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與脈壓及頸動脈硬化的相關(guān)研究-醫(yī)學論文
高血壓患者早期全身細小動脈痙攣,管壁缺血缺氧,進而引起腎小球囊內(nèi)壓升高,出現(xiàn)微量蛋白尿(MAU),MAU不僅反應腎小球損害,也是全身血管內(nèi)皮功能受損的一個重要標志。越來越多的證據(jù)顯示, MAU的存在與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密切相關(guān)[1]。本研究通過檢測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的比值、脈壓、頸總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IMT) 及粥樣硬化斑塊發(fā)生率情況,觀察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晨尿UACR與脈壓及頸動脈硬化的關(guān)系,并探討其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
選擇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本院門診與住院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184例,根據(jù)1999年WHO/ISH診斷標準確診,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變、大量蛋白尿。按照UACR的測定值分為UACR陽性組(300.0mg/mmol>UACR≥30.0mg/mmol)與UACR陰性組(UACR<30.0mg/mmol)。UACR陽性組患者男35例,女37例,年齡61.28±9.09歲;UACR陰性組患者男54例,女58例,年齡60.14±8.21歲。
1.2 方法
1.2.1 臨床生化指標的測定 患者于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靜脈血,檢測血膽固醇(TC) 、甘油三脂(TG) 、高密度脂蛋白(H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和血尿酸(UA) 。
1.2.2 UACR的測定 收集清晨清潔中段尿10 ml , 2h內(nèi)送檢, 3000 r/ min 離心10min,吸取上清液,采用快速免疫比濁法試劑盒測定UACR。
1.2.3 頸動脈超聲檢查 在雙側(cè)頸總動脈球部近心端1cm處測量IMT,計算均值得出頸總動脈平均IMT。IMT≥0.9 mm 定義為頸動脈增厚, IMT≥1.3 mm定義為斑塊,半定量化估計斑塊的范圍及嚴重程度:0級為無斑塊,1級為單側(cè)斑塊≤2mm ,2級為單側(cè)斑塊>2mm 或雙側(cè)均有斑塊且其中至少一側(cè)斑塊≤2 mm ,3級為
雙側(cè)斑塊均>2mm。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 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 表示,兩組比較用t檢驗,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直線相關(guān)性分析, 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及生化指標比較(表1)
兩組的年齡、性別構(gòu)成、TG、TC、HDL、LDL、UA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及生化指標比較 表1
項目 UACR陰性組(n=112) UACR陽性組(n=72)
年齡(歲) 60.14±8.21 61.28±9.09
男/女 54/58 35/37
FBG(mmol/l) 5.33±1.81 5.48±1.92
TG(mmol/l) 2.06±1.21 2.25±1.02
TC(mmol/l) 5.01±0.92 5.39±1.11
HDL(mmol/l) 1.20±0.27 1.19±0.52
LDL(mmol/l) 2.83±0.91 2.64±1.28
UA(umol/l) 360.08±101.31 374.16±99.01
2.2 兩組患者血壓參數(shù)比較(表2)
UACR陽性組的收縮壓、舒張壓及脈壓均明顯高于UACR陰性組(P<0.01或P<0.05)。
兩組患者血壓參數(shù)比較 表2
項目 UACR陰性組 UACR陽性組
收縮壓(mmHg) 151.3±16.1 164.6±14.9a
舒張壓(mmHg) 79.8±10.5 67.3±12.1b
脈壓(mmHg) 71.6±13.4 95.3±11.8b
注:與UACR陰性組比較,a p<0.05, b p<0.01
2.3 兩組患者頸動脈超聲參數(shù)比較(表3)
UACR陽性組頸動脈IMT明顯高于UACR陰性組(P<0.05),兩組間的0級斑塊、1級斑塊的發(fā)生率沒有差別(P>0.05),而UACR陽性組的2級、3級斑塊發(fā)生率均高于UACR陰性組(P<0.01或P<0.05)。
