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視唱練耳中調的沖突與解決方法探析——藝術教育

作者:姚嘉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3-04-24人氣:1101
 視唱練耳是專業(yè)音樂教學中一門旨在提高學生綜合音樂素質的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科。在我國,這門學科從建立到發(fā)展,僅有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由于借鑒的是西方體系,在實際應用中出現了許多與我國音樂傳統(tǒng)相沖突的問題,這些問題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其中,固定調概念與首調概念的差異造成的沖突,是這些問題中重要的一個。其沖突的體現,則在旋律聽辨和記寫中最為明顯。
旋律聽辨和記寫,是視唱練耳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對旋律的調式調性分析和判斷,是基于旋律風格之外對其屬性的首要認識。對于調的概念,中西方同樣存在著首調與固定調的概念差別。運用首調,可以迅速地判斷民族調式,運用固定調,則便于判斷西方的大小調。首調與固定調是相輔相成的兩種概念,但由于這兩種概念的存在,也導致問題的產生,尤其是首調概念居首位的個體,常出現首調與固定調交錯混亂的體驗。要探究解決兩者沖突的途徑,必然先要找出其形成的根源,以及兩種截然不同的調的概念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其決定因素是先天還是后天的,哪種因素起的作用更大一些,等等。
音樂心理學已從進化論的角度論證了人的音樂性,正因如此,人的音樂心理和行為也必然受到遺傳因素,即先天因素的影響;但個體的心理和行為并非完全由本能來控制,因此人的音樂性也不完全由遺傳獲得,而是靠學習獲得的。從物理的角度來看,相同并數量相等的樂器演奏相同的旋律,是完全經由相同的聲波組合傳遞到人腦中形成的感受,因此,首調和固定調這兩種概念的沖突實際上是由人的心理因素造成的。作為音樂心理中的調的概念的形成,是先天因素與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三點:
1.民族性:我國的民族音樂,雖有黃鐘、大呂等十二律,但其調式音階卻是建立“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的基礎上,而這五音,本身就是首調唱名法,民族的音樂心理,自古以來便浸潤在首調概念中。由于西方音樂在調式和風格上與我國民族音樂有較大的差異,所以未受過系統(tǒng)音樂訓練的個體,其興趣和能力,在欣賞民族音樂時普遍高于欣賞西方音樂??梢?,民族性是先天因素,但并不是不可改變的。
2.環(huán)境影響:生長環(huán)境、周圍文化和教育理念,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個體的調的概念。在個體成長過程中,難免受到家庭成員或其他個體的影響。偏重民族音樂的環(huán)境,會使其具有更穩(wěn)定的首調概念;偏重西方音樂的環(huán)境,則會使其逐漸具有一定的固定調概念。這是后天因素,但并不起決定作用。
3.個體的音樂學習體驗:這是最重要的后天因素,從根本上決定了個體的調的概念。從小學習西洋樂,尤其是鍵盤樂的個體,大多數能建立起固定調概念;從小學習民樂或聲樂的個體,基本上都是首調概念;而音樂學習起步較晚的個體,也容易偏向首調概念。
很少有人能將二者毫不費力地結合起來,換言之,只有極有天賦的,且經過特殊訓練的個體才能同時具有非常穩(wěn)定的首調和固定調概念,能任意切換調的概念去體驗音樂。由于我國目前的視唱練耳教學體系很大程度上保留著西方的模式,因此在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更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固定調的概念。學生不斷反映同一個問題,就是在聽寫旋律的過程中,兩種調的概念相串相連——一開始,由于標準音的提示,聽辨到的是固定調音高,而隨著旋律的進行,尤其在結束部分,則直接轉向了首調音高。針對這個問題,在學習者聽辨旋律的時候,彈奏者需給予一定的音樂期待,加強學習者的主觀意識。主觀意識在聽辨旋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音樂心理學實驗中,研究者發(fā)現,在旋律交錯播放前是否聽賞者期待能識別出旋律的區(qū)別——在節(jié)奏型完全相同的兩條旋律《兩只老虎》和《一閃一閃小星星》同時出現的情況下,若被試者被先告知其中一條旋律的真實名稱,則被試者幾乎都能聽出其曲調;若被試者被預先告知與這兩個旋律毫不相關旋律名稱,則很難確認自己是否聽到了預知的曲調。①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有真實心理預期的聽賞者能夠更好地辨認曲調,這就啟發(fā)了教育者可以通過一定的步驟來使學習者循序漸進地提高調的穩(wěn)定感。
