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對現代視覺藝術設計的啟示
作者:劉玥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3-10-15人氣:1128
一、中國當代女性藝術
我們要在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和現代視覺藝術設計中找到契合點,有必要先對中國當代女性藝術的產生、宗旨及其特征進行了解。
(一)中國當代女性藝術的產生及宗旨
中國當代女性藝術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西方女權主義思潮的大量涌入及影響下不斷發(fā)展起來的。西方“女權主義”運動最早誕生于法國,隨后來到美國,伴隨著《女權宣言》和《權利和意見宣言》的相繼發(fā)表與出版拉開了西方女性藝術的序幕。她們主張女人應當與男人享有在工作、財產、法律權利、文化及受教育等方面的平等權利,但這一時期其目標還僅僅局限于政治上的男女權利的平等,并沒有涉及女性自身性別意義上的文化批評層面。在此期間最具代表性的展覽是由朱蒂·芝加哥和她的眾多姐妹在1974年至1979年共同完成的具有史詩般的大型裝置作品《晚宴》,在當時給藝術界乃至社會帶來了極大的震撼。這股思潮也對中國的美術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當時中國的幾大出版社相繼出版了許多關于西方女性主義的論著,這對中國女性藝術的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中國女性藝術真正意義上的產生是在20世紀90年代,由于中國的政治制度已經在推行男女平等政策觀念,所以她們對于男女平等問題并不像西方女權主義表現得那么激烈,而是把表現的重心轉移到男性與女性的不同上來,以女性自身問題和對“自我”的關注為基點,以女性的視角和女性自身的生命體驗來對女性的社會問題、教育問題、權利問題進行重新詮釋,此后藝術批評家賈方舟對中國“女性藝術”的概念從其性別的角度給出了詳細的界定,他指出:“‘女性藝術’作為一個概念,它揭示的是女性藝術家在‘自我探尋’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不同于男性的‘話語’。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女性藝術’這一概念就只作狹義上的理解,就只能是指那些能與‘男性藝術’相區(qū)別的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它們具有女性的獨立品格和文化指向,它們所揭示的精神和感知領域,為男性藝術家所不可及?!雹偻ㄟ^以上的梳理,我們可以得知女性藝術是區(qū)別于男性的藝術,她們具有女性獨有的表現形式和思維模式,這也將會為以男性為主導的現代視覺藝術設計開辟一個新的視角與形式。
(二)中國當代女性藝術的特性
中國當代女性藝術有別于西方的女性主義,有別于男性藝術而獨立存在,具有獨特的觀察視角和藝術特征,這必將對現代視覺藝術設計的發(fā)展帶來新的啟發(fā)。
1.女性自我生命的觀照與內心的傾訴
當代的女性畫家并不以宏大的題材作為自己的繪畫主題,而往往將其作品鎖定在對自我在當今社會中的生命體驗、生活狀態(tài)上,以“自我”和“自我”的生活為題材。如中國女性藝術界領軍人物閻平、陳淑霞、莫也、夏俊娜、陳曦、喻紅、申玲等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以自己生活中的不同經歷為描繪對象。喻紅的作品《目擊成長》就是以年表方式記錄自己的成長經歷,將自己與時代的變遷進行并置,凸顯自己的主觀感受。申玲則是用一種調侃的方式將自己與丈夫的生活關系進行表現,并以此來對社會生活中的兩性關系問題進行重新探究。蔡錦的《美人蕉》系列,則是將花這種植物的生長周期和女性的生理器官進行嫁接,其間并不是對傳統(tǒng)意義花的性器官象征進行描寫,而是對女性體驗的真實寫照。這些女性藝術家都不約而同地反映出藝術家對自我生命所特有的某種身心感受。
2.母性意識的自述
