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論《中庸》的儒家思想和當代啟示

作者:范雨佳,陳巧玲來源:《芒種》日期:2015-09-10人氣:3750

一、何謂“中庸”

《中庸》與《大學》、《論語》、《孟子》并列為“四書”,是一本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道德哲學書。在《中庸》中,“中庸”不僅被看做是最高的道德標準,也被奉為天地萬物運行的法則。那么,什么是“中庸”呢?

“中庸”一詞在整本書中出現(xiàn)十余次,卻沒有出現(xiàn)明確的定義。但是《中庸》里卻有一段關于“中和”的定義:“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意思是,人的喜怒哀樂等種種情感,在還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時候,叫做中。這些情感以一種合乎法度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沒有過分也沒有欠缺,叫做和。中,是天下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本。和,是天地萬物運行的準則。“中和”的這個定義,其實就是“中庸”的詮釋。作者認為,自然界萬物運行的最佳狀態(tài),就是平和、平緩、有所節(jié)制的情緒和順應自然的運行方式。這是“中庸”在哲學層面的本來含義。現(xiàn)代很多人認為,中庸之道是一種死板的、陳舊的、消極的、不知變通的人生態(tài)度,實際上是對中庸之道的誤解。中庸之道并不是執(zhí)著于一個折中的辦法,而是反復強調(diào)“道不遠人”,倡導中庸之道要隨著天地萬物的變化而變化,靈活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二、《中庸》里的儒家思想

(一)至誠至性

“天命之謂性”是至誠至性的理論前提。在儒家學說中,“人性”與“天道”之間的關系一直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命題?!吨杏埂纷鳛榕c儒家學說一脈相承的文學作品,同樣承認人性源于天道,并在開篇就提出“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的總綱領?!吨杏埂穼τ谌诵院吞斓乐g關系的修正,彌補了孟子學說的缺憾。“天命之謂性”認為,在天地萬物之間,存在著一種自然而然運行的規(guī)律,這就是天道。在天地萬物的前提下,自然界孕育了人類、走獸、植物,并使他們都遵循著天道來運行,因此,天道是根植在人性當中的。這一觀點使“天道”從一種完全唯心的內(nèi)心感受變?yōu)榱艘环N外部存在的客觀規(guī)律。

“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是至誠至性的方法論?!奥市灾^道”意思是人們遵循自己內(nèi)心天性的召喚,就是合乎自然的的規(guī)范。正所謂“天命之謂性”、“道不遠人”,《中庸》對孟子盡心至性論的進一步發(fā)展,認為天道本來就存在于人的內(nèi)心,只要隨心行事,就符合天道規(guī)范。孟子認為人是“性本善”的,因此在理論上并未提出當“人性惡”時如何實行盡心至性的辦法。所以,《中庸》一方面提出“率性之謂道”來支持孟子的理論,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修道之謂教”來作為補充。在現(xiàn)實社會中,并不是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追求都與自然規(guī)律相符合,如果每個人都一位遵循天性任意妄為,則一定導致天下大亂,“率性之謂道”只能是圣人的方法論,而 “修道之謂教”才是凡夫俗子實現(xiàn)至誠至性的途徑。朱熹曾對這一方法作出解釋,他指出,人的本性雖然是與天道相一致的,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持有不同的秉性,有的人行事過度,有的人又有所欠缺,這些都背離了中庸之道,需要通過禮樂教化來加以修正。

由此可見,“天命之謂性”是本體論,從人性善出發(fā)就可以“率性之謂道”,而當人性違背自然時就需要“修道之謂教”。最后,通過釋放善良的天性,并對不合乎規(guī)律之處教化修正,人性天然的真、善、美就能得以發(fā)揮。

(二)慎獨自修

孔子曾經(jīng)主張內(nèi)省,但并未做更多的闡發(fā)。《中庸》里將向內(nèi)下功夫、自我修養(yǎng)、自我約束,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吨杏埂返谝徽戮吞岢觥暗酪舱撸豢身汈щx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的“慎獨”思想。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內(nèi)心的道德標準,應該深藏于心,一時一刻也不能離開。特別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更要嚴格遵守內(nèi)心的道德規(guī)范。因為,再隱蔽的的事情也會被人察覺,再細微的事情也能被人發(fā)現(xiàn)。所以,君子要“慎其獨”。為了輔助“慎獨”的思想,《中庸》里還提到了許多輔助之道: “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說的是作為一個君子,他的思想和行為應該是平平淡淡,不會讓人厭煩的。他的表達雖然簡單,但是文雅,能夠在溫和之中揭示出道理來。君子能夠知道眼前的道理和長遠的道理,能夠知道風是從哪個方向吹來的,能夠從細小的事物中看到背后的大事,這樣就可以說他初步進入了道德的范疇?!耙娢⒅笔恰吧鳘殹钡囊粋€闡發(fā),正因為人們能夠從任何細微的事物中看出端倪,作為君子則更應該謹慎自持,不僅在人們都看得見的時候以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也應該在人們都看不見的地方自我約束、自我監(jiān)督、自我教育?!吨杏埂穼印吧鳘殹碧岢隽烁叨鹊谋頁P,認為“君子內(nèi)省不疚,無惡于志。君子之年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意思是君子通過這種自我約束,當他們進行自我反省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沒有造成過失,也沒有對不起自己內(nèi)心的地方。而君子之所以成為君子,一般人都比不上,正是在這些人們都看不見的地方。

