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從張愛玲的《半生緣》中反思女性價值——文學論文

作者:王 麗來源:《名作欣賞》日期:2014-12-29人氣:8286

    張愛玲的長篇小說《半生緣》以蒼涼的筆調(diào)成功的塑造了顧曼璐這個既讓人可憐又讓人痛恨的女性形象,剖析她的人生歷程,時時讓讀者的情感處于糾結(jié)之中。父親早逝,她為了養(yǎng)活家人,不惜放棄自己的愛情去做了舞女,成為了父權(quán)宗法社會中的犧牲品,后來隨著年長色衰嫁給了祝鴻才,本以為嫁人之后會得到幸福的婚姻,但是,面對丈夫在外“沾花惹草”的不良行徑,她為了挽留丈夫,又設局毀掉了自己親手培養(yǎng)的妹妹——顧曼楨的幸福。顧曼璐由為家人犧牲自己的幸福到為自己犧牲妹妹的幸福,由受害者到加害人等一系列的轉(zhuǎn)變,向讀者展現(xiàn)的不僅僅是一場又一場的愛情悲劇,更是一位又一位生活在父權(quán)宗法社會里女性悲慘命運的真實寫照。本文筆者將從時代背景、女性心理以及文化輿論三個方面著手對顧曼璐這個極具矛盾的人物形象進行剖析,分析其扭曲人生的形成原因,以期為女性價值研究問題提供參考依據(jù)。

一、時代背景削弱了女性的反抗意識

    文學創(chuàng)作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在《半生緣》中,張愛玲將顧曼璐這個頗具悲情的人物形象置于20世紀40年代的舊上海。而在那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下,整個社會都充斥著濃重的男權(quán)色彩,女性極力被灌輸 “為人妻”、“為人母”等觀念,以適應父權(quán)制家庭穩(wěn)定、維護父權(quán)——夫權(quán)家庭利益需要。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女性在男權(quán)高于一切的社會中,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婚姻中始終要謹小慎微,屈服于男性的統(tǒng)治,從而逐漸成了男性的附屬品,失去了自身的反抗意識。

    顧曼璐在父親逝世后,為了一家人的生計淪落為舞女,實屬無奈之舉,后來隨著妹妹曼幀參加工作,家庭經(jīng)濟狀況的好轉(zhuǎn),加之自身姿色的衰退,她終于決定遠離風塵之地,由于受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影響,“為人妻”成了眾人眼中最好的歸宿。但是,作為一個曾有過舞女經(jīng)歷的她,能在一個男權(quán)色彩濃重的社會找到一個好歸宿何止是件容易的事,迫于奶奶、母親以及眾人的壓力,使她在明知道祝鴻才本是一個好色之徒的情形下依然選擇了與他結(jié)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曼璐選擇婚姻就是對封建禮教的一種屈服,她試圖以婚姻的形式擺脫世俗嫌棄鄙視的眼光,卻不料正是這段不堪的婚姻為其一生的悲劇埋下了伏筆。婚后,祝鴻才色性難改,在逐漸厭倦曼璐之后,便到處尋花問柳天天不在家,在家對她也是極為冷淡愛搭不理,甚至對她拳腳相向,而此時的曼璐本著“三從四德”中既嫁從夫的思想,只能忍氣吞聲,無限制的放縱著祝鴻才的不良行為。曼璐對祝鴻才無條件的妥協(xié),助長了他的邪惡念頭,使他最終提出了占有曼幀的荒謬條件,而曼璐由于長時間受尊夫意識的熏陶,使她不惜將自己親手培養(yǎng)的妹妹送入了祝鴻才的魔掌,從而使她最終從受害者變?yōu)榱思雍θ?。縱觀曼璐的婚姻歷程,她始終處于弱勢、服從和迎合他人的地位,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思想以及男權(quán)占主導統(tǒng)治地位的時代背景,使她獨立自主的反抗意識大為削弱,最終喪失了反抗的力量,并淪為男權(quán)社會的“幫兇”。從某種意義上說,曼璐的悲劇事實上是在男權(quán)高于一切的封建宗法社會中女性求生的悲劇,而時代背景削弱了女性的反抗意識正是導致這一悲劇產(chǎn)生的直接原因。