首先,以唱帶聽,唱得好才能聽得準。若不能把握正確的固定音高,視譜即唱,則在聽的過程中更容易將音高混淆。不僅應多唱不同調式調性的旋律,還應將同一旋律移調視唱。在熟唱的基礎上,再在鋼琴上彈奏,加深音高位置的印象。
其次,重視模唱,加強音樂記憶訓練。許多學習者在聽辨旋律的時候,習慣聽一個音,記一個音,忽視了旋律的走向和調式調性的規(guī)束,將整體性的旋律割裂為單一的音符和節(jié)奏。這既不利于快速記下旋律,也容易聽錯一個音后,后面的音連帶著一錯到底。因此,應要求學習者對旋律有整體的認識和記憶,這需要教育者引導學習者完成。1.事先告知學習者將要彈奏的旋律屬于哪個調式調性,讓學習者對可能出現的音高音調提前進行某種“約束”,對旋律的發(fā)展有所期待。2.先選擇上下句具有相同或相似音樂材料的旋律,在彈奏前要求學習者注意旋律發(fā)展規(guī)律,如哪幾個小節(jié)音高、節(jié)奏是否相同或有所改變,旋律的最高音或最低音出現在哪個小節(jié),結束音是什么音等,讓學習者對旋律形成整體觀;彈奏第一遍后要求學習者回答上述問題,第二遍后要求學習者大致模唱出來,第三遍后則要求學習者能完完整整地唱出旋律。3.選擇上下句差別較大的旋律,但音高和節(jié)奏不應太過復雜,依然于彈奏前設定好相應的問題,要求學習者在旋律重復的過程中回答。4.進一步增加難度,不再直接指明所彈旋律的調式調性,而是確定一個范圍,如兩升兩降以內的調式調性,在旋律彈奏的過程中要求學習者回答。如要求學習者在第一遍彈奏后即刻判斷所彈旋律是大調還是小調,是自然調式還是和聲調式,對旋律有大致的印象;第二遍彈奏后判斷調高和主要旋律素材,嘗試回憶旋律走向并模唱;第三遍彈奏后則需要完全復制出旋律本體。
再次,有了模唱的意識基礎和記憶基礎,教育者依然采用提示法由易到難地進行訓練,同時要求學習者在旋律記寫中沿用模唱的訓練模式,發(fā)揮主觀意識和主動記憶。1.教育者有意識地訓練不同類型的旋律,如事先告知學習者,這是以自然大調或是和聲小調為調式的旋律、以級進音程或是大跳音程為主要動機的旋律、以切分音或是十六分音符為主要節(jié)奏型的旋律等,事先的提示能幫助學習者更有意識地去聽辨旋律。2.學習者在教育者的引導下,也應逐步形成旋律聽辨進展的有意識的自我要求,如第一遍要判別旋律調式,得出主音;第二遍要判別節(jié)拍節(jié)奏、旋律走向并做大致記錄;第三遍則要對旋律進行完善。有意識地自我要求,才能使聽音由被動的“聽”變?yōu)橹鲃拥摹坝洝?,甚至在對旋律發(fā)展有一定掌握的基礎上,能估計出旋律的走向,自主地“編寫”完整旋律。3.在學習者具有上述的基礎之后,教育者逐漸減少提示,讓學習者能在寬泛的范圍中自主判斷旋律的相關要素。4.學習者在旋律記寫完整后要有一個審視的步驟,從頭至末唱一遍,若發(fā)生了調性的偏離,在唱的過程中就能得到及時糾正。
在經歷上述方法的訓練之后,學習者的主觀意識將得到較大的提升,對旋律的認識和把握也更有效,最終達到聽辨旋律時最大程度地還原旋律,不再在固定調與首調之間搖擺。當然,任何技能的訓練都離不開量的積累,聽音的訓練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看到成效。上述幾個方法側重于教育者對學習者心理意識的訓練,而主觀的心理意識的培養(yǎng)是個漫長的過程,如不及時加強培養(yǎng)很容易丟掉,加上個體天賦的差異和基礎的深淺,建立穩(wěn)定的調的概念所需的時間不能一概而論。在訓練中,只有教育者反復強調,學習者不斷地自我提醒,才能使訓練達到預期的目標。
注釋:
①多納德·霍杰斯.音樂心理學手冊[M].劉沛,任愷譯,湖南文藝出版社,2006:144-145.
參考文獻:
[1]周海宏.音樂與其表現的世界——對音樂音響與其表現對象之間關系的心理學與美學研究[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2]帕泰爾.音樂、語言與腦[M].楊玉芳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深圳大學師范學院藝術系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