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構建多維角度的學生黨建之路——以宜賓學院為例-黨建論文

作者:宜賓學院—張金華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2-01-17人氣:928

一、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困難

1、高校學生黨建的重要性與現實困境的矛盾

學生黨建工作中,這個困難具體體現在如何把好“入口”關?!叭肟凇杯h(huán)節(jié)把握的好壞,直接影響對積極分子培養(yǎng)的難度,進而影響“出口”對象政治方向堅定與否、黨性原則純潔與否。端正入黨動機對把好“入口”關尤為重要。[1] “動機”是一個人行為的動力,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無法精確而量化地直觀反映。而目前對入黨積極分子較為單一的考核方式,不利于黨組織全面掌握積極分子的客觀情況、真實了解積極分子的入黨動機,不利于“入口”環(huán)節(jié)的把握。

當前學生黨員培養(yǎng)程序基本如下:確定入黨積極分子——對積極分子進行培養(yǎng)考核——確定發(fā)展對象——對發(fā)展對象進行培養(yǎng)、考核——吸收為預備黨員。以本校為例,據校黨委組織部統(tǒng)計,2010級新生入校即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的比例已經超過85%,這部分同學被納入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培養(yǎng)。由于入黨積極分子基數較大,基層黨組織確定發(fā)展對象時,主要依托團支部對積極分子的表現進行考核。也就是說,把握“入口”關的工作更多地依賴團支部進行。在這個過程中,團支部往往將積極分子學習成績好、評優(yōu)獲獎情況多作為積極分子優(yōu)秀的判斷標準,忽視了對積極分子入黨動機、思想狀況、道德品行的考核。這種由于入黨積極分子數量不斷增大而對大學生入黨教育方式、效果造成負面影響的現實困境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目的是矛盾的,此即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困難之一。

2、高校學生黨建的“單線式”生成模式與對積極分子全面考察要求的矛盾

當前高?;鶎訉W生黨建工作是一條相對獨立的工作線,由各二級學院黨總支負責指導,具體依靠學生工作管理人員實施開展。這就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一是學生黨建工作者往往身兼多職,容易陷入繁忙的日常管理事務中,在深入了解積極分子思想動態(tài)及關注積極分子成長狀況上顯得力不從心;二是基層學生黨建工作者自身素質問題。高?;鶎訉W生黨建工作者往往由青年黨員教師承擔,他們往往有著不同的專業(yè)背景,政治理論素質不一,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黨建工作者都具備成熟的黨建工作經驗且熟悉黨的基本理論、知識,因此,基層學生黨建工作者在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教育培養(yǎng)時難以保證培養(yǎng)效果。這些不確定因素導致基層學生黨建工作者在工作中難以全面細致地完成對積極分子的考察和培養(yǎng)。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不只是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特別是學生黨建的重要任務,而應是建立在和諧社會、和諧校園良好社會環(huán)境與校園文化基礎之上的,以教學一線與學生黨建雙線緊密配合和協(xié)調統(tǒng)一的共同任務與目標。這種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單線式”的生成模式,不利于對入黨積極分子的考察和培養(yǎng)工作。由此,如何破除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單線式”生成模式,對于加強改進學生黨建工作,保證“入口——培養(yǎng)——出口”過程的質量有積極的意義。

3、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效果不佳的難題

加強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者共同關注的問題。為了提高對學生黨員的教育效果,許多學者進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和探討,提出了有益的建議??v觀已有的研究成果,都著重強調通過基層黨組織的引導[2],通過黨員自學、集中學習及組織生活指導等方式加強對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黨性教育。這些建議無疑都是積極而正確的,但事實表明,這種常規(guī)教育管理模式如不突破,廣大學生黨建工作者所作的努力效果是有限的。僅僅通過黨員的自學、學生黨建工作者個別的交流和有限次數的組織生活,能有效建立對學生黨員教育的長效機制嗎?這樣的瓶頸在我們此次調查中得到了反映。

4、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終極目的與“黨員市場化”現象的矛盾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終極目的落到底是為社會、國家,為各個企、事業(yè)單位,政府管理部門培養(yǎng)一批批具有正確政治選擇與方向,原則立場堅定、黨性純潔的各項建設事業(yè)的建設者。實際上,每個學生黨員都終為畢業(yè)生黨員,以此論之,把好學生黨建的“出口”,理所當然成為衡量高校黨建工作是否成功與成熟的重要考核目標。由此,這本質上涉及到“入黨功利化”、“黨員市場化”的攻關難題。