由于許多當代女性藝術家在家庭中已擔當起母親的角色,這就促使她們自然而然地將自己作品的題材鎖定在距離自己最近的母子生活中,表現對于母親、對于兒童這一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和對于家庭的觀照。例如,喻紅的作品《圣嬰》、葉南的作品《孩子,拿什么撫育你呀》、姜杰的雕塑作品《易碎的制品》等均有此特點。當代女畫家閻平就是以母子題材為其主要表現內容的藝術家。她的畫面大多表達她初為人母后的切身感受,表現的是母與子之間的玩耍和生活場景,凸顯了她作為母親對于孩子及家庭的真實感受。女人對于孩子的愛是作為男性所不能理解的。孩子是女人生命中重要的部分,就如林語堂所認為的沒有做母親的女性“永不能達到女性美麗的第二階段”。因此,“女性的一切權利之中,最偉大的一項便是做母親”。②
3.感性的思維方式
女性藝術家創(chuàng)作多注重自我感性的表達,傾向于描繪心中感受與親身體驗。她們往往以喜歡這么畫或想這樣畫來解釋自己的繪畫風格。
女藝術家向京提到其創(chuàng)作時曾說:“感覺到自己只是表達的愿望太強烈了,不管是不是表達得好,先表達了再說?!雹巯目∧纫舱f:“畫畫已經融入了我的生活,已經成為梳理情緒,擺脫煩惱,甚至是有益身心健康的靈丹妙藥?!雹苌炅嵴J為:“我畫畫沒有刻意的設計,憑自己的感覺,以平常心畫周圍的人和事?!薄坝眯恼f話,是我不變的表達方式。”⑤
這些向我們揭示了女性的藝術創(chuàng)作也許并不需要太多的內涵和哲學思考,不需要太多的理性思考,只是有感而發(fā)。
4.創(chuàng)作元素的多元化選擇
女性藝術家并不拘泥于某一單一元素而進行創(chuàng)作語言的多元化選擇。在施惠、林天苗、沈遠、向京、姜杰、陳可等的作品中都能看到為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意并不拘泥于某一種單一形式。如布、棉花、紗線、絲綢、積木、玩偶、繩的編織物、陶瓷、羊毛毯、植物、音樂、紙張等不同形態(tài)、不同材質的元素都在作品中進行運用。
施惠的作品《鏈》《結》《纏》系列中以宣紙、棉線、紙漿為其藝術創(chuàng)作的材料,用棉線纏繞了一個兩噸重的線球,給人一種沉重、神經質的氣息。它具有典型的女性主義藝術的特征,它反映出自己對社會定位下對女孩兒培養(yǎng)方式的反感。喻紅的作品《背影》《火》《蟬蛻》則是用紡織顏料在絲綢上描繪各式女性形象,然后再用樹脂封壓。她用絲綢的柔美、飄逸來暗示女性特質,而這一切在進行樹脂封壓后變得僵硬、扭曲,以此來暗示女性的命運。在這里材料已作為一種語言參與敘述。
二、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對現代視覺藝術設計的啟示
(一)女性藝術的感性建構方式,將有利于現代視覺藝術設計思維領域的拓展
女性藝術家的作品更加注重感性的表達,從自身的生活體驗中獲得靈感,淋漓盡致地加以表現有感而發(fā),使作品更具表現力、創(chuàng)造力和親和力。而視覺藝術設計更多的是從理性的角度、科學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設計,這有時使作品呈現出一種冰冷、缺少人文關懷之感。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人們文化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當今社會正在朝著一個多元化、多學科、人文化、個性化的方向發(fā)展,人們對于視覺藝術設計品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設計的目標早已超越了實用的理性目的,更多需要的是一種人文個性化的感受設計。而女性的感性思維往往比較敏銳,將女性藝術的感性體驗、直覺體驗運用到當代設計中無疑會對設計的進一步發(fā)展有所幫助。
(二)女性藝術對女性、兒童、家庭的備加關注,將有利于現代視覺藝術設計增添新的視角
