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語篇中隱喻的意識形態(tài)分析 ——以Castro的演講為例
一、 引言
對隱喻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時期,Aristotle在《修辭學》和《詩學》中,對隱喻的定義、作用與方法等問題進行了討論。而早期的隱喻研究只關(guān)乎語言無關(guān)乎思想,當時的隱喻只是讓話語變得更優(yōu)美的一種修辭手段。
通常我們把傳統(tǒng)隱喻分析分為三類:Aristotle的比較理論,Quintilian的替換理論和I. A. Richards與M. Black的相互作用理論。而這三種理論中雖然相互作用理論已經(jīng)看到了隱喻背后的語境之間的互相作用,但都是把隱喻作為一種語言手段,忽視了其認知功能,在這種情況下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另一種隱喻理論,即概念隱喻,兩人發(fā)表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則標志著隱喻研究納入了認知語言學領(lǐng)域。從現(xiàn)代的隱喻理論來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隱喻不僅僅存在于語言之中,而且存在于人們的思維活動之中,而人們往往易于接受隱喻的認知性,而忽略隱喻反映現(xiàn)實和創(chuàng)建現(xiàn)實的功用。事實上,正如Lakoff自己所言,“從認知的角度看語言包含從社會的角度看語言?!彪[喻作為認知手段,發(fā)展并發(fā)揮于群體之中,是一種人際意義,更是意識形態(tài)的載體,隱喻具有社會建構(gòu)性。
二、 政治語篇中的隱喻與意識形態(tài)
Orwell曾稱:“當今時代政治無處不在,任何問題在本質(zhì)上都是政治問題?!绷韽奈鞣降脑缙谒枷胧穪砜矗Z言和政治界定了人何其為人,如Aristotle曾說:“人類在本性上,正是一個政治動物,因為力求群聚……人是最優(yōu)秀的政治動物,因為他是理性的和道德的動物?!?/p>
政治訴求的實質(zhì)是權(quán)力的獲得,而權(quán)力實現(xiàn)的途徑主要有兩種: 一是通過暴力手段,例如戰(zhàn)爭; 二是通過非暴力手段——言論來對受眾思想進行控制,使其對語言傳播者所實施的政治行為表示認可?!罢蔚氖澜缡菑?fù)雜和充滿價值觀的,無論在認知上還是在感知上都遠離人們即刻的日常經(jīng)驗?!?Thompson,1996:185) 因此,為了將不可感知的轉(zhuǎn)化為可感知的,將抽象的轉(zhuǎn)化為具體的,并使人們更好地理解政治,政治家們總是借用隱喻來構(gòu)建他們的話語權(quán),來實現(xiàn)他們的政治抱負。
從這個意義來說,語言使人類區(qū)別于其它動物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政治動物,政治與語言密切相關(guān)。Lakoff指出:“政治就是語言,語言就是政治?!?/p>
隱喻的映射機制能使抽象的政治思想概念化、具體化,使復(fù)雜的政治事件貼近聽眾。同時通過選擇性地突顯和隱藏來源認知域的某些特征,將自己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于無形中灌輸給聽眾。而且,隱喻以其情感移就功能幫助政治演講者達到把意識形態(tài)滲透到大眾認知圖式中的目的。
三、 政治語篇中的隱喻分析
Aristotle曾提出了三種訴求,即Ethos(信譽訴求)、Pathos(情感訴求)、Logos(邏輯證明)。為了使他的觀點更加符合我們現(xiàn)代的隱喻觀點,體現(xiàn)出隱喻的意識形態(tài),本文嘗試將古典模式與現(xiàn)代元素相結(jié)合,以Castro所公開發(fā)表的政治演講為例,進行其中的隱喻分析。
(1) Ethos(信譽訴求)
Ethos是基于說話者的個性及可信度,政客可以通過隱喻來建立自己的精神特質(zhì),因為在演講中使用隱喻能幫助政客從自我表現(xiàn)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形象,并引導(dǎo)受眾。他們把不但把隱喻用在自己身上,也使用在對立的政策、政敵和政黨身上,宣揚自己的長處,使自己成為道德規(guī)范,將對手置于道德規(guī)范之外。
如Castro在1960年發(fā)表的一篇公開演講中提到:
To under this problem of America, a book which explains the truculence of U.S. policy in our continent must be read. It is called “The Fable of the Shark and the Sardine”. The shark is the Yankee empire; the sardines the weak American nations. (Castro, 30 August 1960)
在這段話中,Castro用鯊魚和沙丁魚這種動物隱喻來暗指美國是貪婪和掠奪的象征,而古巴和其他小國是氣節(jié)和道德的象征,而用魚類作為隱喻是因為Castro平時最喜歡的消遣就是釣魚,甚至可以稱他為古巴的海明威,所以這種隱喻便是來源于他的日常習慣及經(jīng)驗。更重要的是他選擇了“fable”這一體裁,寓言喜歡用動物來代替人的特性,說明隱喻靠著制造人與動物之間的相似性來進行暗示,并且含有道德說教的目的。另外,在這段話里,鯊魚的主要特征——龐大、貪婪、掠奪等也是隱喻進行道德暗示的一部分,是聽眾最大程度地將美國和這些不道德行為聯(lián)系起來。把對立的兩面放在一起也是寓言的文學風格,而內(nèi)在和外在的對比是這種風格的基本原則,如慢騰騰的烏龜腦子卻轉(zhuǎn)得很快,小東西卻有大智慧并以機智取勝。
