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教育論文 > 正文

簡析目前我國高校新聞教育存在的問題

作者:郝小芳來源:《文學教育》日期:2017-06-21人氣:1467

縱觀我國新聞教育的歷史,大體可以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之初為界限分三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前,我國新聞教育的特點是深受西方的影響,尤其是美國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后到改革開放初期,蘇聯模式的新聞教育取代了原先的美式新聞教育,而文革期間,我國高校新聞教育幾乎一片空白。改革開放后,短期內我國高校新聞教育的規(guī)模逐步壯大,到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的新聞教育形成了高速度、大規(guī)模、多元化發(fā)展的新聞教育體系。

   一、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

隨著新聞院校大規(guī)模招生速度加快,我國新聞教育資源越來越不能滿足我國高校新聞教育的需要。

(一) 師資力量

一個學校師資隊伍的數量和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所培養(yǎng)學生的質量。首先,一些青年教師是從研究生院?;虮究圃盒.厴I(yè)以后直接走上講臺,缺乏實地教學和實際操作經驗;其次,一些教齡較長的教師跟不上社會的發(fā)展,講授的知識過時,沒有創(chuàng)意,甚至有些老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差,不會使用新興的教學設備和儀器,不能滿足新時代教學的需求;再次,在教學第一線缺乏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一線媒體工作者的現場教學,更彰顯教師知識儲備不足,教學水平較低的高校新聞教育的狀況。

(二) 教學設備

大多數新聞院校過度注重學術研究,而不注重教學設備更新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需求。由于設備老化,不能與媒體的設備接軌,導致培養(yǎng)的學生實際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低下。有的學校更是在僅僅有二十幾臺相機、幾臺攝像機而不具備辦學條件的情況下就匆匆建立新聞院系,教學設備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

   二、培養(yǎng)模式和教學理念

    我國各類高校在多樣化辦學的背景下,都打著特色辦學的口號,紛紛成立新聞院系及相關專業(yè),培養(yǎng)新聞人才,可不管是哪種辦學方式,因為新聞教育培養(yǎng)模式的單一,教學理念的落后,都不可避免地造成我國高校新聞教育的同質化現象。

(一) 培養(yǎng)模式單一

就本科生培養(yǎng)模式層面說,我國不同的院校、不同的新聞院系,基本上都是按照相同的款式、相同的型號、相同的步驟“生產”一樣品質和規(guī)格的新聞專業(yè)人才,就連培養(yǎng)出的人才就業(yè)意向也基本相同,然而在就業(yè)時,同樣是面對報紙,可不同性質的報紙對新聞人才招聘的需求是不同的。就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方面來說,由于研究型和應用型高校間的攀比,研究型的院校忽視把“生產”研究新聞人才當做教學的重點,應用型院校忽視把培育操作型新聞人才當做教學的重心,造成這些新聞教育院?!伴L”得越來越一致。

(二)教學理念落后

一方面新聞教育的目標定位與就業(yè)指向過窄。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新聞院系的領導、老師在與同學的交流中依然強調專業(yè)對口,好像畢業(yè)不去新聞媒體就是不務正業(yè)。這種偏頗的思想阻礙了畢業(yè)生就業(yè)范圍的想象,也不利于其它相關崗位需求的滿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高校新聞教育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另一方面過分追求專深。很多高校過分追求很深的新聞理論知識,好像專業(yè)知識越深越代表這個學校有水平、有品質。這樣各個學科間專業(yè)化趨向越來越明顯,各新聞專業(yè)間出現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三、重理論輕實踐

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現象普遍存在。這對于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新聞教育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誤區(qū)。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教條的照搬照抄課本上的知識點,課后布置練習也按書本上的要求布置,日??己撕推谀┛荚囈捕际菚系慕┗碚?,這給同學們營造了一個以教材為主的學習誤區(qū)。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即只要把教材上的知識掌握好了,就能拿高分,才能順利畢業(yè)。這樣的教學形式淡化了新聞教育與其他專業(yè)教育的最大不同:務實性、實踐性,忽視了新聞教學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學生實踐機會少,設備接觸更少,形成了學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局面。

四、資源共享程度低

早在2003年,我國高校新聞教育就開始有了可共享的新聞教育資源。如今新聞院校間組建的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多不勝數,但這些平臺的資源共享程度并不高。這主要體現以下兩方面。首先是新聞教育資源信息分散,各大共享網站各自為戰(zhàn)。目前,很多高校都聯合建立了優(yōu)質資源共享平臺,比如,福建的7所高校實現了教學資源共享、上海的30余所高校聯手打造共享課程等,但是這些高校新聞教育資源都沒有形成一個輻射全國高校的新聞教育共享平臺。網絡最大的特點是共享的便利性,如今很多共享都是區(qū)域性的,如果資源不能有效整合,形成合力,教育效果也將受到限制。其次是互動性不強,老師和學生參與程度低,感染力量薄弱。一些共享平臺雖設立了互動系統等信息反饋機制,但由于老師和學生參與共享平臺的積極性不高,參與度不夠,大大降低了共享程度。

 

我國高校新聞教育已進入了一個重要的歷史階段,增加教學投入,找準新聞教育定位,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雙向發(fā)展,加強高校新聞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是新聞教育規(guī)律使然。我國高校新聞教育界應該抓住機遇,大膽推進新聞教育的全面改革和整頓,只有這樣,我國高校新聞教育才能健康發(fā)展。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00559.cn/w/wy/63.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京師(新鄉(xiāng))律師事務所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