所謂“黨員市場化”,我們認為包含兩方面:一是高校學生黨員在面對市場競爭壓力下入黨動機異化的現象,是學生黨員為了在激烈的就業(yè)競爭提高自身競爭力而利用自己黨員身份的現實表現;二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在面對提高就業(yè)率的現實壓力時,對學生入黨條件相對放寬的現象?!包h員市場化”現象的客觀存在,可以部分理解為黨建工作目的向高校承受畢業(yè)生就業(yè)壓力這一事實妥協(xié)的結果,本質上是不利于學生黨建工作終極目標的實現的。

二、宜賓學院學生黨建的現狀調查

為更加直觀地闡釋高校學生黨建面臨的困難,我們以宜賓學院為樣本進行了抽樣調查。本次調查采用無記名問卷形式,以就業(yè)形勢與入黨動機關系為調查主線,涵蓋了大一至大四的新、老學生群體,調查對象涉及不同專業(yè)的普通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全校在校學生13000余名,本次調查活動共發(fā)放問卷600份,回收597份,其中有效問卷584份,有效率97.3%。調查結果印證了前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困惑。

1、入黨動機復雜化

入黨動機復雜化是當前高校學生黨建現實困境的表現,是大學生在面對當前經濟建設改革大潮中社會價值取向復雜化這一事實所表現出的迷惑。通過調查,我們印證了入黨動機復雜化存在的事實。

針對“您為什么入黨?”這個問題,調查結果如下:

選項內容(多項選擇)

選擇頻次

百分比

A、入黨是自己認真的政治追求,是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的堅實一步

441

70.38%

B、是因為覺得入黨是一種榮譽,這可以讓自己在政治上鍍金,可以增光添彩

257

44.01%

C、是為了以后更好地找工作

264

45.21%

D、因為大家都申請,自己不申請就太落后了

64

10.96%

E、入黨是長輩對自己的希望,為了給家人爭光

95

16.27%

調查得知,雖然70.38%的參與調查者懷有“認真的政治追求”,但仍有45.21%的參與者明確表示“為了以后更好地找工作”,同時,尚有比例不小的參與者選擇了其他選項。由此可見,入黨動機復雜化已是客觀事實。

此外,我們針對“您認為當前社會上追求個人利益的風氣對大學生入黨動機的影響如何?”一問進行了調查:

選項內容(單項選擇)

選擇頻次

百分比

A、非常大

164

28.08%

B、比較大

318

54.45%

C、影響不大

81

13.87%

D、沒有影響

21

3.60%

小計

584

100%

結果顯示,82.53%的受訪者選擇了影響“非常大”或“比較大”。這表明,社會大環(huán)境中過分重視經濟利益的行為對大學生影響較大。加上就業(yè)壓力日趨增大,迫使大學生的入黨動機傾向于關注有利于就業(yè)的因素。在青年學子宗旨意識尚未堅定的情況下,理想教育與社會現實的反差,使大學生內心形成強烈的矛盾感。大學生黨員培養(yǎng)、教育、管理工作的滯后,會使大學生的入黨激情大打折扣,從而帶來入黨后的不良效應。[3]

針對“您認為影響入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的調查結果,統(tǒng)計如下:

選項內容(多項選擇)

選擇頻次

百分比

A、入黨動機不夠端正

266

45.55%

B、政治覺悟不夠高

329

56.34%

C、評優(yōu)獲獎次數及學習成績不夠好

371

63.52%

D、個人品德及群眾關系不夠好

248

42.47%

可見,參與調查的同學已經將“評優(yōu)獲獎次數及學習成績不夠好”作為影響入黨的主要因素,這反映了考核指標過于單一的事實對學生在入黨認識上產生的導向作用。這樣的導向,可能導致學生“爭取入黨過程”的功利化,讓學生將“入黨”與“評優(yōu)獲獎”等同起來,更加注重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而忽視思想上的鍛煉。

以上調查結果顯示了現實功利因素對大學生入黨動機產生的不可忽視的影響,折射出當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對入黨動機復雜化現實困境時,把好“入口”環(huán)節(jié)這一工作亟待加強的不足。

2、黨建教育模式過于單一

由于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事實上單成一線,造成黨建教育長期以來主要通過黨校培訓、組織生活、黨員大會、專題講座等有限方式、間斷式開展的客觀事實。

針對“您對黨的歷史了解嗎”這一問題進行的調查,結果如下:

選項內容(單項選擇)

