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化”與“歸化”譯介接受美學策略
引言
二十多年來,“異化”與“歸化”譯介接受美學的研究,逐漸延伸到哲學中美學的領(lǐng)域,方法有二:一是以目的語接受美學為歸宿的“歸化”譯介語言轉(zhuǎn)化策略,讓譯文無條件地靠近目的語;二是以源語文化為歸宿的“異化”譯介語言轉(zhuǎn)化策略,讓譯文無條件地靠近源語。這兩種策略均體現(xiàn)出一種文本變異轉(zhuǎn)換的接受美學的思維空間。“歸化”的接受美學變異美感,來自于譯入語本身的文學文本接受,就是讓作者與讀者產(chǎn)生思想和精神上的共鳴和觸動,達到文本閱讀心靈相通的極好境界;反之,“異化”的變異接受美感,來自于原著本身的語言和意境韻味,帶領(lǐng)讀者進入原作者的精神情懷之中,飽含深情去領(lǐng)略和感知原著的精神魅力。文學文本的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有著巨大的差異性特征,譯者的主要任務(wù)就是在譯介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縮小這一差異性特征,擴大雙方的美學接受能力,形成情感共識和心靈趨同,依照“歸化”或“異化”手段將兩種語言之間交流,變成人格心理接受的有效橋梁。
一、文學文本“異化”與“歸化”譯介中的接受美學
文學文本的譯介是將原著文本按照譯者的情感思路,轉(zhuǎn)換為譯本文本的情感思路。其轉(zhuǎn)化過程關(guān)鍵是將源語文本中特有的語言文學意境,挖掘出來,并賦予自身的情感傾注,通過語言轉(zhuǎn)化,從而被他者文化的讀者接受美學傳統(tǒng)所接受。在譯介中,“歸化”與“異化”手段是常見的手法,均按照屬于美學接受心理或美學視野,去獲得共同的精神感悟和心靈交流。美籍意大利翻譯家勞倫斯·韋努蒂(L·Venuti)認為,“歸化”的接受美學價值主要是“采取民族中心主義的態(tài)度,使外語文本符合譯入語的文化價值觀,把原作者帶入譯入語文化”,而“異化”是“對這些文化價值觀的一種民族偏離主義的壓力,接受外語文本的語言及文化差異,把讀者帶入外國情景?!边@表明,兩種方式雖然各不相通,甚至悖理,但是站在美學的立場上,是符合接受美學的審美規(guī)律的,這是從人性心靈接受中去套取美學認知??梢?,“異化”和“歸化”符合哲學美學之大語境下的美學價值取向,其根本目的是實現(xiàn)譯者和作者的心靈相通和共鳴,互認互識,達到領(lǐng)悟他國文學作品的美學效果和美學感知。譯者的功勞在于,采用靠近源語和目的語的情感和手法,來傳達原著的人格情操和愛恨情仇。
文學文本的譯介過程表明,“異化”和“歸化”的接受美學層面主要是譯者反叛和遵從,韋努蒂在其專著《譯者的隱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中認為,“異化”本身就是尊重作者的美學表現(xiàn)意境,讓讀者去靠近原文作者的這一意境而受到感染和精神鼓舞。其主導理念是站在原著作者的美學高度理解作品,讓人感受到原著作者的價值魅力;而“歸化”主張尊重目的語的文化歸從和思維習慣,這將導致與原著文本差異較大的美學思維,當然這更貼近目的語的語言和文化習慣。接受美學使得“歸化”與“異化”的關(guān)系變得涇渭分明,“異化”的作用是讓原作的“思想”和“風味”得以充分保留,使得譯作獨具原作品一樣的美學魅力。“歸化”的作用在于將原著文本的語言文化規(guī)范與譯入語靠近,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和文化背景?!爱惢背鰜淼奈谋緯A粼漠愑蝻L味,使文本具有“異國情調(diào)”之韻味和氣韻和異域語言美。“異化”譯介方式符合讀者求新求異的審美追求,極具新意和新奇感、極賦予刺激和挑戰(zhàn),自始自終讓人領(lǐng)略到由異國情調(diào)帶給人的美感和情趣?!皻w化”的譯介方式由于恪守了譯入語的語言文化傳統(tǒng),將源語中“陌生”的語言形式和異域文化特質(zhì),轉(zhuǎn)換成譯入語所讀者所熟知的文化意象,提高了讀者的可讀性和可接受度,讓讀者具有親和感染力和安全感。
二、文學文本“異化”與“歸化”的譯介文化美學表征
