼先、谷愛凌和身邊同學事跡的認知,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自然地傳承《頂家女》中蘊含的思家、愛家的傳統(tǒng)家風,同時培養(yǎng)為家奮斗、為家擔當的責任意識。通過這樣的教學,幫助學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激發(fā)責任擔當意識,培養(yǎng)成為有使命、有擔當、有本領的新時代“強國文化藝術教育者和傳播者”。
3.2思路與設計
結合中國民族民間舞課程目標,本案例注重實踐和運用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理念。不僅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拓展應用能力。教學中秉持以賞析啟心,以練技促情,以感悟鑄魂的思路。在知識與技能教學的同時,將強國青年的時代使命感和責任感融入教學內容。由知識啟迪思想,由精神激發(fā)情感,思政內容從導入到融入再到強化,逐步引導學生從被動感知轉變?yōu)樾袆幼杂X,喚起學生對報效祖國、共筑中國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本案例通過課前、課中、課后展開教學。課中共設計8個教學活動,思政內容貫穿其中5個活動。在第一教學活動中,通過對課前任務的檢查,首次導入責任感與使命感的思政引子。通過介紹小演員,讓學生初步感受身邊的人帶給自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第二教學活動中,通過對作品表現(xiàn)手法中隊形的分析,講授作為舞蹈演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第三教學活動中,通過小組練習,學生之間進行相互糾錯,模擬教師與學生間的教學互動,讓學生體驗了精益求精的職業(yè)精神和責任意識。第四教學活動中,結合組合中動作本身的意義,強化個人在集體中的重要作用,每個人都要堅守好自己的崗位,履行好自己的責任,大家共同心負使命,才能完成好這個舞蹈。第五教學活動中,通過集體造型的完成度,進一步深化思政內容,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應該肩負著完成好整個舞蹈的使命感。第六教學活動則是思政的強化。從觀看到實踐、從小家到大家,從聆聽到體會,通過一步步對使命感、責任感的強化,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以這份情喚起學生對報效祖國、共筑中國夢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3.3實效與經驗
在本次教學實踐中,通過從遠到近,以小見大,層層推進,將時代青年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融匯于知識和技能教學中,使學生將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通過優(yōu)化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將單純的技能學習拓展為理論—技能—應用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并將思政元素貫穿課堂全過程。在求知練技的過程中,在愛國主義精神的啟迪下,喚起學生的家國情懷、使命感和責任感,實現(xiàn)思政教育與專業(yè)教學的有機融合。另外,通過本次教學,學生對文山傣表演性舞蹈的訓練目標、要求、要領有了更清晰的認知,身體協(xié)調性及情感渲染力得到提高。中國民族民間舞與民族文化服飾文化的結合教學,成功激發(fā)了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實現(xiàn)了思政教育與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的深度融合,為學生成為優(yōu)秀的文化傳播者奠定了基礎。
4.結論
通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舞蹈類專業(yè)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具有多元的路徑和方法。無論是將中國古典舞身韻與詩詞的結合,還是將中國古典舞身韻與黨史結合,亦或是將中國民族民間舞與民族文化服飾文化融合,都能夠在提升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同時,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思政的融入從來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使思政教育在專業(yè)教學中悄然發(fā)力、潤物無聲。在舞蹈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深入挖掘舞蹈教學中的思政元素,將課程思政全面、深入地融入到舞蹈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出更多德藝雙馨、具有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的優(yōu)秀舞蹈人才,更是推動舞蹈事業(yè)朝著更具思想性、文化性方向發(fā)展的關鍵舉措,為傳承優(yōu)秀文化、弘揚時代精神貢獻不可忽視的力量。
文章來源:《尚舞》 http://00559.cn/w/wy/26862.html
- 多措并舉激勵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以創(chuàng)新型資源推進經濟高質量發(fā)展
- 服務區(qū)域企業(yè)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工業(yè)互聯(lián)網公共實訓基地
- 歷史·實踐·未來 ——從三個維度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 技術科學與基礎科學界限模糊化的哲學探討
- 淺析音樂編舞及其應用
- 規(guī)避重“技”輕“育”——基于中國民族民間舞與時代接軌的教學思辨
- 多元音樂文化視域下舞蹈藝術的融合創(chuàng)新研究
- 舞臺實踐在中職舞蹈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 校企協(xié)同育人視域下舞蹈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
- 加裝電梯井道工程質量監(jiān)督檢驗問題探討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