二、女性心理特有的敏感性加劇了心理扭曲的進程

    在《半生緣》中,張愛玲對顧曼璐有這樣的一段正面描寫:“頭發(fā)亂蓬蓬的還沒有梳過,臉上卻已經(jīng)是全部舞臺化妝,紅的鮮紅,黑的墨黑,眼圈上抹著藍色的油膏,遠看固然是美麗的,近看便覺得面目猙獰”。她以冷酷的筆調(diào)第一次將顧曼璐在現(xiàn)實中的真實面貌呈現(xiàn)到讀者面前,完全顛覆了之前曼幀口中那個忠厚偉大的姊姊形象。而事實上,在濃妝艷抹的妝容之下凸顯的更是女性內(nèi)心所獨有的自卑與焦慮,當諸多負面情緒不斷的在其內(nèi)心交織,便加劇了其心理扭曲的進程,造成了其從無私美麗到心狠毒辣的徹底轉(zhuǎn)變。

    為了生計淪為舞女的顧曼璐,在社會夾縫中求得生存時變得異常敏感。當顧母勸說曼璐到了“該為自己打算”的時候了,她不耐煩地剪斷母親的話道:“他們都大了,用不著我了,就嫌我丟臉了是不是?所以又想我嫁人!”,她刻薄的話語不僅是對自身現(xiàn)狀的嘲諷,而且也突顯出她對自己舞女身份所產(chǎn)生的焦慮。后來,曼璐權(quán)衡左右決定嫁給祝鴻才,而當祝鴻才向她提出低調(diào)結(jié)婚時,她更是生氣地說道:“怎么太招搖了?除非你是覺得難為情,跟我這樣下流女人正式結(jié)婚,給朋友們見笑。是不是,我猜你就是這個心思?!彼赃瓦捅迫说目谖欠磫栕x櫜牛M不在乎的將自己稱為“下流女人”,這些細節(jié)描寫都從側(cè)面反映出了她對自己未來生活所不具有的安全感。婚后隨著祝鴻才的原形畢露,曼璐感到越來越不能控制他了,為了保住傳統(tǒng)觀念中所謂的“名分”,便想以生一個孩子的方式拴住祝鴻才的心,但是造化弄人,由于她之前的墮胎經(jīng)歷已經(jīng)使她喪失了生育能力,這更加劇了她的不安全感。于是,她在經(jīng)過了各種思想斗爭之后,便生出的“借腹生子”的錯誤想法,并將矛頭指向了自己親自培養(yǎng)的妹妹。她之所以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不僅是為了滿足丈夫占有曼幀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出于女性獨有的嫉妒心理,她在無意識之中嫉妒將要與自己曾經(jīng)的戀人張豫瑾結(jié)婚的妹妹。當曼幀被祝鴻才強暴之后,她前去探望,曼楨一氣之下打了她一個耳光之后,她的牢騷更飽含了她擔負起養(yǎng)家糊口重任期間所承受的各種壓力,道出了她內(nèi)心的苦悶與辛酸。誠如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所言:“人永遠不能排泄干凈他的原始欲望。人總是要在替代對象中尋找他的第一宣泄?!倍葱睦淼呐で情L期精神壓抑的結(jié)果,從而使她眼看自己的婚姻將不復存在的時候,女性心理特有的敏感性,使她對周圍所有美好的事物都變得嫉妒、痛恨起來,進而形成報復行為,產(chǎn)生強大的破壞力。從心理研究的角度而言,曼璐這一矛盾形象產(chǎn)生的內(nèi)在原因正是女性心理特有的敏感性,加劇了她內(nèi)心世界的扭曲進程,最終導致其人性的徹底分裂。