“異化”與“歸化”的譯介文化美學表征,是指文學文本譯介后的文化移植過程,盡管文化差異在文本譯出之后融入到了譯品之中。在當今社會政治經(jīng)濟背景之下,文學文本的文化內(nèi)涵異常豐富,原著文學作品譯介時都需要將文化美學內(nèi)涵文本的特質(zhì)加以再現(xiàn)。譯介過程要求原著作者和譯文讀者達到共同的人文情懷,或是讓語言背后兩種文化的相互認同和互認互識,這要求譯介過程需要選擇有效的文化而非語言的轉(zhuǎn)換手法,使之獲得較好的譯介文化美學表征。譯介中“異化”的文化美學表征要求,文學作品的譯介不僅充分體現(xiàn)目的語文化背景,還要盡量保留原著文化背景。這種方法需要把原著的人種、民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等如實再現(xiàn),特別是其民族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自然和社會情景。鑒于其承載著豐富的本土文化內(nèi)涵,將隨著語言的轉(zhuǎn)化而再現(xiàn)出來,因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換句話說,就是把文學文本的文化思維背景,由作品移植到另一種文化因素當中,顯然這是一種跨文化的語言交際活動,這必然將使得文學文本賦予文化美學的新意。
“歸化”譯介文化美學表征是抓住目的語讀者的文化習慣,在語言轉(zhuǎn)化中實施新的文化編碼重組文化信息。“歸化”的文化美學表征確實是抓住目的語文化的語用意義,讓原著的語言語用意義表現(xiàn)在文化趨同之上?!皻w化”的基本文化美學表征原則是將原著文化嫁接或者是“入鄉(xiāng)隨俗”,或者是讓原著文化特色“充滿鄉(xiāng)土味”,它通過目的語的語言轉(zhuǎn)換,實施其負載的文化意義的巨大超越,從而獲得讀者的認同和感知。也就是說“歸化”的文化轉(zhuǎn)化是從讀者的角度獲得接受心理,這樣譯者可以不拘泥于原語的文化形式和意義,用跨文化的“對等”交換來表達原著本身所賦予的文化信息,讓讀者感受一種貼近自身本土文化的價值觀念而欣然接受。“歸化”還可將原語中豐富的文化色彩的物象轉(zhuǎn)換成譯入語中相同文化色彩的物象,特別是文化習語和比喻性詞語的譯介,必須充滿文化典故的故事挖掘。“歸化”的文化美學審美方法的關(guān)鍵,是撇開了原文的詞語和句法的束縛,抓住了其文化的語用衍生意義,從譯入語中選取與原著文化語用意義相同的表達方式而譯之。
韋努蒂認為,“異化”譯介的他鄉(xiāng)文化美學表征策略,就是偏離本土主流的文化背景審美價值導向,竭力保留原著文化的語言和文化的審美特征。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留原著的異域性文化魅力和文化異質(zhì)風貌,使譯文文本充滿異國情調(diào)和他鄉(xiāng)情結(jié)。它能使其美學感知充滿神奇色彩,也能豐富和完善譯文的本土文化接受和表達力,而且也能讓人們更能通過譯文文本了解他國文化,真切地感受和認識異國他鄉(xiāng)的美學境界。它還可以讓在譯入語中的“文化對應(yīng)”的語言折射出原著語中文化符號信息,將源語中的審美符號信息以原滋原味的方式傳入目的語中,這將賦予譯入語文本全新的語言文化成分和新奇的表達形式。特別是原著文本中的一些真人事件、傳奇故事和歷史典故等,使得其文化涵義能夠影響到世界人們的心靈。
因此,不論是“異化”還是“歸化”的譯介接受美學和文化美學表征,它們都在語言文化轉(zhuǎn)換美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二者對于譯介美學的審美價值體系的促進有著不可磨滅的推動。在當今世界的多元化和多極化格局中,兩種方法的使用都將變得日益頻繁和互通有無。特別是在跨文化交流中,文化多元論必將促進每一種文化的審美趨同和審美一致,這樣才能促進世界文化平等和文化兼容并包??梢?,人類可以通過譯介來加快各國審美文化和跨文化交流的成熟。
欄目分類
- 喜報!《中國博物館》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錄2025-2026版)!新入選!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yīng)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shù)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gòu)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