選擇頻次

百分比

A、一般

333

57.02%

B、非常了解

88

15.07%

C、不了解

55

9.42%

D、了解

108

18.49%

小計

584

100%

從該項調查可以看出,超過66%的受訪學生對黨的歷史了解程度為“一般”甚至“不了解”,僅有15.07%的受訪學生自認為“非常了解”。對于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來說,教育入黨積極分子熟悉了解黨的歷史,培養(yǎng)他們對黨的真摯感情是端正積極分子入黨動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在當前高?!皢尉€式”學生黨建工作模式下,有限的學生黨建工作者往往疲于應付事務性工作,難以高效地完成對積極分子的教育培養(yǎng)任務,難以高質量地把好“入口”環(huán)節(jié),這樣的結果事實上導致了對入黨積極分子教育環(huán)節(jié)的弱化。該項調查結果從一個方面說明了當前學生黨建“單線式”生成模式與對積極分子全面考察要求間的矛盾,也從客觀上反映了入黨教育環(huán)節(jié)還需作出新的思考、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的事實。

3、黨員教育過程、管理時效性較差

學生黨建工作者人員不足和個人知識儲備情況不一的事實下,加上黨建教育模式單一,導致傳統(tǒng)“灌輸式”教育方式效果十分有限。黨員教育過程、管理實效性差的事實客觀存在。

針對“您認為身邊的學生黨員在發(fā)揮黨員先進性方面表現如何?”這個問題進行的調查結果如下:

選項內容(單項選擇)

選擇頻次

百分比

A、能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

114

19.52%

B、基本發(fā)揮了模范作用

238

40.75%

C、和普通同學沒有什么差別

192

32.88%

D、表現甚至不如普通同學

40

6.85%

小計

584

100%

從該項調查結果可以看到,大部分學生黨員在學生群體中“充分”或“基本”發(fā)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但是,仍然有39.73%的學生黨員被認為是沒有發(fā)揮出黨員的先進性,甚至有6.85%的學生黨員被認為“表現甚至不如普通同學”。學生黨員應該是學生群體中最為優(yōu)秀的分子,經歷了種種考驗才能被黨組織吸收成為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這部分精英學子更應該在學習、生活中,在面對當前社會上物質誘惑與理想信念沖突的困惑中率先垂范、體現先進,但接近40%的學生黨員沒有得到廣大學生群體的肯定,這是值得引起學生黨建工作者警惕和重視的問題。這個比例看似不大,卻顯示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的瓶頸——如何提高對學生黨員的教育效果,從而建立對學生黨員教育的長效機制?這個困難不突破,將直接影響到我們?yōu)樯鐣髁x建設大業(yè)培養(yǎng)的接班人的質量。

4、“黨員市場化”現象嚴重導致入黨功利化

“黨員市場化”現象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得到了反映。這直接體現了傳統(tǒng)學生黨建工作模式存在的不足。

參與本次調查的學生黨員有42名。在這部分黨員中,針對“您為什么入黨?”這個問題,調查情況如下:

選項內容(多項選擇)

選擇頻次

百分比

A、入黨是自己認真的政治追求,是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的堅實一步

33

78.57%

B、是因為覺得入黨是一種榮譽,這可以讓自己在政治上鍍金,可以增光添彩

16

38.10%

C、是為了以后更好地找工作

12

28.57%

D、因為大家都申請,自己不申請就太落后了

4

9.52%

E、入黨是長輩對自己的希望,為了給家人爭光

9

21.43%

可見,雖然78.57%的黨員表明入黨是自己的政治追求,但仍有38.10%的黨員選擇了“是因為覺得入黨是一種榮譽,這可以讓自己在政治上鍍金,可以增光添彩”;28.57%的黨員選擇了“是為了以后更好地找工作”。另外,以本校某二級學院黨總支2009~2010學年度黨員發(fā)展情況為例:兩個學期共發(fā)展黨員77明,其中35名為畢業(yè)生黨員。尤其是2010年上半年,也即2010屆畢業(yè)生畢業(yè)前,發(fā)展的39名預備黨員中有21名為畢業(yè)生,比例達53.85%。這個調查結果也明顯地反映了就業(yè)壓力對黨員入黨動機及學校黨建工作帶來的影響。現實工作中,為了競聘自己心儀的工作崗位,或為了參加選調生考試等現實需要而努力爭取一張黨票的同學往往讓學生黨建工作者面臨“提高就業(yè)率”壓力與“維護黨建工作終極目的”兩難選擇的局面;而為配合就業(yè),學生黨建同樣客觀上對畢業(yè)生加強了發(fā)展工作。顯然,為了個人生存需要或為了完成高校就業(yè)任務而產生的“黨員市場化”現象是不利于實現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目的的。這個矛盾不突破,不利于學生黨建工作把好“出口”關,不利于維護黨員黨性純潔,不利于我們黨偉大建設事業(yè)的順利開展。

