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談?wù)勅绾螢閮和x擇兒童文學作品

作者:張小琴來源:《文學教育》日期:2017-02-08人氣:6428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時代,在童年里所閱讀的文學作品有可能會直接影響人一生的成長。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人在中小學時代讀過哪些書,書籍在他的心靈里留下什么痕跡———這一點決定著人的情感培養(yǎng),決定著年輕人對待同齡人,對待長者以及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兒童成長期年齡跨越度很大,這一時期的兒童在心理特征、認知范圍、欣賞趣味等方面由于年齡不同而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如何為兒童選擇閱讀的文學作品,如何讓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應(yīng)得到廣大教師和家長的充分重視。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一點膚淺的探索。

一、對作品主題的選擇

文學的主題是通過作品中描寫的社會生活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中心思想。兒童在不同時期的理解力和社會道德標準不同,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在主題選擇上也有所不同。幼兒在社會化成長過程中,有許多思想需要培養(yǎng),有許多行為需要養(yǎng)成,讓幼兒經(jīng)常欣賞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就會逐漸培養(yǎng)起他們良好的思想和良好的行為。對小班的幼兒應(yīng)選擇如俄國阿.托爾斯泰的童話《拔蘿卜》,教育幼兒團結(jié)友愛,互相幫助;中班的幼兒對主題的理解在逐漸增強,如佚名的《狼來了》,培養(yǎng)兒童誠實不撒謊的好品格;大班的幼兒對主題則帶有思考性,如童話《小貓釣魚》,養(yǎng)成兒童做事專心致志。童年時期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個性傾向以及社會道德行為的能力正逐步形成。他們所能接受的兒童文學的主題應(yīng)明朗、健康、積極向上。柯巖的兒童詩《帽子的秘密》所揭示的主題是學英雄“不看帽子看行動”, 童年期的兒童對美丑、善惡、是非的判斷往往從事物的表象出發(fā),這樣的主題就很容易接受。少年期是兒童向成人過渡的時期,常常是處于半成熟與半幼稚相混合,獨立性與依賴性相伴隨,自覺性與被動性相交錯的狀態(tài),被心理學家稱為人生的“危險期”、“困難期”。為讓少年順利度過人生的危險期和困難期,兒童文學作品的主題要豐富多彩且正面積極引導。對現(xiàn)實既要展示生活中美好光明的一面,也不回避消極陰暗的一面。如郁秀的小說《花季雨季》,描寫了新興城市深圳的高速發(fā)展、現(xiàn)代人生活的快節(jié)奏和面對的各種競爭壓力,讓社會的復雜性和兩種世界觀、人生觀的矛盾進入中學生視野,使花季的少年面對這樣的環(huán)境和現(xiàn)實作出自己的判斷,認識生活中除了陽光還有泥濘,從而正確把握人生。這樣的主題比較真實、全面,少年期兒童能客觀地接受。因此,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欣賞兒童文學,一定要為他們選擇好主題。

 二、對作品題材的選擇

題材是作家從客觀生活中選擇出來,經(jīng)過集中、提煉而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組生活現(xiàn)象。由于兒童的年齡不同,對生活的認知經(jīng)驗存在著明顯差異,因此對題材的選擇也要因兒童年齡而異。幼兒時期的兒童正處在認識世界的初級階段,生活的主要部分就是吃、喝、玩兼學習,這時的文學題材應(yīng)以描寫幼兒生活為主。作家金逸銘的兒童科學詩《字典公公家里的爭吵》是一篇極其優(yōu)秀的作品,作者在藝術(shù)上運用了擬人、比喻、描摹等手法,把標點符號形象地比作各種性格的兒童,極富兒童想象力和情趣。但題材來源于語法知識,幼兒理解和欣賞能力達不到,也就無從產(chǎn)生美。這樣的題材對童年期的兒童就非常受歡迎。因為童年期的兒童正是學習語法知識最佳時期,但標點符號的作用卻很難記住。作品通過擬人、比喻、描摹等藝術(shù)手法活潑地描繪出各種標點的作用,被兒童所理解和記憶,而且還能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深受童年期兒童的喜歡。但對少年期的兒童來說,這樣題材的詩歌他們認為太淺顯、太無趣。因此,成人不能把任何題材的兒童文學不加選擇地推薦給兒童欣賞,那樣會造成兒童欣賞和體味不出文學的美。

