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中的中西古今意識
一、繪畫中的傳統(tǒng)風格
今天,倡導的多是職業(yè)畫家的畫風,因為他們不是像士大夫一樣地自娛自樂、隨心所欲地作畫,也不是像畫個一樣地去機械地臨摹從而喪失自己的獨特風格,而是使畫家回到繪畫的本身來,能夠反映社會的真實現(xiàn)象,比如《清明上河圖》;能夠超越自我,不會一味抄襲古人畫風;創(chuàng)造的前提是尊重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作品具有原創(chuàng)性;精益求精、樹立人文意識,在畫作中融入文學韻味。然而,當前中國的繪畫作品大多數(shù)是如畫工一樣的仿制品,如成年人都喜歡稱贊自己的孩子“畫某某事物非常相像”。還有一些畫家卻過分地固守傳統(tǒng),以繼承某一流派或某一畫家的風格為榮。他們錯誤地不加分析地理解了傳統(tǒng),便只知如畫工一樣抄襲、模仿,最終使僵化、無生氣的一批作品出現(xiàn)在畫界,這終將導致中國繪畫走向衰敗。這激起張大千先生的憤怒,他認為中國繪畫就是一部民族活動衰退史。
這些都使作品缺少思想和創(chuàng)意,儼然是一個沒有內容的框架。因此,我們要提倡傳統(tǒng)的職業(yè)畫家的畫風。
二、繪畫過程中出現(xiàn)的西方風格
我國繪畫風格中西結合式的新發(fā)展卻存在著很多弊端。比如最明顯的就是過分強調概念,卻沒有融入中西方特有的人文精神,而是生硬的拼接。這樣造成的問題有:
首先,有的把中西之間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與技巧生硬地剪輯在一起。他們運用中國式的線條勾勒物體,但在豐潤時卻采用了西方的光影明暗及色彩冷暖的方法。這其實是表面上的結合,這和西方之間僅有的區(qū)別就是在繪畫材料上的改變,把油彩換成墨彩,把西方畫布換成中國的宣紙。
其次,一些畫家簡潔地把素描或速寫的線條直接運用到中國的宣紙上;他們像臨摹照片一樣把要表現(xiàn)的物象真實的刻畫出來,仿佛要證明長期以來人們認為中國繪畫很難像西方繪畫那樣能很真實的表現(xiàn)出自然界中的光、色調以及空間感、立體感的說法是錯誤的。
再次,有的畫家直接摹仿西方的各種藝術流派的繪畫風格,還有一些畫家把西方各種藝術流派的繪畫風格,比如抽象派,立體派等直接運用到中國畫的形式上,卻沒有經過藝術轉換。這種不經過藝術加工的繪畫方法,雖然在使用材料或技巧上區(qū)別于西方畫作,但是這種作品卻讓人看不出中國繪畫的優(yōu)美細膩韻味,反而像是西方繪畫的變異。總之,多數(shù)畫家在繪畫過程中只做到了表面上的整合,而忽略了中西文化之間存在的人文差異。這是導致中國畫出現(xiàn)了不中不西的現(xiàn)象的現(xiàn)實原因。
從徐悲鴻先生開始,畫家們對于中西結合有了一定的理解,并且很多人開始主張在中國的藝術中加入抽象概念,把對西方抽象的理解與中國繪畫中的神似特點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一些獨特的藝術風格。吳冠中先生就是如此。從原則上講,畫家們應該把中國畫中的“中西結合”看作是中國畫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新思路,而不能作為革新的主要手段。西方的文化思想再先進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中國的文化,更何況在中國的文化中還有很多被世界肯定的東西。因此畫家們既不能以中國的藝術觀點來主觀的認識西方繪畫,也不能以自己學習的西方藝術理念來主觀的否定中國繪畫中的一切,因為這兩種片面的觀點都會阻礙中西方繪畫的健康發(fā)展。
二、繪畫的政治屬性及社會功能
除去在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中繪畫完全為政治服務,不僅題材、內容、形式是“革命性”的,包括顏色也是帶著革命性的紅色色調。但是,總體上的政治屬性與社會功能還是相一致的。當代中國畫也必然要包含時代發(fā)展諸多元素,開拓性與探索性必然是當代中國畫的顯形特征。
當代中國畫壇抄襲成風,作品千篇一律現(xiàn)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山水畫、花鳥畫,尤為嚴重。一些所謂的“畫家”抄襲、模仿,低層次地不斷重復仿制。創(chuàng)作缺乏創(chuàng)意是目前中國畫壇存在的另一個重大問題,其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缺乏專業(yè)基礎知識和專業(yè)能力。因此,要想解決中國畫的古今問題和中西問題就應該理性地從中西方文化的人文精神中找到可以相互借鑒和補充的合理成分,并在表達藝術真理的前提下,使中西方藝術達到本質上、神韻上的結合而不是形式上的結合,從而創(chuàng)造出以中國文化為本源的藝術作品。
中國的繪畫創(chuàng)作正處于發(fā)展歷史的十字路口,如何選擇今后發(fā)展走向關系到中國美術體系的存亡。倡導傳統(tǒng)畫作的精神以及對西方繪畫技巧的借鑒,是中國美術體系變革的方向??傊岢珎鹘y(tǒng)畫家精神和當代西方精神相結合是時代的要求。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00559.cn/w/wy/6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