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反腐報道中媒體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1、網絡編輯要挖掘有價值的新聞事實,讓新聞有力
反腐報道中,傳統(tǒng)媒體因編輯方針的影響,在選材范圍和時間上略滯后于網絡媒體,從而形成了“朝陽群眾”這類草根階層的細心網友在貼吧、微博等自媒體社交平臺上爆料,爆料內容經過發(fā)酵被網友廣泛討論和大量點擊后,引起相關部門重視,官方介入調查這樣一種報道機制。反腐報道借助網絡這一平臺確保了其傳播速度,網絡編輯就需要發(fā)揮其職業(yè)精神,在海量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對其進行編輯傳播,發(fā)揮網媒引導輿論的作用。整個過程中,網絡借助其匿名性,網絡社交軟件依靠其草根性,可以匯集各種聲音,網絡編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弱者發(fā)聲,新聞有力。
2、媒體人要堅守新聞品位,傳遞正能量
習近平主席在政治工作中曾多次強調,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作為“群眾喉舌、政府鏡鑒、改革尖兵”的新聞媒體,在反腐工作中要落實反腐報道工作,在健康的競爭機制中要履行媒體及媒體人所應肩負的責任。同時媒體要協(xié)助政府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在全媒體時代下調動全民反腐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在反腐報道中回歸新聞本位,不偏離媒介的角色定位,維護媒介的新聞品格,傳遞正能量。
3、報道中堅持客觀公正,促進公民意識覺醒
報道過程要實事求是,不過分渲染,用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對待貪腐事件和落馬官員,構建和諧社會;報道過程中加強與受眾的互動和溝通,提高其參與度,通過不懈探索來不斷接近事實真相,促進民眾意識的覺醒;通過理性的報道來塑造一批理性的讀者,用潤物無聲的方法對讀者的認知產生影響;用客觀公正的報道,促進公民意識的覺醒,增加其對新聞報道的鑒別力和判斷力;培養(yǎng)具有理性的讀者,而非“烏合之眾”。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