兩組患者頸動脈超聲參數(shù)比較 [例(%)] 表3
項目 UACR陰性組 UACR陽性組
IMT(mm) 0.88±0.24 1.01±0.31a
0級斑塊 48(42.9) 27(37.5)
1級斑塊 16(14.3) 8(11.1)
2級斑塊 12(10.7) 9(12.5)a
3級斑塊 36(32.1) 28(38.9)b
注:與UACR陰性組比較,a p<0.05, b p<0.01
2.4 UACR與脈壓、頸動脈IMT的相關(guān)性
將UACR與脈壓及頸動脈IMT作直線相關(guān)分析發(fā)現(xiàn)前者與后二者均呈正相關(guān)(r=0.710,0.653, P<0.01)。
3 討論
MAU已被視為高血壓患者亞臨床型腎功能損害的重要標志,近年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MAU與高血壓患者全身靶器官損害密切相關(guān)[2],所以監(jiān)測MAU 不僅有助于發(fā)現(xiàn)早期腎臟損害,還可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更為精細的危險評估并作出及早干預,降低嚴重靶器官損害的危險性,改善患者心血管系統(tǒng)預后。MAU 檢測主要有以下2種方法: (1)門診采集尿樣并即時檢測MAU。此方法較為簡便,因此推薦作為首選方法;(2)留取24 h 尿樣檢測MAU。由于24小時留取尿樣操作繁瑣,門診病人順從性差,同時由于此值易受飲食中蛋白類食物攝入量等因素影響,因此有學者提出應用微量尿白蛋白/肌酐(UACR) 替代MAU[3],所以本文采用測定晨尿UACR可以更準確地反映早期腎功能損害,同時也更具有易操作性與良好的患者順從性。
血管重塑及動脈硬化是高血壓靶器官損害發(fā)生的重要因素,脈壓是導致血管重塑的因素之一。血管重塑導致腎小球濾過膜完整性受到破壞,臨床上出現(xiàn)白蛋白尿。脈壓反映了動脈血管的彈性,脈壓越大,血壓變異越明顯,提示全身動脈僵硬度增加。脈壓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比收縮壓、舒張壓更能有效的預測心血管事件危險性 ,并能反映早期腎臟損害[4]。從本研究可以看出UACR陽性組不僅SBP、DBP與UACR陽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且UACR陽性組脈壓更是顯著高于UACR陽性組(P<0.01)。顯示脈壓與UACR關(guān)系密切,本研究中的UACR與脈壓呈直線正相關(guān)也證實了這一點。提示在臨床工作中應當重視脈壓與UACR關(guān)系,控制血壓水平,縮減過大的脈壓,減少尿微量白蛋白,盡量延緩高血壓帶來的繼發(fā)性腎功能損害。
頸動脈是觀察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窗口,頸動脈IMT增厚也是反映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良好指標。有關(guān)MAU如何促進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生理機制尚不確定,目前認為與內(nèi)皮功能紊亂有關(guān)[5],高血壓患者出現(xiàn)MAU后,內(nèi)皮細胞分泌的多種血管活性物質(zhì)所參與的多個體內(nèi)平衡系統(tǒng)被打破,直接使血管床的緊張性、微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 加速了致動脈粥樣硬化物質(zhì)進入血管壁,最終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6]。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UACR陽性組的頸動脈IMT明顯高于UACR陰性組,而且UACR與頸動脈IMT呈直線正相關(guān),說明UACR不僅反映腎小球損害,也是全身血管內(nèi)皮功能受損的一個重要標志,與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guān)。本研究中兩組間的0級、1級斑塊發(fā)生率無顯著差異,但UACR陽性組的2級、3級斑塊發(fā)生率明顯高于UACR陰性組,說明隨著病情的進展,UACR對頸動脈硬化的程度有越強的提示作用,支持UACR可以作為判斷頸動脈硬化的警示性指標。
本研究顯示UACR與脈壓及頸動脈硬化密切相關(guān),應全面認識UACR的重要臨床意義,重視高血壓患者UACR的早期檢查,對于伴有UACR升高的高血壓患者應積極控制血壓,逆轉(zhuǎn)蛋白尿,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shù)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gòu)認可黨報?
-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