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普通話與方言的調查——以山東籍大學生為例
一、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問卷方法,向山東籍大學生進行隨機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74份,男女生比例均衡。此外,還訪談了部分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他們普通話和方言使用情況及相關態(tài)度。其中的問題主要涉及三方面:學生對自己家鄉(xiāng)方言和普通話的態(tài)度;學生對于方言和普通話的使用場合及對象;學生對于方言與普通話二者之間的關系的看法,以及方言保護的有關問題。
二、 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在語言態(tài)度上:
1.大學生對方言和普通話都有一定的掌握,方言母語的掌握程度高,但普通話掌握水平總體并不低。其中,對于方言掌握程度較低的大學生比例比我們預期的要高,這在另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對于普通話的認同以及方言在向普通話靠攏。大學生也愈來愈在意自己的普通話水平,并通過普通話測試的要求,對自己的普通話水平有了一定的認識。
您方言的流利程度 | 精通方言,可聽說讀寫 | 掌握方言,可完整表達 | 了解方言,可在普通話幫助下表達 | 略有了解,聽得懂但不會講 | 完全不懂
| |
| 43.42% | 44.74% | 6.58% | 3.95% | 1.31% | |
對自己的普通話掌握的滿意程度 | 滿意 | 不太滿意 | 說不清 | |||
| 66.66% | 25.93% | 7.41% |
2.大學生的普通話意識較高。通過我們的訪談發(fā)現(xiàn),大學生普遍認為,在進入大學后應該采用一種符合自己受教育層次的話語進行交流,同時在增加自我認同感的同時,提高了交際質量,因而大多數(shù)情況下很自覺地采用普通話進行交際,在交流溝通方面并不存在大的問題。同時,受訪者都提到現(xiàn)在社會中,用好普通話是一項基本技能,為了在以后工作應聘以及重要場合給自己爭取更多的機會、展示良好的形象氣質,他們會有意識地對自己的普通話加強訓練。這也是他們對普通話的認可度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相當一部分學生表示正準備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而且有很多已經通過測試并達到二級甲等水平。此外,還有很多同學表示了解國家在推廣普通話方面所采取的鼓勵性措施,例如普通話推廣周。見微知著,社會對于普通話的要求與日俱增,推廣普通話的效果明顯。
(二)在方言和普通話使用的場合及對象上:
1.普遍認為普通話屬于正式語體,適用于公共場合;方言則屬于非正式語體,使用的場合大多比較隨意、非正式。訪談中,多數(shù)大學生在學習、舞會等正式場合傾向于選擇普通話,這反映了普通話對大學生而言是重要社交活動的首選語體。在親友交流時較為隨意,多數(shù)選擇使用方言,因為鄉(xiāng)音鄉(xiāng)韻給人強烈的親切感和認同感。但需要注意到:在家庭等非正式場合選擇使用普通話的比例已經達到了27.78%,普通話走入更多家庭,為更廣大的群眾所接受。對于普通話心理承受度提升,也是普通話推廣成果的體現(xiàn)。
日常使用方言主要場合 | 工作學習 | 日常消費 | 親友溝通 | 任何場合 | 從不使用 | |
| 0.53% | 21.05% | 63.16% | 3.95% | 1.31% | |
在正式的公共交流場合使用什么語言 | 普通話 | 方言 | 說不清 | |||
| 98.15% | 1.85% | 0% | |||
在家庭等非正式場合偏向使用什么語言 | 普通話 | 方言 | 說不清 | |||
| 27.78% | 72.22% | 0% |
2.交際時語言的選擇也受到交際對象的影響,但總體上仍受制于交際所處的場合。42.11%的受訪者在使用語言時會考慮自身所處的場合,即便是和老鄉(xiāng)交談。即使同自己的老鄉(xiāng)有著地緣上的聯(lián)系和對同一種地域文化的認同及選擇方言作為交際語言的可行性,也會考慮交際雙方所處的場合。也有30%多的選擇和老鄉(xiāng)不分場合地使用方言,認為方言能喚起雙方的認同感、提升好感度。此外,當受訪者處于陌生的交際環(huán)境時,更傾向于選擇普通話作為交際語言。與陌生人交談或身處不熟悉的場合時,希望快進入自己當時所處的角色,普通話便于他們快速建立對彼此的認知,更容易樹立良好的形象、贏得交際對象的認同。
(三)在方言和普通話兩者關系上:
1.對方言的保護意識逐步增強。72.37%的受訪者表示“方言作為一個地方的文化財富,應該盡量將其保存下來”。受訪者在訪談中也表示,方言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地域特有的文化,是文化多樣性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同時也是總體文明的土壤。漢語方言是全民族共同語因地域形成的變體,為各自地域的人民服務,對地域文化有著重要的記錄、傳播和傳承功用。作為民族和地域的特有印記,方言在日常生活溝通和增進親情鄉(xiāng)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此外,以方言作為表現(xiàn)形式的各種民間藝術也為方言提供了生存空間。方言在其實用性和藝術性方面都有價值。方言和普通話應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和諧共處,共同為人的交際服務。82.9%的受調查者認為“普通話是在不能用方言溝通時用的,犧牲方言是本末倒置,二者可以共存,找到平衡點即可”。不論選擇使用方言的理由是出于從小使用的習慣還是對方言存在感情、有存在價值,方言對其服務對象而言都意義重大。
2 .強勢方言和弱勢方言也逐步進入大學生視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方言可以維持現(xiàn)狀與普通話長期共存,同時有31.58%的受訪者認為弱勢方言會消失。強勢方言背后不僅是人多勢眾,更重要的是經濟文化的依托力。方言的保護更重要的是對于經濟相對落后地區(qū)的弱勢方言的重視。經濟發(fā)展有快慢好壞之分,但是各地域的地方特色文化都是中華文化寶庫燦爛的瑰寶。作為地域特色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和體現(xiàn)的方言,則應該予以平等地對待。
三、小結
調查研究的結果使我們清晰地認識到山東籍大學生對普通話和方言的認識及使用情況。大學生對方言和普通話有了更加理性的認識和靈活明智的選擇。語言是交際工具,普通話和方言為各自對象服務。偏遠地區(qū)的老人講普通話并沒有現(xiàn)實意義,大學生、老師、播音員等就必須掌握普通話這項本技能。大學生普通話水平總體較高,而且在不同場合選擇進行交際時,能夠較準確地選擇合適的語言達到交際目的。此外,受訪者基本達成一個共識:推廣普通話并不以消滅方言為代價,要消除的是不同方言區(qū)在交際上的隔閡。方言有其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能通過行政命令來禁止,也無法用人為的方法消滅。正因如此,方言和普通話應該是和諧共生,共同為不同層次的人的交際服務,而非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在深入推廣普通話同時,要做好方言研究保護的工作。普通話推廣要做到有層次、有重點地推進,同時,要對方言保持正確態(tài)度,對方言的語音、詞匯、語法系統(tǒng)加以整理。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00559.cn/w/wy/6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