藝術設計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使用功能,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伴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藝術設計的視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藝術設計的精神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藝術設計的視角需要不斷地豐富,不斷地細化,使其更具親和力和人文關懷,而女性藝術以女性自我為視角對女性的關愛,對于母性的描繪,對于母愛的真誠表現,對于兒童家庭的關注,所涉及的不僅僅是藝術圈的問題,同時也包括社會的問題,不論過去還是現在,社會給予女性的關懷遠遠不及她為社會所做出的人文關懷。這勢必為以男性為主的設計師在藝術品的設計視角上增加對于女性的人文關懷有所啟迪。
(三)女性藝術對自我的關注,將有利于現代視覺藝術設計個性化的建立
女藝術家的藝術以其獨特的個性、自我創(chuàng)作意識和女性意識創(chuàng)作出獨具女性特征美感和美麗的藝術作品,并受到廣泛關注與認同。而當代我國的設計正處于一個追求個性與多元化的整體趨勢下,對于不同門類藝術特性的吸收與借鑒是當代視覺藝術設計的必經之路。視覺藝術設計的設計師在進行藝術設計創(chuàng)作時應在原有設計風格的基礎上凸顯自我個性化的設計風格,注重對自我個性潛力的挖掘與探尋。將傳統(tǒng)單一的思維模式設計方式轉變到多元化、個性化的設計方向上來,并將個性化與多元化的設計理念很好地融入到現代視覺藝術設計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去,使我們的視覺藝術設計呈現出繽紛的色彩。在這一點上,女性藝術對于自我生命體驗的關注、對于個性的追求的成功經驗無疑對現代視覺藝術設計的個性化設計的建立有所啟迪。
結語
中國當代女性藝術以其所特有的女性意識,從以男性為中心的話語中分離出來,以獨立的姿態(tài)轉向對女性自身價值的探尋,用女性獨特的視角對整個世界重新進行詮釋。她們更加注重對于內心世界、個人體驗的挖掘,作品更具個性化和感性化特征。用她們的特有直覺對于生命的、人性的、環(huán)保題材的敏銳感悟和多元的情感體驗使她們的作品呈現出一種人文關懷的藝術品質。女性藝術的獨特視角、獨特的藝術風格必將會對現代視覺藝術設計的設計視角、設計思維、設計方向等方面帶來巨大的啟發(fā)作用。
注釋:
①賈方舟.女性藝術四題[J].西北美術,2000(1).
②林語堂.理想中的女性.
③④⑤傅曉冬.當代藝術中的她視點——九位女藝術家口述檔案[J].美苑,2004.
我們要在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和現代視覺藝術設計中找到契合點,有必要先對中國當代女性藝術的產生、宗旨及其特征進行了解。
(一)中國當代女性藝術的產生及宗旨
中國當代女性藝術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西方女權主義思潮的大量涌入及影響下不斷發(fā)展起來的。西方“女權主義”運動最早誕生于法國,隨后來到美國,伴隨著《女權宣言》和《權利和意見宣言》的相繼發(fā)表與出版拉開了西方女性藝術的序幕。她們主張女人應當與男人享有在工作、財產、法律權利、文化及受教育等方面的平等權利,但這一時期其目標還僅僅局限于政治上的男女權利的平等,并沒有涉及女性自身性別意義上的文化批評層面。在此期間最具代表性的展覽是由朱蒂·芝加哥和她的眾多姐妹在1974年至1979年共同完成的具有史詩般的大型裝置作品《晚宴》,在當時給藝術界乃至社會帶來了極大的震撼。這股思潮也對中國的美術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當時中國的幾大出版社相繼出版了許多關于西方女性主義的論著,這對中國女性藝術的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中國女性藝術真正意義上的產生是在20世紀90年代,由于中國的政治制度已經在推行男女平等政策觀念,所以她們對于男女平等問題并不像西方女權主義表現得那么激烈,而是把表現的重心轉移到男性與女性的不同上來,以女性自身問題和對“自我”的關注為基點,以女性的視角和女性自身的生命體驗來對女性的社會問題、教育問題、權利問題進行重新詮釋,此后藝術批評家賈方舟對中國“女性藝術”的概念從其性別的角度給出了詳細的界定,他指出:“‘女性藝術’作為一個概念,它揭示的是女性藝術家在‘自我探尋’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不同于男性的‘話語’。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女性藝術’這一概念就只作狹義上的理解,就只能是指那些能與‘男性藝術’相區(qū)別的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它們具有女性的獨立品格和文化指向,它們所揭示的精神和感知領域,為男性藝術家所不可及?!雹偻ㄟ^以上的梳理,我們可以得知女性藝術是區(qū)別于男性的藝術,她們具有女性獨有的表現形式和思維模式,這也將會為以男性為主導的現代視覺藝術設計開辟一個新的視角與形式。