三、文化氛圍給女性造成的精神壓力

    不同的時代背景就會催生出不一樣的文化氛圍,在《半生緣》中,張愛玲所描繪的20世紀40年代的舊上海正是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下的畸形產(chǎn)物。沒落的黃昏、嘈雜的弄堂、封閉的公館、無愛的婚姻、扭曲的人性無一不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反映。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中,女性由于受到傳統(tǒng)思想和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逐漸分化為舊時代女性和新派女性兩個派別。其中舊時代女性以沈太太為代表,寧愿一生一直與別的女人共同擁有一個男人,也不愿意放棄無愛的婚姻,而新派女性以曼璐為代表,她渴望擁有自主的人生,但是強大的文化氛圍逐一摧毀了她所有的人生希望,最終又淪落到做男性附屬品的地步。她由最初的掙扎到最后的放棄,無不說明由于受文化氛圍的影響,女性所有的掙扎最終還是被孕育她們的文化所扼殺。

    當曼璐決定放棄舞女生涯的時候,她也想過找一個像張豫瑾那樣的男人托付終身,但是受世俗文化的影響,她知道自己已經(jīng)不能再找到了。但是,即使如此,她還是找了一個雖然窮困潦倒卻感覺自己能“靠得住”而且“拿的住”的男人結(jié)婚,沒有讓自己的婚姻依附于任何的物質(zhì)條件,而是追求精神上所謂的安全感。從這一層面來說,曼璐對自己婚姻的選擇也算是做了一定的堅持,但是無奈傳統(tǒng)文化的根深蒂固,她的堅持有很大的不徹底性。之后,她和祝鴻才結(jié)婚時堅持要一個正式的婚禮,婚后知道他曾經(jīng)有過婚姻的時候,她便想為自己的婚姻爭取一個合法的名分,這可以看出她對于婚姻所抱有的期望。但是,在傳統(tǒng)觀念中,“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而自己不能生育更是她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和輿論壓力,傳統(tǒng)的文化氛圍對其精神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從而導致她為了幫祝鴻才傳宗接代,保住自己的名分,進而不惜采取卑劣而狠心的手段,親手毀掉了曼幀的幸福。從某種程度上說,曼璐處在中西文化相融合的時代,她內(nèi)心對于自由、自主、美滿婚姻的向往與現(xiàn)實生活中自卑、自憐、無愛的婚姻形成了鮮明的對此,最終導致其因無法承受重大的精神壓力而走向被人痛恨的地步。從深層面來講,文化氛圍對女性造成的精神壓力正是導致曼璐扭曲人生形成的外在因素。

四、結(jié)束語

    通過從時代背景、女性心理以及文化輿論三個方面,對曼璐扭曲人生形成的各種原因進行深層次的剖析,可以看出這個被稱為“粉紅骷髏”的顧曼璐,她的一生始終是人性與魔性相互對抗并存。她由最初的單純、善良女孩淪落為潑辣、風流的舞女,繼而轉(zhuǎn)變?yōu)樾暮?、毒辣的惡人,一步一步的走向罪惡的深遠,不僅是其個人的悲哀,更是生活在以男權(quán)為主導的封建宗法社會中所有女性的悲哀。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應當加強對女性價值問題的研究,充分重視女性在社會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這不僅要求女性應當從自身樹立自力、自強、自主、自尊的獨立意識,而且也要求整個社會的廣泛參與和關注,為女性價值的實現(xiàn)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從而促使女性價值的實現(xiàn)從可能變?yōu)檎嬲默F(xiàn)實。

參考文獻:

[1]張愛玲.張愛玲文集[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6.

[2]錢理群.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修訂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3]李銀河.女性權(quán)利的崛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43.

[4]楊鵬飛.《半生緣》——張愛玲最獨特的一部作品[J].長春大學學報,2011,(01):58-60.

[5]胡偉棟.論張愛玲《半生緣》的多重悲劇意蘊[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4,(02):71-73.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quán)、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quán)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