(三)五道三德

儒家學說給了倫理道德相當?shù)闹匾?,提倡遵循“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倫理?guī)范。孟子提出的具體標準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中庸》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認為“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這五組關系,是“天下之達道也”。“達道”也就是古今天下所行之道,即作為臣子應當忠于自己的君主,作為子女應該孝敬自己的父親,作為妻子應當和睦于自己的丈夫,作為弟弟應當對自己的兄長恭敬,作為朋友應當對自己的朋友信義。那么,“五達道”應該如何實現(xiàn)呢?《中庸》認為:“欲明求之于他人,必先行之于己”。作為父親想要自己的兒子孝順,自己首先要做一個孝順的人,要“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 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作為上級領導想要獲得下屬的忠心,自己首先要是一個對君王和上級忠心耿耿的人,“在下位,不獲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作為妻子,一定要跟自己的丈夫和諧相處,妻子好合,如鼓琴瑟;作為兄長和兄弟,也要相互尊敬和愛護,“兄弟既翁,和樂且耽”;在家庭和睦的基礎上,再做一個對朋友信義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一個能夠治國治民的君子。

在“五達道”的基礎上,《中庸》又提出了“三達德”,主張“以德行道”?!斑_德”的意思是古今天下通行的美德,《中庸》認為這三德是:知、仁、勇。“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币馑际悄軌蛘J真學習的人雖然還達不到智慧的地步,但是已經(jīng)破除蒙昧,接近智人了;能夠身體力行的人雖然還不能稱之為一個仁者,但是因為可以不自私地加強自我的道德修養(yǎng),也可以說是一個接近仁者的人了;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羞恥,雖然本身不是勇士,但是敢于認清自己,立志不做一個懦弱畏縮的人,因此也可以算是一個勇敢的人了。只有從以上知、仁、勇三個方面去努力,加強自我修養(yǎng),才能夠?qū)崿F(xiàn)治人治國的政治理想。

(四)天人之“誠”

《中庸》指出無論是“慎獨自修”還是要實現(xiàn)“五道三德”,都應該立足于“誠”。“誠”的概念在孟子時期就被強調(diào)過,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誠實,是天地之間最根本的規(guī)律,做一個誠實的人,是為人最根本的原則。《中庸》將它發(fā)展為一個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并賦予了它在天、人兩個層面的含義。天道之誠,指的是天地萬物自古至今都遵循著一定的規(guī)律在運轉: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四季從春到夏、從秋到冬,周而復始;花草樹木在春天發(fā)芽,在秋天結下果實;生命總是不斷地誕生,又在時間里慢慢老去、死去。這一切都在規(guī)律中運行,且生生不息,就是天道之誠。人道之誠,指的是人要發(fā)揮誠實的本性,外部行為要和內(nèi)心思想保持一致,言論和行為要保持一致,決不能虛偽敷衍,只做表面功夫的偽裝。人的誠實也必須依靠自身的努力來實現(xiàn),正所謂“誠者,自成也,道者,自道也”,只有自身發(fā)自內(nèi)心地想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自覺地想要成為一個誠實的人,才能自我實現(xiàn)。在《中庸》中,“誠”字出現(xiàn)的頻率與“中庸”不相上下,是《中庸》里最為重要的一個概念,也是一切道德規(guī)范實現(xiàn)的根本。

三、《中庸》的當代啟示

當今社會,知道《中庸》的人很多,看過其內(nèi)容的寥寥無幾,甚至許多人認為中庸之道過于消極,已然失去現(xiàn)實意義。事實上,《中庸》里蘊含著許多極具意義的啟示:一是中庸提倡的中庸之道,實質(zhì)上是要求人們在各種矛盾之間找到一個這種的方法,樹立追求和諧的價值觀。當前中國處在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沖突凸顯,遇到?jīng)_突的當代人往往過于強調(diào)個性張揚,使社會充滿戾氣。如果能夠多一點寬容和諧,消除執(zhí)拗,將對提高社會道德水平有重大意義。二是中庸提倡的誠實,是當今社會非常需要重新重視的品質(zhì),也是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西方的功利化思想浸染當代人以后,越來越多的人為了獲取短暫的利益不惜采用欺詐手段,敗壞了社會信義。重拾誠信之本,對于規(guī)范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體系,提高社會生活幸福感具有很大作用。三是中庸提倡的慎獨,對提高當代人的道德修養(yǎng)水品有很大幫助。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里就引用了《中庸》的“君子慎其獨也”提醒黨員干部要在看得見的地方自我管理,也要在看不見的地方自我約束。其實,不僅是黨員干部,社會中人人都需要重拾《中庸》中慎獨慎微精神,在傳統(tǒng)文化的根源中探尋當代困惑的解決之道。

本文來源:http://00559.cn/w/zw/1534.html芒種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