(二)中國當代女性藝術的特性
中國當代女性藝術有別于西方的女性主義,有別于男性藝術而獨立存在,具有獨特的觀察視角和藝術特征,這必將對現代視覺藝術設計的發(fā)展帶來新的啟發(fā)。
1.女性自我生命的觀照與內心的傾訴
當代的女性畫家并不以宏大的題材作為自己的繪畫主題,而往往將其作品鎖定在對自我在當今社會中的生命體驗、生活狀態(tài)上,以“自我”和“自我”的生活為題材。如中國女性藝術界領軍人物閻平、陳淑霞、莫也、夏俊娜、陳曦、喻紅、申玲等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以自己生活中的不同經歷為描繪對象。喻紅的作品《目擊成長》就是以年表方式記錄自己的成長經歷,將自己與時代的變遷進行并置,凸顯自己的主觀感受。申玲則是用一種調侃的方式將自己與丈夫的生活關系進行表現,并以此來對社會生活中的兩性關系問題進行重新探究。蔡錦的《美人蕉》系列,則是將花這種植物的生長周期和女性的生理器官進行嫁接,其間并不是對傳統(tǒng)意義花的性器官象征進行描寫,而是對女性體驗的真實寫照。這些女性藝術家都不約而同地反映出藝術家對自我生命所特有的某種身心感受。
2.母性意識的自述
由于許多當代女性藝術家在家庭中已擔當起母親的角色,這就促使她們自然而然地將自己作品的題材鎖定在距離自己最近的母子生活中,表現對于母親、對于兒童這一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和對于家庭的觀照。例如,喻紅的作品《圣嬰》、葉南的作品《孩子,拿什么撫育你呀》、姜杰的雕塑作品《易碎的制品》等均有此特點。當代女畫家閻平就是以母子題材為其主要表現內容的藝術家。她的畫面大多表達她初為人母后的切身感受,表現的是母與子之間的玩耍和生活場景,凸顯了她作為母親對于孩子及家庭的真實感受。女人對于孩子的愛是作為男性所不能理解的。孩子是女人生命中重要的部分,就如林語堂所認為的沒有做母親的女性“永不能達到女性美麗的第二階段”。因此,“女性的一切權利之中,最偉大的一項便是做母親”。②
3.感性的思維方式
女性藝術家創(chuàng)作多注重自我感性的表達,傾向于描繪心中感受與親身體驗。她們往往以喜歡這么畫或想這樣畫來解釋自己的繪畫風格。
女藝術家向京提到其創(chuàng)作時曾說:“感覺到自己只是表達的愿望太強烈了,不管是不是表達得好,先表達了再說?!雹巯目∧纫舱f:“畫畫已經融入了我的生活,已經成為梳理情緒,擺脫煩惱,甚至是有益身心健康的靈丹妙藥?!雹苌炅嵴J為:“我畫畫沒有刻意的設計,憑自己的感覺,以平常心畫周圍的人和事?!薄坝眯恼f話,是我不變的表達方式。”⑤
這些向我們揭示了女性的藝術創(chuàng)作也許并不需要太多的內涵和哲學思考,不需要太多的理性思考,只是有感而發(fā)。
4.創(chuàng)作元素的多元化選擇
女性藝術家并不拘泥于某一單一元素而進行創(chuàng)作語言的多元化選擇。在施惠、林天苗、沈遠、向京、姜杰、陳可等的作品中都能看到為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意并不拘泥于某一種單一形式。如布、棉花、紗線、絲綢、積木、玩偶、繩的編織物、陶瓷、羊毛毯、植物、音樂、紙張等不同形態(tài)、不同材質的元素都在作品中進行運用。
施惠的作品《鏈》《結》《纏》系列中以宣紙、棉線、紙漿為其藝術創(chuàng)作的材料,用棉線纏繞了一個兩噸重的線球,給人一種沉重、神經質的氣息。它具有典型的女性主義藝術的特征,它反映出自己對社會定位下對女孩兒培養(yǎng)方式的反感。喻紅的作品《背影》《火》《蟬蛻》則是用紡織顏料在絲綢上描繪各式女性形象,然后再用樹脂封壓。她用絲綢的柔美、飄逸來暗示女性特質,而這一切在進行樹脂封壓后變得僵硬、扭曲,以此來暗示女性的命運。在這里材料已作為一種語言參與敘述。
