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把字句與傳導隱喻-社科論文

作者:鄭含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2-04-28人氣:1402
在傳統(tǒng)語法學背景下,把字句的語法意義是:表示由于某種動作或原因的影響而產(chǎn)生某種結果或狀態(tài)。其結構可以歸納為公式:NP1+把+NP2+VP。一般語法認為,把字句的成立條件與其各成分所扮演的“語義角色”有關,這些“語義角色”也構成了把字句的普遍特點。主要包括:1.把字句的主語一般是實施;2.把字句的賓語一般是謂語動詞的受事、且通常是有定的;把字句的謂語要有處置性,不能是簡單形式,后面總有其他成分。
以下句子都不能成立
*請把一支筆遞給我。
*他一向不把這種問題贊成。
如果要進一步解釋為什么把字句有以上特點,那么傳統(tǒng)語法學便無能為力,且傳統(tǒng)語法學歸納出的把字句的普遍特點也并不嚴密,其中存在許多“特殊現(xiàn)象”,有不少把字句并未處于這三條規(guī)則之內(nèi)。如:
看把他美得。
把三只小雞丟了。
二、傳導隱喻視角下的把字句
我們?nèi)绻麖陌炎志湔麄€句式所表現(xiàn)語義出發(fā)對其進行考察則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特點,即把字句這種句式表現(xiàn)的是NP2在NP1的作用下發(fā)生VP這樣的變化,把字句中的VP不僅是發(fā)生變化的動力和方式同時也是NP2在變化后的所處狀態(tài)。VP與NP2的關系也不是簡單的施受關系,而是事物前后相繼的兩種不同狀態(tài)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可以反映出人們認識事物的一種普遍方式——傳導隱喻。試分析以下句子
(1)小李把車開進了院子里。
(2)我壓根兒沒把這事放在心上。
(1)、是車從一個位置到了另外一個位置,屬于物質(zhì)空間變化過程,這種空間的感知是人類最基本的能力,其中并沒有隱喻的成分;(2)屬于心理空間變化過程。這種物質(zhì)空間的變化到心理空間的變化就是認知語言學所講的傳導隱喻。傳導隱喻將思想或意義看作物體,把語言表達看作容器,把交際看作一種傳遞,也就是說在表達信息傳遞過程時,把空間上物體的轉移過程移植過來使用。
物質(zhì)位移經(jīng)過進一步抽象后可以表示事物從一定狀態(tài)到另一種狀態(tài)。如:
(3)小伙子一番話把姑娘樂得合不上嘴。
(4)工人們把那幢老房子拆了。
由此可見,“位移”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心里空間變化、時間變化、狀態(tài)變化才是把字句的語義特征。這種用具體概念來理解抽象概念的認知方式是人類最一般的認知方式。我們可以用以下公式來表示這種變化
(一)把字句的賓語
一般情況下,把字句的賓語是“有定”的,其原因就在于:如果“NP2”是處于完全的的默認狀態(tài),那么則可能出現(xiàn)“NP2”包含“NP2+VP”的情況,也就是說“NP2→NP2+VP”在邏輯上就會失去合理性,比如說“他從一名教師成為一名教授”這個句子不能成立,但是如果改成“他從一名小學教師成為一名教授”句子便可以成立了。因此,把字句在“NP2→NP2+VP”的變化過程中,賓語通常是“有定”的。試分析下列句子:
(5)*請把一本書遞給我。
(6)請把那本書給我。
句(5)是一個祈使句,如果從信息論的角度看,句子不能成立的原因在于他不能起到有效的信息傳遞作用。但從傳導隱喻的角度看,其原因在于NP2(一本書)是處于完全默認狀態(tài)的,而VP(遞給我)則要求NP2是符合“我”需要的、特指的“一本書”。這樣一來(9)中的NP2就包含NP2+VP,使NP2→NP2+VP失去邏輯上的合理性。如果將句(5)改成句(6)那么句子便能成立。
把字句的賓語并不一定是確指的、有定的,如(12)中的“一輛自行車”。這樣的句子之所以能夠成立根本原因就在于賓語“一輛自行車”實現(xiàn)了一種狀態(tài)的變化,且(12)中的NP2+VP“丟了”強調(diào)的是一種損失,說話者并不關心丟的是具體哪輛自行車,NP2與NP2+VP也沒有出現(xiàn)矛盾。由此可見,把字句的賓語要求具備“有定性”這一條件是出于賓語要發(fā)生“空間變化”(或由這種變化隱喻出的狀態(tài)變化)而這種變化在邏輯上要求“NP2”具有“有定性”。
把字句的賓語主要是受事,但也可以是處所、與事、使事、施事等其他類型如:
(7)他把墻面刷上了油漆。<處所>
(8)我剛把衣服釘上扣子。<與事>
(9)小張把枕頭都哭濕了。<使事>
(10)這活把大家干的筋疲力盡。<施事>
由此可見,把字句的對賓語的要求在于其是否發(fā)生“位移”或者由此引申出的“狀態(tài)變化”,而不在于是否屬于“受事”。“把”的賓語經(jīng)常是受事賓語充當,其的原因是:“把”的賓語所發(fā)生的位移或狀態(tài)變化主要是受某種驅動力的作用發(fā)生的,因此常是某種動作的承受者。
(二)、把字句的主語
按照對把字句的傳統(tǒng)看法,把字句的主語一般是施事主語,但這一條并不嚴格,事實上把字句的主語存在著其他的類型,如:
(11)一個假期把孩子們玩野了。
(12)那部電影把我看的云里霧里的。
(13)這辣椒把人吃的直流汗。
把字句中的主語是驅動因素,這種因素既可以是動作的發(fā)出者,也可以是某種條件,因此把字句中允許多種類型的主語。
(三)、把字句的謂語
單獨的動詞或者動詞的簡單形式表示的是一個單純的動作,而把字句的謂語要承擔“位移”或“狀態(tài)變化”這樣的語義角色,因此謂語中心語前后總要有別的詞語配合使用,往往帶上相關的成分,如賓語、狀語、補語、動態(tài)助詞或著、了,如:
(14)他把老虎打斷了一條腿。
(15)他把石頭往井里面扔。
(16)敵人把這只部隊包圍了。
動詞的重疊形式可以表示量的減輕和時間的短暫,因此也可以表示“狀態(tài)變化”。把字句的謂語也可以使是詞的重疊形式。如:
(17)我們最好把這個問題再研究研究。
(18)你先把大致情況說說。
一部分雙音節(jié)動詞即便不帶其它成分也可以做把字句的謂語,這類詞語大多是述補式合成詞。述補類的合成詞的特點是后面一個詞根作為一種結果狀態(tài)補充說明前面一個動詞性詞根,因此也符合“狀態(tài)變化”的要求。如:
(19)市民普遍反對把收費標準提高。
(20)利用電腦可以把這張圖片放大。
三、結語
把字句的的語法意義背后隱藏的是人們認知方式,把字句的語義特征折射出了認知方式的特征,傳導隱喻將物理空間的“位移”利用來表示心理空間、時間、狀態(tài)的變化,這種“變化”造成了把字句主語、謂語、賓語的諸多特點。從這個角度來看把字句可以克服傳統(tǒng)語法學解釋的片面性和矛盾,從而做出更為合理的解釋。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