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教學在輔導員工作中的探索與實踐-教學論文
作者:養(yǎng)金丹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2-05-14人氣:969
胡錦濤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注重把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輔導員在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過程中如何創(chuàng)新,有何成效,如何實現(xiàn)等等,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應該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體驗式教學內涵
1.含義
體驗式教學主要強調在做中學,即重視學習者的感覺體驗、領悟和認知,從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體驗式教學的最常見模式之一是拓展訓練,在我國校園內的發(fā)展也僅有七年時間[2],因而國內關于體驗式教學理論和方法研究的書籍相對較少,對體驗式教學的含義表述也存在差異。本文借用阮曉鶯(2009)的概述:體驗式教學就是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自主、創(chuàng)新等主體精神為目標,以營造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情感為主要特點,以學生自我體驗為主要學習方式,力求在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達到認知過程和情感體驗過程的有機結合的一種方法[3]。
2.特點
(1)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是體驗、感悟的主體,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主體。體驗式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相比較,最明顯的特點
就是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單一講授,單一刺激的授課方式。
(2)以活動為載體?;顒邮墙膛c學的中介。輔導員在開展班會和第二課堂時,可以適當設計相關活動,通過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體驗中總結和提升,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形成健康的心態(tài),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以師生互動為主要形式。體驗式教學法創(chuàng)建的是一種互動的教學模式。學生在體驗之后會交流感悟,教師要尊重學生,欣賞學生,傾聽學生的意見,接納感受,分享喜悅,共享經驗,總結不足,給學生一種親和卻不失威嚴的感覺。
二、高校輔導員應用體驗式教學法的意義
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應該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積極尋求與時俱進的方式方法來進行班級管理和人才培養(yǎng)。
1.體驗式教學是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體驗式教學倡導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世界為基礎,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實際的場景,以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去行動、去體驗,在實踐活動中消化理論知識,進而形成更高層次的認識。
2.體驗式教學是高校輔導員構建并增強班級凝聚力的重要途徑。輔導員作為班級的直接管理者,對班級凝聚力的構建起到了深遠的影響。體驗式教學法通過活動的方式讓所有同學都能參加到班級團隊的建設,形成對班級的認同感,產生巨大的班級凝聚力,從而促進班級管理中各項工作的開展。
三、體驗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案例分析
本文通過對某高校體驗式感恩教育活動的分析,探索體驗式教學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現(xiàn)實意義,以及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尋找新途徑。
1.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
本文的案例主要來源于某高校M學院。體驗式感恩教育的對象主要是該學院09級新生。體驗式感恩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視頻觀看、一封家書和愛的傳遞三個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效果較好,但為了了解的更為具體全面,本文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設計問卷,并選取M學院09級新生為調查對象。
本文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來了解體驗式感恩教育的效果。實際發(fā)出問卷515份,回收491份,問卷回收率達到95.3%。問卷主要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對體驗式感恩教育的感受和相關的建議。
2.調查結果分析
(1)樣本基本信息
通過問卷調查可知,在回收的491份問卷中,其中有302位學生來自農村,占到61.5%,且有254名學生父母職業(yè)是農民,占到51.7%。另外還可知M學院被調查學生的家庭組成情況。詳細信息如表1所示:
表1體驗式感恩受教育新生具體情況一覽表
由表可知,M學院被調查者中男女比例相接近,從而可以避免性別因素可能對情感體會的影響。年滿十八周歲的學生基本上能夠獨立思考、判斷和認知,樣本數(shù)據(jù)中18及18歲以上的學生比例達到了96.1%,從而保證了樣本數(shù)據(jù)信息的客觀性和真實性。來自農村,父母職業(yè)為農民,家庭人口數(shù)集中在四人左右的學生比例較多,從而確保體驗式感恩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
(2)家庭經濟狀況
問卷根據(jù)安徽省的省情,結合該高校的實際情況,將家庭人均年收入分為三個檔次,分別為1000元以下、1000—3000元之間和3000元以上。在回收的491份問卷中,各區(qū)間人數(shù)所占的比例如圖1所示:
