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賦》與《漁父》的比較閱讀-文學論文
無可否認,《前赤壁賦》是賦的典型之作,它采用對話問答,鋪陳其事,韻文與散文結合的方式敘寫,鮮明地體現了賦體文學的特征。但當我們把《漁父》與《前赤壁賦》比較時,則能發(fā)現《漁父》同樣具備這種特性。但令人費解的是,當今中國古代文學史論者幾乎眾口一詞,認為最早的賦篇是晚屈原約27年出生的荀子的《賦》,難道就因為荀子公然標明自己的作品為"賦”,《漁父》卻被后人冠以“辭”么?假若如此,那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楚辭”是漢代編輯者取的名字,正如“詩經”是西漢儒生取的名字一樣。在西漢劉向以前,對屈原的作品或稱“辭”或稱“賦”,西漢以后,辭賦也一直混稱。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原〉乃作懷沙之賦”,《漢書“藝文志》:“屈原賦二十五篇”。事實上,《楚辭》中的《漁父》禾口《卜居》首創(chuàng)對話問答、鋪陳其事、韻散結合的方式,并為后代賦家仿效,若能正本清源,撥亂反正,廓除辭”的假象,應是賦的濫觴之作。
三、《前赤壁賦》汪洋恣肆、風流蘊藉的文風源自何方
《前赤壁賦》作為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極得后人的贊賞,它那汪洋恣肆、風流蘊藉的文風究竟源自何方?這除了作者思想學問博大精深,頗受老莊影響之外,當受益于《楚辭》以及其中的《漁父》。就前所述,《前赤壁賦》的賦體特征,當源自《漁父》禾卩《卜居》,而非荀子的《賦》篇。另外,它那散文與詩歌結合的方式,部分語言詞藻,亦蛻化于《漁父》及《楚辭》等其他篇章。在《漁父》中穿插了一首“滄浪歌”,在《前赤壁賦》中則穿插一首“騷體詩”,既文又歌,從而使文風瀟灑,不同凡響。“滄浪歌”含蓄蘊藉,哲理深邃,“騷體詩”同樣如此,都具有寄托諷諫之意。并且“騷體詩”幾乎全化用屈原《九歌》詩句,如“騷體詩”的“桂棹兮蘭槳”、“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則分別化自《九歌“湘君》的“桂棹兮蘭植”、《九歌“湘夫人》的“目眇眇兮愁予”、《九歌‘少司命》的“望美人兮未來”,立意亦與《九歌》同,以美人寓君王,表達自己仰慕君王而不遇的政治失意之情。另外,《前赤壁賦》中“知不可乎驟得”句,與《九歌“湘夫人》中“時不可兮驟得”句,幾近翻版。由此可見,《前赤壁賦》的創(chuàng)作當受《漁父》及屈原其他作品的重大影響。
莊小虎,男,江蘇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語文教研室副教授。
比較閱讀是治學的一大方法?!肚俺啾谫x》是北宋蘇軾的散文名篇,《漁父》是戰(zhàn)國時《楚辭》中風格獨特之作,兩者問世雖然先后間隔千年之久,但若把它們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卻能發(fā)現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有助于加深對兩文的認識,現大略分述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漁父》作者究竟是誰《漁父》作者究竟是誰?歷來有不同的說法,古代學者多認為是屈原,如漢代王逸、南宋朱熹;現代學者多認為是無名楚人,如郭沫若、王力。然而在我們把《漁父》與《前赤壁賦》進行閱讀比較時,就其某些令人注目的相似點,會對現代學者否認屈原為作者的觀點,產生新的懷疑?!稘O父》與《前赤壁賦》最突出的共同點是主人公均以第三人稱出現,均以主客問答形式表現兩種思想的矛盾斗爭。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