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運用“感動中國”人物素材開展向善教育的實踐探索-教育論文

作者:張華斌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2-05-06人氣:964
現(xiàn)在的中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自私任性,遇事常以自我為中心的居多。有些學生在與人發(fā)生矛盾時往往自以為是,錯誤都在別人。在與同學或朋友的交往中,常常因為一點小事的摩擦就懷恨在心,想方設(shè)法打擊報復,很少寬容別人的過失。學生一味地接受關(guān)懷而不能主動地關(guān)懷另一個生命,養(yǎng)成一種不健康的、狹隘的、自私的心理,甚至會仇視他人,漠視生命。人與人之間猜度、防范、冷漠、欺詐正挑戰(zhàn)我們的道德底線!校園內(nèi)時而出現(xiàn)拉幫結(jié)派的非正式群體,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媒體時有校園暴力和血腥事件的報道。
學校教育存在著失誤。長期以來,智育壓倒一切,且智育的德育功能被弱化。教學過程演變?yōu)橐粋€純粹的客觀學習過程,老師教著、學生學著他們都不信奉的“客觀知識”,這個過程除了與考試有關(guān)外,與他們的生活、與他們的人生無關(guān)。為了分數(shù)而動用包括作弊在內(nèi)的所有手段,與向善的目標漸行漸遠。
教育最基本的任務是教學生如何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世界中的真誠、善良的魅力,教他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融入社會、理解他人、關(guān)愛生命。
二、運用“感動中國”人物素材的適切性
1.真切感人的榜樣是極佳的教育載體
“感動中國”里的人物是億里挑一的血肉豐滿的生活中人,這些典范靠鮮活,具體、生動的事跡打動人、教育人,有極強的親和力和感召性,是我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能使學生在道德教育中接受豐富的情感體驗。如一直為患者爭取利益,敢于說真話的普通醫(yī)生陳曉蘭;舍己救人的孟祥斌;33年照顧岳父母和智障兄弟的謝延信。這些在平凡中產(chǎn)生出來的杰出人物,都是善的集大成者,他們高尚的品質(zhì),表現(xiàn)了堅韌的道德意志,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強烈的道德震撼力。在對新時期如何對待名譽、金錢、貧窮、責任、社會義務、疾病和死亡等重大的社會道德選擇上,做出了最好的回答。他們用自己的力量,解讀人與人之間應有的真感情。帶給人們感人至深的心靈沖擊。
2.“感動中國”人物事跡與向善教育內(nèi)容相配套
電視等喜聞樂見的大眾傳媒是學生關(guān)注的重點,“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及體現(xiàn)出的責任、坦誠、正直、同情他人、樂于助人、舉止端正等個人品格,定能引起學生強烈關(guān)注和積極的思考。如果我們對“感動中國”人物事跡進行挖掘、整理,與向善教育接軌,有的放矢,教育學生如何進行正確的道德選擇,并在這個基礎(chǔ)上不斷鞏固善的道德認知,培養(yǎng)人性中的善良與美好,就可以提升學生生存智慧,發(fā)展學生綜合素質(zhì)。
3.可在“感動中國”人物事跡中挖掘出“三善”素材
知(即認知)、情(即情感)、意(即意志)是人類心理活動的三種基本形式,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主觀意識過程。認知是情感的源泉,以情感為導向;情感是意志行為活動的源泉,以意志行為活動為導向;認知、情感與意志行為活動相互滲透、相互作用、互為前提、共同發(fā)展。向善教育可分三個層次梯度推進:善言——善行——善心。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維吾爾族阿媽阿里帕從1963年收養(yǎng)鄰居家的3個孤兒開始,又先后收養(yǎng)了漢、回、維吾爾、哈薩克4個民族的10余個孤兒。每當有孩子問:“阿媽,你對哪個孩子最好?”老人總會大笑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樣親!”?“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開羽翼,撐起他們的天空。風霜饑寒,全都擋住,清貧勞累,一肩擔當。在她的家里,水濃過了血,善良超越了親情。泉水最清,母愛最真!”這是多么好的善言訓練、善行實踐、善心培養(yǎng)素材!
三、運用“感動中國”人物素材開展向善教育的實踐探索
1.召開“感動中國”人物主題班會
會前精心準備,師生共同搜集年度“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并制作介紹“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及其主要事跡幻燈片演示文稿。觀看CCTV中國聯(lián)通杯“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實錄。在播放過程中,經(jīng)常響起同學們自發(fā)的熱烈的掌聲,并且向他們伸出了自己的大拇指。在播放錄像時,不少同學為“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跡流下了淚水。
2.學生交流觀后感
學生在寫觀后感時說,這么多年來我們第一次感覺到有這么多的話要寫,有這么多的感要發(fā),我們因為感動而文思潛涌。許多學生選擇了一個最令他感動的一個人物,發(fā)表哪里讓他感動,哪里值得他學習的內(nèi)心感言。同學們受到了影響,增添了對生活對學習的信心,對待周圍的人和物更加有愛心,增添了解決困難、問題的信念。
3.受感動后的行為跟進
(1)善言訓練。學說文明話,“請、謝謝、您好、對不起、辛苦了!……”讓校園充滿溫情。設(shè)“文明話語監(jiān)督崗”,治理語言環(huán)境,消解學生粗俗野蠻傷人心的話語。言為心聲,倡文明語言,做“謙謙君子”與“大家閨秀”。
(2)善行實踐。如通過“感動中國”人物的案例剖析,研究“為什么”能這么做?善行“是什么”?行善會“怎么樣”?內(nèi)化學生向善的道德體驗,并總結(jié)向善教育的經(jīng)驗,獲得規(guī)律性的認識,開展樂善好施、見義勇為、孝敬父母、誠信友愛、文明行為的活動。
(3)善心培養(yǎng)。感悟“感動中國”人物的孝心,教育學生學會愛長輩,珍愛親情。懂得人之老亦我之老的自然規(guī)律,學會孝敬,贊揚溫暖純真的親情,學著體貼父母,為父母分憂。體悟“感動中國”人物的雄心,善良是一種能力,通過向善教育提高生存智慧和生存能力。勤奮好學,強素質(zhì),爭取理想的前途,有能力回報父母、社會,有能力關(guān)心弱者。在與“感動中國”人物的精神生活比較中培養(yǎng)羞恥心,羞恥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是克服消極因素、自覺抵制不良誘因干擾的一種精神力量,是對可恥、卑鄙行為的強有力的抵制。要對學生的羞恥心給予適時、適度的刺激,對“臉厚”的學生,點燃他們的羞恥心的火花,及時升華學生的羞恥心。
4.在向善日記里反思。筆者編印了向善教育日記——“善言、善行、善心‘日知錄’”,分為三部分:識善。善言摘錄、名篇識善、教師之善、向善之思、逆善之舉、身邊之善;行善??谕律蒲?、日行一善、向善之舉、善待他人、人文關(guān)懷、與善同行、扶貧濟困;悟善。我心之善、揚善抑惡、收獲善良、人性光輝、抗爭心魔、善之力度、名著悟善。

網(wǎng)絡(luò)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quán)、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quán)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guān)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guān)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