圖1參加體驗式感恩教育學生家庭年人均收入情況
由圖可知,參加體驗式感恩教育學生家庭年人均收入普遍不高,這也更加彰顯了感恩教育的意義,能夠使新生在入學之初就感受父母的不易,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方向,并為之努力。
(3)入學報道時概況
在回收的491份問卷調查中,開學時由父母護送的有374人,占76.2%;由親友護送的有57人,占11.6%;自己獨自一人來的有60人,占12.2%。詳細情況如圖2所示:
圖22009級新生入學報道概況
由圖可知,獨自一人來校報道的比例僅為12.20%,絕大多數(shù)學生是在親朋好友的護送下開始大學生活的。據(jù)了解,獨自一人上大學的不外乎三種情況:一是路途遙遠,家庭經濟困難,獨自一人可適當降低入學成本;二是孤兒,家中祖父母年事已高,不方便遠送;三是確實想鍛煉自己。M學院體驗式感恩教育的視頻正是通過對家長護送場景的采集,制作出感人視頻,以此來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
(4)體驗式感恩教育課堂教學效果
為了進一步了解體驗式感恩教育的課堂效果,本問卷根據(jù)課堂教學實際,特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
問題1:在課堂中有沒有寫家書?其中寫了的有376人,占76.6%;沒寫的有115人,占23.4%。具體如圖3所示:
圖3體驗式感恩教育活動中寫家書情況
據(jù)了解,沒寫家書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沒有帶筆,且現(xiàn)場筆準備的不充分;二是現(xiàn)場通過手機來編輯想對父母說的話并保存或直接打電話給父母;三是父母在外打工,書信無法寄達。總的來說,受調查學生對此項活動的參與度挺高。
問題2:父母收到家書后什么感覺?在學生寫信后,M學院統(tǒng)一寄發(fā)。在寫信的376人中,其中有337人的父母在收到家書后很高興,占到寫信者的89.7%;還有37人的父母感覺一般,占9.8%;另有2人表示沒感覺,占0.5%。詳細如圖4所示:
圖4父母收到家信后的感受
據(jù)了解,沒感覺主要是由于信件在投遞的過程中出現(xiàn)偏差,導致父母遲遲未收到家書,不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小孩的成長。另外很高興的一部分家長表現(xiàn)形式多樣,有以短信方式表示欣慰的,有母親以眼淚表示感激的。另有一位參與此次教學的家長表達了對學院的感激。
問題3:對于學院老師和學長學姐們在入學時所作的一切,你什么態(tài)度?其中非常感激的有433人,占88.2%;感覺一般的有52人,占10.6%;認為這是他們應該做的有6人,占1.20%。具體情況如圖5所示:
圖5對學院老師和學長在迎新時的所作所為的感受
在體驗式感恩教育課堂中,其中有一部分視頻播放的就是開學時M學院老師和學生干部們忙碌的場景,筆者希望通過細微的記錄讓新生了解很多人都為他們默默服務,并使他們在以后的大學生活中帶著這種美好的體驗去服務他人。
3.建議
綜上所述,體驗式感恩教育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教育意義,能夠改變原有的主題教育形式,創(chuàng)新感恩教育方法,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建議從以下兩點加以改進:(1)體驗式感恩教育課堂教學材料的前期準備時間過長,只適合一屆新生,不能重復利用,使用率較低,這從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開展此項教學的積極性。因此,建議學校層面重視體驗式教學法,加強理論和方法的研究。(2)評價體系過于單一。本次問卷調查只重視學生個體的評價,建議以后開展類似活動能夠邀請相關老師和學生父母代表參加,并給以客觀的評價,共同提高體驗式教學的課堂效果。
一、體驗式教學內涵
1.含義
體驗式教學主要強調在做中學,即重視學習者的感覺體驗、領悟和認知,從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體驗式教學的最常見模式之一是拓展訓練,在我國校園內的發(fā)展也僅有七年時間[2],因而國內關于體驗式教學理論和方法研究的書籍相對較少,對體驗式教學的含義表述也存在差異。本文借用阮曉鶯(2009)的概述:體驗式教學就是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自主、創(chuàng)新等主體精神為目標,以營造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情感為主要特點,以學生自我體驗為主要學習方式,力求在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達到認知過程和情感體驗過程的有機結合的一種方法[3]。
2.特點
(1)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是體驗、感悟的主體,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主體。體驗式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相比較,最明顯的特點
就是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單一講授,單一刺激的授課方式。
(2)以活動為載體?;顒邮墙膛c學的中介。輔導員在開展班會和第二課堂時,可以適當設計相關活動,通過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體驗中總結和提升,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形成健康的心態(tài),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以師生互動為主要形式。體驗式教學法創(chuàng)建的是一種互動的教學模式。學生在體驗之后會交流感悟,教師要尊重學生,欣賞學生,傾聽學生的意見,接納感受,分享喜悅,共享經驗,總結不足,給學生一種親和卻不失威嚴的感覺。
二、高校輔導員應用體驗式教學法的意義
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應該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積極尋求與時俱進的方式方法來進行班級管理和人才培養(yǎng)。
1.體驗式教學是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體驗式教學倡導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世界為基礎,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實際的場景,以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去行動、去體驗,在實踐活動中消化理論知識,進而形成更高層次的認識。