二、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對現代視覺藝術設計的啟示
(一)女性藝術的感性建構方式,將有利于現代視覺藝術設計思維領域的拓展
女性藝術家的作品更加注重感性的表達,從自身的生活體驗中獲得靈感,淋漓盡致地加以表現有感而發(fā),使作品更具表現力、創(chuàng)造力和親和力。而視覺藝術設計更多的是從理性的角度、科學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設計,這有時使作品呈現出一種冰冷、缺少人文關懷之感。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人們文化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當今社會正在朝著一個多元化、多學科、人文化、個性化的方向發(fā)展,人們對于視覺藝術設計品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設計的目標早已超越了實用的理性目的,更多需要的是一種人文個性化的感受設計。而女性的感性思維往往比較敏銳,將女性藝術的感性體驗、直覺體驗運用到當代設計中無疑會對設計的進一步發(fā)展有所幫助。
(二)女性藝術對女性、兒童、家庭的備加關注,將有利于現代視覺藝術設計增添新的視角
藝術設計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使用功能,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伴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藝術設計的視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藝術設計的精神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藝術設計的視角需要不斷地豐富,不斷地細化,使其更具親和力和人文關懷,而女性藝術以女性自我為視角對女性的關愛,對于母性的描繪,對于母愛的真誠表現,對于兒童家庭的關注,所涉及的不僅僅是藝術圈的問題,同時也包括社會的問題,不論過去還是現在,社會給予女性的關懷遠遠不及她為社會所做出的人文關懷。這勢必為以男性為主的設計師在藝術品的設計視角上增加對于女性的人文關懷有所啟迪。
(三)女性藝術對自我的關注,將有利于現代視覺藝術設計個性化的建立
女藝術家的藝術以其獨特的個性、自我創(chuàng)作意識和女性意識創(chuàng)作出獨具女性特征美感和美麗的藝術作品,并受到廣泛關注與認同。而當代我國的設計正處于一個追求個性與多元化的整體趨勢下,對于不同門類藝術特性的吸收與借鑒是當代視覺藝術設計的必經之路。視覺藝術設計的設計師在進行藝術設計創(chuàng)作時應在原有設計風格的基礎上凸顯自我個性化的設計風格,注重對自我個性潛力的挖掘與探尋。將傳統(tǒng)單一的思維模式設計方式轉變到多元化、個性化的設計方向上來,并將個性化與多元化的設計理念很好地融入到現代視覺藝術設計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去,使我們的視覺藝術設計呈現出繽紛的色彩。在這一點上,女性藝術對于自我生命體驗的關注、對于個性的追求的成功經驗無疑對現代視覺藝術設計的個性化設計的建立有所啟迪。
結語
中國當代女性藝術以其所特有的女性意識,從以男性為中心的話語中分離出來,以獨立的姿態(tài)轉向對女性自身價值的探尋,用女性獨特的視角對整個世界重新進行詮釋。她們更加注重對于內心世界、個人體驗的挖掘,作品更具個性化和感性化特征。用她們的特有直覺對于生命的、人性的、環(huán)保題材的敏銳感悟和多元的情感體驗使她們的作品呈現出一種人文關懷的藝術品質。女性藝術的獨特視角、獨特的藝術風格必將會對現代視覺藝術設計的設計視角、設計思維、設計方向等方面帶來巨大的啟發(fā)作用。
注釋:
①賈方舟.女性藝術四題[J].西北美術,2000(1).
②林語堂.理想中的女性.
③④⑤傅曉冬.當代藝術中的她視點——九位女藝術家口述檔案[J].美苑,2004.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