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主持人在“漂流式”調查中的角色駕馭——新聞論文

作者:郝君怡來源:《視聽》日期:2015-05-05人氣:1579

1996年5月17日,《宏志班》播出,雙機拍攝,主持人現場調查采訪,層層推進,即時評述?!缎侣務{查》第一期,拉開了我國調查性電視新聞欄目的序幕。

《新聞調查》是一種“漂流式”調查,在調查前和調查中,對于證據和結果都沒有確定的把握,就像在河中漂流,沿著河道的大致方向,但途中的阻礙和緩急都無法預知。也可以說《新聞調查》重在過程而非結果,而雙機拍攝的運用,記錄下記者調查的過程,可以說拍攝時間的同時也在拍自己。所以事件的結果可以是已知的,但一定要在調查中獲取新的信息?!缎侣務{查》類節(jié)目模式給調查性新聞欄目的發(fā)展提供了啟示。其中就有對調查性新聞欄目中記者型主持人這一角色的思考。對于調查性新聞欄目而言,記者型主持人的中心地位常常決定著一期節(jié)目的精彩程度,是欄目的要素。

而在這樣一個開放式能動的調查過程中,主持人作為立住船舶方向的“anchor(錨,接力比賽中的最后一棒)”,需要不斷發(fā)現掩藏的事實、提出質疑,無疑充當了觀眾認識新聞事實的“雙眼”和理解新聞事實的“大腦”的重要角色。同時,由于調查走向的開放性,主持人成為構建全篇報道的主線,主持人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施展,對于突發(fā)事件的應變與處置,對于受訪者話語的判斷與追問,充分體現了主持人的個性,做主持人也成為欄目品牌的代言人。

一、記者為展示調查過程極力深入現場

在《新聞調查》的《非典阻擊戰(zhàn)》和《非典突襲人民醫(yī)院》兩期節(jié)目中,記者走訪了疾控中心、非典收治定點醫(yī)院、疑似病人住所、病房等等,在非典的治愈方法、傳播途徑等尚不明確,死亡人數每日增加的情況下,記者穿上防護服深入第一現場。《非典阻擊戰(zhàn)》中,記者在與疾控中心副主任馬彥交談時背景音便是一名非典病人向醫(yī)生坦述自己得病的經過,足見與病人之間的距離之近。記者在病房中與幾個重癥病人交談的過程中,病人還摘下了口罩?!斗堑渫灰u人民醫(yī)院》中,記者走進已被關閉的,用來隔離疑似病人的“天井”,拍攝一把把見證病人生命的椅子,極力復原當時的景象,在現場給人不斷新的發(fā)現、關注點,并極大調動起受眾的聯(lián)想與感受。

《新聞調查》是央視唯一一檔通過記者在演播室報道導語和片尾評論,完全以現場為主要依托來完成節(jié)目的制作與傳播的欄目。記者在新聞現場,對現場的信息和線索進行挖掘取證,是調查得以進行的基礎,也使得新聞“同步化”。所謂同步化,就是指客觀事實被記者選擇加工后,奉獻給觀眾,使記者與觀眾實現心靈溝通,獲得思想上的共鳴。就如一場音樂會,無論描述它有多么成功,都不如現場熱烈的掌聲更令人信服。

二、“人格化”的傳播輔助故事性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資深記者,《60分鐘》的創(chuàng)始人、總制片人唐·休伊特總結《60分鐘》開播50年來成功的秘訣:“《60分鐘》成功的公式是簡單的,那就是——給我講一個故事,就這么容易?!薄?0分鐘》的制片人和記者講述的新聞事實的故事性堪比電影,甚至能成為影片的故事原型。1997年上映的電影《驚爆內幕》中,影星艾爾·帕西諾飾演的一個電視調查記者,為了捍衛(wèi)公共健康權利與龐大的官僚體制相抗爭,這部影片獲得7項奧斯卡提名,而它正取材于《60分鐘》試圖披露煙草行業(yè)黑幕的真實故事。