三、對作品內(nèi)容的選擇

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因?qū)徝琅d趣和知識水平不同,提供什么內(nèi)容的文學作品給他們欣賞,已成為家長和教師不可回避的問題。幼兒期兒童興趣廣泛但不穩(wěn)定,接受能力較差,求知是在他們能夠接受的范圍內(nèi)。因此,培養(yǎng)他們廣泛而穩(wěn)定的興趣,成為兒童文學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方惠珍的《小蝌蚪找媽媽》,讓幼兒在欣賞美的同時還了解到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知識,內(nèi)容具體而又富有趣味,可以培養(yǎng)兒童探索和學習科學的興趣。童年期兒童的思維與心理在向有意性和自覺性發(fā)展,好奇心和求知欲已延伸到社會諸多方面。所以給他們欣賞的作品在內(nèi)容的選擇上應(yīng)滿足他們求知的心理。如任溶溶《爸爸的老師》講述的是當數(shù)學家的爸爸要去看他的老師,這引起了“我”的好奇。作品寓意深刻,教會小讀者用自己的眼光、心靈去觀察和感受社會,悟出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少年期隨著生活范圍擴大,知識面拓寬,他們渴望了解社會,渴望被人理解與尊重。因此在作品內(nèi)容的選擇上應(yīng)注重這方面。如畢淑敏的兒童小說《最晚的晚報》,講述了小主人公金戈在暑假期間如何嘗試賺錢最終踏出家門賣報的全過程,寫出了少年人的內(nèi)心世界,道出了他們實踐社會的個中滋味,這樣的作品深受少年喜歡。如果對文學作品的內(nèi)容不加選擇地給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欣賞,內(nèi)容離他們的生活遙遠或不可及,兒童對作品反映的內(nèi)容就不會留下深刻印象,也就達不到閱讀的效果。 

四、對作品語言的選擇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shù),任何語言都由詞匯組成。研究表明:兒童在各個年齡段掌握的詞匯數(shù)各不相同,對文學作品的語言要求也不相同。幼兒期的兒童是形象思維,記憶力差,詞匯少,他們欣賞文學作品的語言要求形象化、口語化、淺顯化和多重復。如任溶溶的兒歌《我給小雞起名字》里的“小一、小二、小三......”幾次重復,加深了幼兒對數(shù)字的理解和記憶。童年時期的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面的拓寬,詞匯已非常豐富。因此給他們選擇的作品語言要生動且富趣味。如張?zhí)煲淼耐挕洞罅趾托×帧?,語言極其夸張,十分幽默,富于樂趣,令小讀者捧腹大笑,深受小讀者歡迎。適合少年期作品的語言要求概括力強,有一定深度,如秦文君的小說《男生賈里》,語言生動幽默,概括力強,極富感染力。總之,筆者認為;兒童讀者從幼年到童年到少年,在這一成長的過程中,其總體的兒童特征在逐漸淡化、消失,成人特征在逐漸強化、彰顯。反映在供他們閱讀欣賞的兒童文學作品也要相應(yīng)出現(xiàn)這種變化,以適應(yīng)他們的心理成長。

兒童對兒童文學的閱讀需要成人精心選擇和引導。讓兒童走進五彩繽紛的兒童文學世界,展開美好的閱讀歷程,不僅可以從中得到審美的愉悅,也使兒童文學發(fā)揮出了對兒童成長積極而又正面的影響。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00559.cn/w/wy/63.html

網(wǎng)絡(luò)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quán)、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quán)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guān)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guān)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