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三維目標,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語言學習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習實踐活動,反映在語文教學上,主要表現(xiàn)為字詞句篇基本知識的學習和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的練習的有機結合,它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結合,語文學習和學生生活相結合,語文學習和社會實踐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口、耳、手、腦并用,知行統(tǒng)一。
一、知識與能力相結合
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是相輔相成的。過去語文教學偏重知識傳授,把語文教材分解成若干個知識點,并形成自認為很嚴密的知識體系。這種做法,導致語法術語、文學概念、文章作法等充塞課堂,導致閱讀教學中的煩瑣分析。作文教學則大講“開頭幾法”“過渡幾法”“結尾幾法”等所謂布局謀篇的知識,使語文教學耗時多而成效少。對于語文知識,一要有序,二要有度,三要明確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不是僅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而是為了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健全人格。
二、情感與態(tài)度整合統(tǒng)一
從理論上講,學生對語文的情感和態(tài)度對學習語文至關重要。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學生對對課程的情感和態(tài)度被排除在教學關注之外,既無針對性地培養(yǎng),又無科學性的檢測,更無實效性的成果。態(tài)度是內在的心理需求,是學生對語文發(fā)生了興趣、產(chǎn)生了積極的情緒體驗之后自然形成的,而非單純的外在表態(tài)。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時候都可以進行綜合性學習,他重在學生的自助實踐活動。
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因為語言文字,除了達意,還有傳情的功能。語文教材大多是文質兼美的選文,課文里既有鮮明生動的形象,又凝聚著強烈的情感,滲透著深刻的理性。學生從認知入手,借助形象,引發(fā)情感,在感情的陶冶中,展開想象,啟動思維,從中感受、體會、感悟、理解并獲得一定的語文能力。
有情感驅動、引發(fā)情感共鳴,從而產(chǎn)生物我兩忘、如癡如醉的境界,反過來也可以深化認識。這既是一種認知的把握方式,也是一種情感的把握方式。當然,這種情感共鳴、物我兩忘的境界,并不是每篇課文都能出現(xiàn),也不是整堂課自始至終都會保持。但是,這種現(xiàn)象在語文教學中并不少見,尤其是學習文學性課文時容易發(fā)生。此時,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態(tài)度、意愿都化為生命的激情,這是語文教學中一個新的美的境界。
三、 過程和方法的整合統(tǒng)一
在教學中,雖然教學過程是統(tǒng)一的,教學步驟是一致的,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xiàn)卻是千差萬別的。教師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縛或代替學生的思想,以自己的思維模式去規(guī)范和限制學生的思維活動,不要過早的去追求統(tǒng)一的認識、統(tǒng)一的結論,應允許不同的認識和認識的不同水平的同時存在。在語文教學中,學生認識上的參差不齊是正常的。任何認識都離不開個體的知識和經(jīng)驗,離不開個體的思維方法和習慣,離不開個體的心理能力。那種認為統(tǒng)一的材料必然產(chǎn)生統(tǒng)一的認識的觀點是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機械唯物主義的觀點?!敖y(tǒng)一”掩蓋了學生個體認識的差異性,沖淡了學生的認識過程。
現(xiàn)在小組合作研討的樣式在許多學校盛行。學生同桌兩人或前后桌四人一起討論,作為一種“合作學習”的雛形,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口語交際能力、探究能力是有益的。其中關鍵的問題是:學生討論的問題從何而來,是教師從主觀愿望出發(fā)硬塞給學生的,還是來自學生、是學生急于釋疑求解的問題?在教學中,學生對課文常常會從不同角度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如果老師善于梳理,提出一個或兩個帶有共性的問題,同樣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否則,由于學生思路突然分岔,加之時間太短,來不及組織內部語言,更談不上去聽取別人的發(fā)言,討論就會流于形式。
由于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又由于語文課程具有多重功能,因此,課程標準強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強調“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在教學建議中,又提到“要溝通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配合”學?;顒娱_展班級活動,可我認為更應該是“利用”。學?;顒咏o我們的班級活動提供了一個舞臺,一個契機,我們教師可以利用學?;顒娱_展綜合性學習,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提倡綜合性學習,是這一次課程改革中的重要內容。語文綜合性學習,有的可以寫入教學計劃、教案中去,有的卻需要抓住天、地、事的契機,臨時組織安排。有的可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有的可以在專門的課堂上進行,更多的是需要師生利用課外時間,走出課堂,走出學校,還有的可能在野外,在春游秋游活動過程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可以是課外的獨立自主活動,可以是小組的合作活動,可以是節(jié)目表演,可以是辯論賽,可以是調查研究活動,可以是帶領著游玩過程中的說說寫寫,可以是收集整理資料后的匯報活動。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者,我們要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yōu)化語文學習環(huán)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他們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開拓視野,豐富知識,砥礪能力。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00559.cn/w/wy/63.html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