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八步八音文化藝術研究——賀州民間音樂資源發(fā)掘與文化藝術研究之一

作者:賀州學院藝術系—黃山來源:《文藝生活》日期:2012-01-24人氣:3456

廣西賀州市地處湘、粵、桂邊境余脈地區(qū),居住著漢、瑤、壯、苗等12個民族。其中漢、瑤、壯、苗為世居民族。賀州自秦漢以來,就是中原溝通嶺南的重要通道,中原文化與嶺南土著文化沖突交融,使賀州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積淀。早在漢代始,即有中原漢族遷入賀州八步地區(qū),融合造就了特色鮮明的賀州民族民間音樂。其中八步八音是賀州民族民間音樂的典型代表。八步八音在南方吹打樂、桂東本地采茶戲、道教音樂、佛教音樂、廣東八音等民間藝術基礎上發(fā)展起來,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特色與風格。

一、八步八音起源

廣泛流傳于賀州民間的吹打樂——八步八音,源于中原宮廷的鼓吹樂,漢唐時用于軍隊儀仗和宮廷儀式樂隊。宋元時期,嗩吶加入吹打樂中,使吹打樂逐漸發(fā)展成型,至明清時期,吹打樂從宮廷流傳至民間,俗稱“八音”,至此已發(fā)展成熟。賀州八音是嶺南民族民間器樂的典型代表,中原文化與嶺南土著文化的交流融合造就了特色鮮明的賀州民族民間吹打樂。賀州八音明顯具有中原漢文化與壯、瑤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印記。[1]宋人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記載:廣西諸郡,多能合樂。城廓、村落、祭祀、婚嫁、喪葬,無一不用樂……蓋日間教笛聲也。每歲秋末,眾招師教之弟子……教土人合樂,致成傳其聲?!边@說明,早在宋代已有八音在當?shù)亓鱾鳌YR州八步八音成型于宋元時期,明清時期發(fā)展成熟,具有悠久的歷史。八步八音在吸收中原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壯、瑤少數(shù)民族文化基礎上發(fā)展起來,具有自身獨特的藝術特點與風格。

“八音”一詞,最早在周代已有記載,[2]周代將各種樂器依制作材料不同分為“金、石、土、革、木、絲、匏、竹”八類,謂之“八音”。漢唐時期,嗩吶自西域傳入中原,最初在宮廷、軍隊中與其他樂器合奏作為儀仗樂隊。宋元時期,嗩吶與彈拔、絲竹、打擊樂器合奏的形式從宮廷、官府、軍隊流入民間。明清時期,這種吹打合奏的形式發(fā)展成熟,北方稱“鼓樂”、“吹歌”,南方稱“吹打”,嶺南兩廣地區(qū)獨一無二的沿襲了周代古老的稱謂,謂之“八音”。[3]賀州地處中原文化傳至嶺南的必經之處,自宋元以來,中原與嶺南交流日益頻繁,嶺南地區(qū)民間吹打樂開始發(fā)展。明清時期,在廣東八音、桂東本地八音共同影響下,賀州八步八音發(fā)展成熟,謂之“八步八音”。

二、八步八音基本流派

八步八音為嗩吶、二胡、秦琴、竹笛、喉管、鼓、鑼、鐃、鈸等樂器組成吹打樂合奏形式,舊時樂班中還有長號參與合奏。常需八人一齊演奏,故稱“八音”,現(xiàn)存的八音樂班通常為六人。八音樂班中吹奏樂器嗩吶為雙管大、小嗩吶、二胡、秦琴、竹笛、鼓、鑼、鐃、鈸、喉管等則各一件。賀州八音樂班中演奏組合形式較多,其組合形式常有“大吹大打”,即大嗩吶配以大鑼、大鐃、小鼓、厚邊鑼等一齊演奏?!按蟠敌〈颉保褂么髥顓?,但丟掉大鑼、大鐃,僅以小鼓、小鑼、小鈸相伴?!靶〈敌〈颉币孕顓扰湟孕」?、小鑼、小鈸等一齊演奏。“小吹大打”,則在“小吹小打”中加入大鑼、大鐃。另有一些樂曲要求小嗩吶與喉管、二胡、竹笛、秦琴一同演奏,只用厚邊鑼伴奏等多種形式。

賀州位處三省交界之地,清代初期,廣東西遷至賀州的漢族日益增多,賀州八步八音在多種文化影響下,也發(fā)展成多個流派,如流傳于市郊廈良、三加、靈鳳等村的都人八音;流傳于八步區(qū)蓮塘、賀街等鄉(xiāng)鎮(zhèn)的客家八音;流傳于桂嶺、開山等鄉(xiāng)鎮(zhèn)的桂北八音;流傳于大寧、步頭、信都、仁義等鄉(xiāng)鎮(zhèn)的本地小八音、本地三音;流傳于鋪門、信都、仁義等鄉(xiāng)鎮(zhèn)獨特的單管嗩吶的吹奏樂;還有流傳于賀州市瑤族民間的瑤族八音。都人八音、客家八音流傳在八步周邊小盆地地區(qū),受中原文化和廣東音樂影響較深,其樂器種類齊全繁多,既有中原文化氣勢磅礴、規(guī)模宏大遺風,又有嶺南土著文化的婉轉、流暢、清新,兼之具有廣東八音的風格。本地人在八步區(qū)定居較早,其八音、三音樂器較少,無彈撥、拉弦樂器,只有鼓、鑼、鐃、鈸等打擊伴奏,其風格悠長、深沉、婉轉,明顯具有嶺南山地民族的風格。桂北八音因地處湘、桂交界,受湖南吹打樂影響較深,打擊樂器只有小鼓、小鑼、小鈸,但另加竹笛、胡琴一齊演奏,其風格輕快、熱烈,明顯具有湖南吹打樂風格。較為獨特的鋪門人單管嗩吶吹奏,全無彈撥、拉弦、打擊樂伴奏,風格緩慢、抒情,有獨特的升降變化音出現(xiàn)。賀州瑤族八音受到賀州其他八音的影響,其形式和曲調與其他八音大同小異。