西方新聞界往往把頭條新聞稱為“top story”而非“top news”,很多著名新聞記者和主持人也都把如何生動地為觀眾講述一個吸引人的新聞故事看作是自己畢生的工作和追求。在調查類節(jié)目中,作為新聞故事的講述者,新聞是否有引人入境的縱深感,是否能震撼人心、引人深思,記者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在對于調查過程的展示中,柴靜的人格化傳播最為彰顯,而她這種帶入強烈個人情感的主持風格也一直飽受爭議。在《雙城的創(chuàng)傷中》,柴靜采訪服毒自殺女孩苗苗的表弟,男孩哽噎難言,柴靜蹲下身去為其拭淚。這個鏡頭引發(fā)了廣泛爭議。鳳凰衛(wèi)視記者閭丘露薇在博客質疑其出鏡時的“表演”采訪,關注新聞中的人而不是新聞事件背后的原因,安全討巧,隨后董路也質疑其新聞素養(yǎng)?!缎侣務{查》是一檔崇尚“理性、平衡、深入”精神的、具有濃厚男性特點的節(jié)目。主持人柴靜以其嬌小、柔弱但富有抗爭精神的姿態(tài)貫穿節(jié)目始終,以一位女性特有的感性、敏感、委婉進行報道,剛與柔、情與理的結合使《新聞調查》具有濃厚的人文氣息。記者的舉動與神態(tài),類似于蹲下、皺眉等等,在將事實呈現于觀眾眼前的基礎上,寄予了人格化的解讀與渲染,讓節(jié)目多了些許人情味,在真實的前提下更引起了共鳴與思索。

在《非典阻擊戰(zhàn)》和《非典突襲人民醫(yī)院》兩期有關非典的節(jié)目中,記者不經修飾甚至略顯狼狽的裝束,體現了重在新聞事實而非凸顯自我的職業(yè)心態(tài),焦慮的眼神,略帶沉重的語氣以及發(fā)自內心的關切,都引導著受眾的心理感受。在《非典阻擊戰(zhàn)》中柴靜乘救護車接非典疑似病人,身穿防護服、戴口罩,攝像機也跟隨車子顛簸,報道的語氣急切快速、準確簡明。在采訪完隔離疑似病人后,柴靜在醫(yī)生指導下脫掉防護服,頭發(fā)凌亂地進行報道的過程,讓人體會到一個女記者的勇敢與能量,油然而生敬佩。反打鏡頭的運用突出了柴靜的神態(tài)動作,其中展現出的人文關懷,只有敏感感性的人才能流露,是記者個性化的、獨一無二的。

在《新聞調查》中,記者除暗訪外大多數不需要刻意隱藏身份,以真實的主體身份駕馭節(jié)目進程,記者的身份不是旁觀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因此抱以一種真誠的態(tài)度,記者的語言平易不失嚴謹,質疑不失關懷,始終以真切的語氣進行報道。作為記者型主持人,在內容上準確可靠是首要前提,在形式上把自己的感情、態(tài)度、觀點適當流露,能夠使節(jié)目傳遞出更多的人性魅力。

三、強烈的好奇心是調查深入的推動力

在《非典突襲人民醫(yī)院》中,主要是柴靜與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急診科主任朱繼紅之間的對話。其中最有看點的是柴靜對于人民醫(yī)院內部非典大爆發(fā)的步步不讓的追問:

“你看到什么了?”

“你知道那意味著什么嗎?”

“你找過辦法嗎?你是急診科主任啊” 

 “治療照顧這么多病人你們哪來的條件,怎么防護?”

一系列追問引出了最引人深思的一句——

朱繼紅:“我們靠精神防護,是肉搏”。

這句回答最后被放到了節(jié)目的導視里,足見被記者一個個追問激出來的回答之精彩。

好奇心是記者在調查新聞中必備的素質,對于事實真相強烈的好奇心,反映了記者對于事件的關注度,以及極力參與其中的社會責任感。一系列的追問,也顯示著記者對事件解析判斷、抽絲剝繭不斷尋找發(fā)現點、關注點的過程,是推進事件調查、節(jié)目進程的動力。

不可能每個客觀事實都能讓人眼前一亮,不可能每個新聞事件都能挖掘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話題。縱觀《新聞調查》的話題,養(yǎng)老、環(huán)保、兒童……并不新穎,每期節(jié)目卻沒有給讓老生常談之感,究其原因在于記者本身對于客觀事實的新鮮感,正如在《死亡名單》一期中,記者曲長纓在太平間核實死亡名單發(fā)現了被瞞報的死難礦工,沒有對于事實的好奇心與新鮮感,就難以注意事實不易察覺的細節(jié),調查二字也就無從談起。

主持人作為“漂流式”調查的anchor,有著主張起止的作用,只有以極力深入現場的熱情、“人格化”的個性魅力和永遠的好奇心,才能駕馭記者型主持人的角色,打造節(jié)目影響、求得事實真相。

本文來源:http://00559.cn/w/xf/9501.html  《視聽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