2.體驗式教學是高校輔導員構建并增強班級凝聚力的重要途徑。輔導員作為班級的直接管理者,對班級凝聚力的構建起到了深遠的影響。體驗式教學法通過活動的方式讓所有同學都能參加到班級團隊的建設,形成對班級的認同感,產生巨大的班級凝聚力,從而促進班級管理中各項工作的開展。
三、體驗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案例分析
本文通過對某高校體驗式感恩教育活動的分析,探索體驗式教學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現(xiàn)實意義,以及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尋找新途徑。
1.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
本文的案例主要來源于某高校M學院。體驗式感恩教育的對象主要是該學院09級新生。體驗式感恩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視頻觀看、一封家書和愛的傳遞三個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效果較好,但為了了解的更為具體全面,本文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設計問卷,并選取M學院09級新生為調查對象。
本文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來了解體驗式感恩教育的效果。實際發(fā)出問卷515份,回收491份,問卷回收率達到95.3%。問卷主要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對體驗式感恩教育的感受和相關的建議。
2.調查結果分析
(1)樣本基本信息
通過問卷調查可知,在回收的491份問卷中,其中有302位學生來自農村,占到61.5%,且有254名學生父母職業(yè)是農民,占到51.7%。另外還可知M學院被調查學生的家庭組成情況。詳細信息如表1所示:
表1體驗式感恩受教育新生具體情況一覽表
由表可知,M學院被調查者中男女比例相接近,從而可以避免性別因素可能對情感體會的影響。年滿十八周歲的學生基本上能夠獨立思考、判斷和認知,樣本數(shù)據(jù)中18及18歲以上的學生比例達到了96.1%,從而保證了樣本數(shù)據(jù)信息的客觀性和真實性。來自農村,父母職業(yè)為農民,家庭人口數(shù)集中在四人左右的學生比例較多,從而確保體驗式感恩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
(2)家庭經濟狀況
問卷根據(jù)安徽省的省情,結合該高校的實際情況,將家庭人均年收入分為三個檔次,分別為1000元以下、1000—3000元之間和3000元以上。在回收的491份問卷中,各區(qū)間人數(shù)所占的比例如圖1所示:
圖1參加體驗式感恩教育學生家庭年人均收入情況
由圖可知,參加體驗式感恩教育學生家庭年人均收入普遍不高,這也更加彰顯了感恩教育的意義,能夠使新生在入學之初就感受父母的不易,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方向,并為之努力。
(3)入學報道時概況
在回收的491份問卷調查中,開學時由父母護送的有374人,占76.2%;由親友護送的有57人,占11.6%;自己獨自一人來的有60人,占12.2%。詳細情況如圖2所示:
圖22009級新生入學報道概況
由圖可知,獨自一人來校報道的比例僅為12.20%,絕大多數(shù)學生是在親朋好友的護送下開始大學生活的。據(jù)了解,獨自一人上大學的不外乎三種情況:一是路途遙遠,家庭經濟困難,獨自一人可適當降低入學成本;二是孤兒,家中祖父母年事已高,不方便遠送;三是確實想鍛煉自己。M學院體驗式感恩教育的視頻正是通過對家長護送場景的采集,制作出感人視頻,以此來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
(4)體驗式感恩教育課堂教學效果
為了進一步了解體驗式感恩教育的課堂效果,本問卷根據(jù)課堂教學實際,特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
問題1:在課堂中有沒有寫家書?其中寫了的有376人,占76.6%;沒寫的有115人,占23.4%。具體如圖3所示:
圖3體驗式感恩教育活動中寫家書情況
據(jù)了解,沒寫家書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沒有帶筆,且現(xiàn)場筆準備的不充分;二是現(xiàn)場通過手機來編輯想對父母說的話并保存或直接打電話給父母;三是父母在外打工,書信無法寄達。總的來說,受調查學生對此項活動的參與度挺高。
問題2:父母收到家書后什么感覺?在學生寫信后,M學院統(tǒng)一寄發(fā)。在寫信的376人中,其中有337人的父母在收到家書后很高興,占到寫信者的89.7%;還有37人的父母感覺一般,占9.8%;另有2人表示沒感覺,占0.5%。詳細如圖4所示:
圖4父母收到家信后的感受
據(jù)了解,沒感覺主要是由于信件在投遞的過程中出現(xiàn)偏差,導致父母遲遲未收到家書,不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小孩的成長。另外很高興的一部分家長表現(xiàn)形式多樣,有以短信方式表示欣慰的,有母親以眼淚表示感激的。另有一位參與此次教學的家長表達了對學院的感激。
問題3:對于學院老師和學長學姐們在入學時所作的一切,你什么態(tài)度?其中非常感激的有433人,占88.2%;感覺一般的有52人,占10.6%;認為這是他們應該做的有6人,占1.20%。具體情況如圖5所示:
圖5對學院老師和學長在迎新時的所作所為的感受
在體驗式感恩教育課堂中,其中有一部分視頻播放的就是開學時M學院老師和學生干部們忙碌的場景,筆者希望通過細微的記錄讓新生了解很多人都為他們默默服務,并使他們在以后的大學生活中帶著這種美好的體驗去服務他人。
3.建議
綜上所述,體驗式感恩教育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教育意義,能夠改變原有的主題教育形式,創(chuàng)新感恩教育方法,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建議從以下兩點加以改進:(1)體驗式感恩教育課堂教學材料的前期準備時間過長,只適合一屆新生,不能重復利用,使用率較低,這從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開展此項教學的積極性。因此,建議學校層面重視體驗式教學法,加強理論和方法的研究。(2)評價體系過于單一。本次問卷調查只重視學生個體的評價,建議以后開展類似活動能夠邀請相關老師和學生父母代表參加,并給以客觀的評價,共同提高體驗式教學的課堂效果。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