八步八音歷史悠久,其流傳的樂曲曲目繁多,據多年考查,現(xiàn)存有200多首曲目,主要分為大曲、小曲兩大類。大曲常由鼓手指揮樂班、吹樂與打樂交替進行,整曲起、承、轉、合均受鼓點指揮,樂曲氣勢宏大,結構完整,常為“頭、身、尾”結構,代表性曲目如《鮮花》、《二簧》、《朝臣》等,樂器組合為“大吹大打”、“小吹大打”。小曲則由嗩吶手指揮樂曲的啟、轉、合,代表性曲目如《留新娘》、《絲線》、《拜堂調》、《大開門》、《小開門》、《公子游春》、《一枝花》、《小落音》、《黃蜂過嶺》、《長行調》等,樂曲通常分為“頭身”型、“身”型、“身尾”型,樂器組合多為“小吹小打”、“小吹大打”,而《翻低》、《大擺臺》、《送親調》等則是由單管嗩吶獨奏,樂曲多為“身”型。

八音,因其“曲兒小、腔兒大”,因此在民間各種重要的禮儀場合擔負著重要的角色。八步八音常在紅白喜事、新屋進火、安垅打醮、廟會游神中演奏。舊時紅事中亦常用八音作樂,常有《留新娘》、《絲線》等樂曲演奏。由于時代變遷,紅事中除了山村瑤寨已較少有八音演奏。白事也為人生一大禮儀,也是八步八音演奏較多場合,并有完整的吹奏規(guī)矩,從行禮、出喪、入殮到下葬,無不用樂。如《行路調》、《送親調》、《長行調》、《白事用調》等。受道教、佛教文化影響,賀州八音在安垅打醮、廟會游神中,也按照道、佛兩教教旨科儀進行演奏,如《大開門》、《小開門》、《鮮花》、《朝臣》等樂曲。舊時,在廟會中的戲班搭臺,八音還須為戲班子伴奏。

三、八步八音藝術文化特征及其藝術價值

賀州八步八音在南方吹打樂、桂東本地采茶戲、道教音樂、佛教音樂、廣東八音等民間藝術融合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以其鮮明的地方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不可或缺的禮俗功用,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在賀州廣泛流傳。賀州八步八音因為中原文化、嶺南土著文化的交流融合造就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多樣性

八步八音在中原文化與嶺南土著文化融合中發(fā)展起來,其音樂形態(tài)、器樂組合繁多,風格流派多樣各異,演奏形式不一、技法十分豐富,呈現(xiàn)出多樣性的特點。

2.禮俗性

八步八音演奏場合,曲目與紅白喜事、新居進火、安垅打醮、廟會游神等人生、社會禮儀息息相關,并折射出其濃郁的禮俗功能。

3.完整性

八步八音從樂器種類、演奏技巧,曲目種類數(shù)量、結構、演奏形式,場合,及各套曲目中調式、旋律、節(jié)奏、速度等各方面都有自身一套完整獨特的規(guī)程。

4.社會性

八步八音是賀州各族各支系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貫穿于民眾生活中人生、宗教、節(jié)日等各個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社會功能。

改革開放以來,賀州八步八音也獲得也較大發(fā)展,1993年參加廣西“三月三”民間文藝匯演,獲金獎。1996年參加廣西八音比賽獲全區(qū)第二名。2006年代表廣西參加第七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暨全國首屆吹歌展演獲優(yōu)秀表演獎;領演奏者黃樹海被授予“吹歌大王”稱號。2009年,“八步八音”列入賀州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0年5月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被列入第一批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進一步保護、發(fā)展賀州八步八音具有以下主要價值:

1.八步八音自宋代始,歷經七百多年,其在中原文化與嶺南土著文化沖突,融合的基礎上,吸收了桂東本地采茶戲、道教音樂、佛教音樂、賀州八音等民間藝術發(fā)展起來,具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內涵,進一步發(fā)展八音,具有重大的歷史文化價值。

2.八步八音歷經多年發(fā)展,其樂器、樂種組合多樣,曲目豐富,演奏技法、形式有其獨特完整的規(guī)程。其音樂流派眾多,風格迥異,是嶺南兩廣地區(qū)民間吹打樂的典型代表,進一步保護、發(fā)展賀州八音具有重大的藝術價值。

3.八步八音是桂東地區(qū)傳統(tǒng)民間音樂中實用性最強的樂類,無論婚喪喜慶、節(jié)日廟會、宗教祭祀,無不用樂,廣泛流傳于賀州各族地區(qū),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藝術形式,其廣泛性最易為群眾接受。對于加強農村內部凝聚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

參考文獻:

【1】盧克剛,廣西少數(shù)民族“八音”考,[J]廣西藝術學院學報,2005.5

【2】盧克剛,“八音”與古代音樂審美思維,[J]藝術探索,1999.12

【3】賀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八步八音”項目申報書[C]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