三、構建新時期高校多維學生黨建之路

面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困境,學生黨建工作者們就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和改進學生黨建工作進行了多方面的思考,提出了不少建議,作出了有益的嘗試。結合工作實際,我們認為,遵循“立足實際,協(xié)調合作,多維發(fā)展”的工作思路,能有效突破瓶頸,為學生黨建工作打開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1、建立高校學生黨建過程的“動態(tài)式”管理方式

高校青年學生要求進步的積極性高,參加黨校學習的學員、申請入黨的積極分子不斷增多。隨著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的不斷增大,傳統(tǒng)的黨組織對積極分子“點對點”式的考核培養(yǎng)方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龐大的積極分子群體的培養(yǎng)要求了。根據這種情況,當前高校黨組織對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方式主要采取了“點對面”的形式,具體的表現就是對積極分子進行分批的集中教育和培訓,這樣的教育培訓方式難以照顧積極分子個體的特點,教育效果有限;其次,現實中以“學習成績”、“評優(yōu)獲獎次數”為判定積極分子優(yōu)秀與否的主要參考指標不能全面反映考核對象的客觀情況。因此,對于積極分子的教育培養(yǎng)及考核過程要采取動態(tài)的管理方式。具體來說,就是要破除“以團支部人數為基數進行發(fā)展對象名額分配”的舊思路、舊方式。著眼整個團總支內的積極分子群體,以“弱化學習成績、評優(yōu)獲獎次數因素,增強對積極分子操行考核”的方式對積極分子進行考察和培養(yǎng),采取“成熟一個,發(fā)展一個”的方式向黨總支推薦發(fā)展對象,對于期間表現不穩(wěn)定的積極分子延長考察時間。這樣的動態(tài)管理過程,打破了原來對積極分子靜態(tài)的、“批發(fā)式”的培養(yǎng)和考察方式,有利于黨總支及時而更加客觀地了解積極分子的表現;破除發(fā)展名額分配的方式,有利于增加真正優(yōu)秀的積極分子向黨組織靠攏的機會,能夠在積極分子群體中形成弘揚優(yōu)秀、爭做優(yōu)秀的氛圍;弱化學習成績、評優(yōu)獲獎次數,增強對積極分子品德操行的考核方法,有利于引導積極分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和世界觀,有利于入黨積極分子端正入黨動機。

2、構建教學與管理的“雙線式”學生黨建生成模式

“單線式”學生黨建工作模式往往讓有限的學生黨建工作者疲于應付事務性工作,難以高效地完成對積極分子的教育培養(yǎng)任務,難以高質量地把好“入口”環(huán)節(jié)。因此,認真反思“單線式”學生黨建工作模式的弊端,探尋新型學生黨建工作模式顯得尤為緊迫。結合工作實際,我們認為可以從高校學生黨建的多維立體角度出發(fā),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依托,將學生黨建工作置于教學的高效平臺上,構建教學與管理的“雙線式”學生黨建生成模式,同時,加強黨建動態(tài)管理過程的實踐教育環(huán)節(jié),使三者有機協(xié)調而統(tǒng)一。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備環(huán)節(jié)。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引導大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笨梢姡咝K枷胝卫碚撜n與學生黨建工作的教育培養(yǎng)目標是一致的。與傳統(tǒng)“單線式”學生黨建工作相比,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平臺對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和黨員進行教育具備以下優(yōu)勢:一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涵蓋面廣,面向了全體大學生;二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結合了形勢政策教育,能夠緊扣時代脈搏,及時向大學生傳遞中央精神,傳播新的黨建理論知識;三是從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師整體素質高,利于教育培養(yǎng)質量。以本校為例,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師均是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多年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有著堅實的相關專業(yè)背景。通過教研活動,這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能夠及時而深入地學習領會黨中央新的理論、新的精神,并且能夠結合多年的教學、科研經驗,理論聯系實際地向大學生乃至成長中的學生黨建工作者傳遞,這是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教育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的巨大支持,有效彌補了僅僅依靠學生黨建工作者開展教育活動帶來的教育深度不夠、教育效果有限等等的不足。

3、加強黨建實踐教育環(huán)節(jié)