這些道德訴求便通過隱喻來實現(xiàn),讓演講者在人們面前提升自己的道德高度,像個法官一樣去審判這些道德問題。這也是因為講寓言的人一般都會和博學聯(lián)系起來并得到尊重,比如父母、老師等,所以,如果一個演講者像一個寓言講述者,一個道德審判者一樣去表現(xiàn)自我,他會比較容易得到聽眾的信服,讓人覺得他是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度上去解決社會問題的。
(2) Pathos(情感訴求)
Pathos主要是依靠勸說者在被勸說者中激起情感的能力。提升情感影響是隱喻在政治語篇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職責,包括在國家關(guān)鍵時刻維持士氣,在低落時給予激勵等,隱喻具有很大的情感移就功能,它能“偷偷地把感情帶進來”。Castro所用的隱喻“美國是一條貪婪的鯊魚”,“古巴是一條勇敢地小魚”就從不平等的斗爭中成功喚起了勇氣和英雄主義。
人類在面對未知和恐懼的時候就會經(jīng)常使用隱喻和象征符號來進行交流,為抽象的政治意象表達潛在的情感和易懂的認知體系,而這些都必須依靠固有的文化模式才能進行有效的情感交流。維多利亞時期的《倫敦公報》喜歡用漫畫來象征歐洲各國,比如用虛擬的事物如John Bull(英國人)或是動物圖像(俄國用熊,法國用公雞等),這都需要受眾有相同的文化和認知才能看懂并進行交流。
到了1991年,古巴的國際形勢發(fā)生了變化,Castro在接下來的演講中拒絕承認古巴是沒有力量的小沙丁魚:
If someone was able to write that bit about the shark swallowing the sardine, and a book with that title even appeared in the initial years of the revolution by an author who at that time had certain decorously progressive ideas, today you cannot talk about the shark and the sardine. Today you can talk about the shark and the fireball, and ask if the shark could swallow the fireball. Today you can talk about the shark and steel, and ask if the shark could swallow that gigantic ball of steel which is the Cuba revolution today. (Castro, 2 November 1991)
因為Castro幾十年如一日,一直用鯊魚和沙丁魚的例子來形容美古關(guān)系,所以很容易引起聽眾的共鳴,這種共鳴說明有效地運用隱喻有助于讓聽眾更好地理解,并激起他們的情感。如果是演講者與聽眾共同創(chuàng)造出的隱喻則會激起更加強烈的情感,這在政治辯論中更有效果,因為聽眾共享了演講者的推論,參與到了語篇當中,分享信念和暗含的共識是情感訴求的中心。
(3) Logos(邏輯證明)
Logos是依靠真理或表面上是真理的證據(jù)存在的,用于政策的交流,它是政治交流的核心組成部分,因為它展示了演講者的權(quán)力,而隱喻能提供更淺顯的認知方式,所以在政策的傳達中使用隱喻會更有效。隱喻為辯論提供特殊需要的論據(jù),可以在政治辯論中被利用、操控,甚至是推翻。
在Castro的鯊魚和沙丁魚這個隱喻的例子中,我們通常會想到鯊魚是單獨行動的,而沙丁魚是集體行動的,Castro就用這個隱喻來告訴他拉丁美洲的盟友們:
The powerful country had violated the law against economic aggression; but when the time came to condemn the shark, the sardines met and condemned the other sardine. But this sardine was no longer a sardine. (Castro, 23 April 1961)
在這里,Castro想傳達的一個政治觀點就是小國家只有通過結(jié)盟才能獲得政治權(quán)力去對抗強者。演講者通過隱喻來修飾自己的政治意圖,使社會的特定群體接受他們的觀點,并用隱喻的類推說理,重建現(xiàn)實,說服聽眾。
四、 總結(jié)
本文討論了基于Aristotle的三點訴求結(jié)合隱喻所體現(xiàn)的政治交際中隱喻的意識形態(tài)問題,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政治演講語篇中演講者利用隱喻的信譽訴求、情感訴求和邏輯證明對現(xiàn)實進行符合自己利益的界定、劃分與歸并,激發(fā)大眾情感,引導(dǎo)大眾的思想和行為,對大眾意識形態(tài)進行操控,從而達到維持、鞏固或顛覆現(xiàn)有社會權(quán)力的目的。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fù)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yīng)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shù)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gòu)認可黨報?
-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