理論聯系實際,增加實踐教育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使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和學生黨員能結合具體實踐學習和理解黨的基本理論知識,是增強黨建教育培訓效果的重要手段。通過將單一的學生黨建工作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和黨員培養(yǎng)、黨員的過程管理中黨建工作的實踐環(huán)節(jié)有機結合起來,無疑對把好黨員的“出口”而避免“入黨功利化”、“黨員市場化”的困境與難題具有多維立體的、有力的幫助。因此,應該加強高校學生黨建的實踐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包括諸如符合實際的到有代表性革命老區(qū)、紅色旅游區(qū)域、革命博物館的考察等。另外,結合高校實際,充分發(fā)揮學生黨支部的積極性,指導學生黨員進行有意義的戶外黨建活動,地震災區(qū)的愛心救助和考察活動等。同樣以本校為例,“五個一”工程是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之一,通過“每學期開展一次法制教育、一次社會考察、一次義工實踐、一次公益活動、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道德和法制教育;同時,作為黨的后備軍,青年大學生團員們在高校共青團委員會、各團總支的組織下,也開展了豐富的大學生實踐活動,如:青年志愿者活動、假期社會實踐及調查活動、“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等等。如果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實踐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能夠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與青年團組織實踐活動緊密銜接,那么,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地鍛煉青年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增強其社會責任感,極大地豐富黨組織對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和學生黨員的教育手段,顯著地提升黨建工作中教育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的效果。

4、完善加強學生黨員先鋒模范效應

堅持培養(yǎng)具有正確政治選擇與方向,原則立場堅定、黨性純潔的各項建設事業(yè)的建設者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目的,應對“入黨動機功利化”、“黨員市場化”的現實困境,應該大力打造學生黨員先鋒模范效應工程,變“堵”為“疏”。

在當前社會經濟轉型使得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入黨動機功利化”、“黨員市場化”的現象客觀存在。這種客觀存在表明,在學生黨建工作過程中,是難以做到杜絕“入黨動機功利化”的。既然“堵”的效果有限,何不加強“疏”的效能呢?因此,在努力把好學生黨建“入口”關的同時,更應該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配合“黨員先鋒工程”活動,健全和加強學生黨員先鋒模范的帶頭效應,使大學生在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得到正確、有效的引導。

比如,畢業(yè)生黨員往往作為大學生中的先進代表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因而在激烈的就業(yè)競爭中相對處于優(yōu)勢。以本校某二級學院2010屆畢業(yè)生就業(yè)情況為例,189名應屆畢業(yè)生中,有83名學生黨員。2010年4月進行初次就業(yè)率統(tǒng)計時發(fā)現,在整體初次就業(yè)率為30%左右的情況下,畢業(yè)生黨員就業(yè)率已達到50%以上,學生黨員在就業(yè)競爭中的優(yōu)勢顯而易見。雖然這樣的對比恰恰體現了造成“黨員市場化”、“入黨動機功利化”的部分外因,但是,換個角度來說,學生黨建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學生黨員在就業(yè)競爭中體現出的先進性作為典型教育的生動案例,大力營造黨員先鋒模范效應,在教育引導過程中鼓勵良性競爭行為,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最終,有機結合學生黨建工作的各項環(huán)節(jié),為培養(yǎng)合格的學生黨員搭建牢固的保障平臺。

四、結語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希望向黨組織靠攏、追求進步的青年學生從“入口”到“出口”,需要良好的社會氛圍作為生長的土壤,需要學生黨建工作者的努力工作加以呵護和照顧,更需要黨組織整合學校、社會的各項有利資源予以澆灌。廣大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者長期致力于完善和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思考和探索,只要緊扣學生黨建“終極目的”不放松,立足工作實際,突破瓶頸難點,一定能為我們黨的建設添好磚、加好瓦,一定可以為青年成長成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業(yè)作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徐飛.從端正入黨動機入手做好發(fā)展學生黨員工作[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3)

[2] 邊社輝.大學生入黨動機及其教育引導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9(08)

[3] 王務均等.構建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長效機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11)


Creating the Multi-dimension patter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By an example of Yibin University

Abstract: University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has been challenged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unemployment stress and complicated social values. This article, based on a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puts forward proposals of creating the multi-dimension patter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which establies dynamic management, sets up a double-construction pattern that combines teaching with administration and strengthens pioneer effects among student party members. The new pattern may work to overcome obstacles in single pattern of traditional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and poor effects of both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Practical Investigation,multi-dimension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