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播學角度解析“錦鯉文化”
“錦鯉”作為一個好運的代名詞,現(xiàn)如今成為網友對幸運兒的稱謂?!板\鯉”近年來一直存在于網絡中,被網友二次創(chuàng)作并大量轉發(fā)。而在今年,不同商家利用“錦鯉”進行各種商業(yè)營銷活動引發(fā)全民刷屏,熱度居高不下。
2018年10月7日,支付寶官方微博公布了價值百萬的“全球免單大禮包”的獲獎名單。獲獎者“信小呆”以300萬分之一的概率得到了“中國錦鯉全球免單大禮包”,還成為新一代的“錦鯉”形象。在宣布支付寶錦鯉“信小呆”后,微博網友熱鬧紛紛,迅速留言信小呆表示羨慕,甚至轉發(fā)蹭好運。當天,與信小呆相關的微博話題就超過2.5億閱讀量,其中三個更是登上了微博熱搜榜上的前十名,微博甚至把信小呆的主頁認證改成了“支付寶中國錦鯉”。
一."錦鯉"語義的多層次發(fā)展
(一) 錦鯉的古代寓意
早在中國古代,鯉魚就被賦予了中國傳統(tǒng)中的美好寓意?!扒俺趟棋\”“鯉躍龍門”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對“吉祥”“幸運”等美好事物的追求。
春秋時期,孔子的夫人生下一個男孩,碰巧有賓客送來幾尾鯉魚,孔子心懷喜意曰“嘉以為瑞”,故為兒取名“鯉”,表字“伯魚”。隨著時間的演進,“鯉”的習俗含義愈加豐富。從單一的吉祥預兆逐步發(fā)展為“好運、財富、事業(yè)、愛情”等綜合所有美好愿景為一身的具體化意象。從詞源學的角度來看,例如“鯉魚灑子”、“在店鋪內養(yǎng)鯉魚”等,成語“鯉躍龍門”、“連年有余(魚)”等更是寄托了人們的美好祝福。
(二)錦鯉的現(xiàn)今發(fā)展
隨著時代和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網友們逐漸產生了自己的網絡文化。通過用戶的裂變傳播與重新創(chuàng)作,“錦鯉”的語義不斷延伸擴展,甚至脫離了特定意象,完全成為一個有象征化的文化符號。
“錦鯉”現(xiàn)象由來已久,最早在網絡中出現(xiàn)的是用錦鯉做配圖,以“轉發(fā)這條,好運將至”為配文的微博,吸引了許多網友主動轉發(fā),在第一批網友轉發(fā)之后發(fā)生幸運事件,加以“應驗”再進行二次轉發(fā),“錦鯉”好運的形象由此產生。
網友把幸運者比作“錦鯉”,被貼上“錦鯉”標簽的楊超越、信小呆等,逐漸包攬了受眾對事業(yè)、學業(yè)、愛情的一切向往和訴求,“錦鯉”出現(xiàn)了真人化的趨向。第一個真人化“錦鯉”楊超越,是一檔綜藝節(jié)目《創(chuàng)造101》的選手。楊超越的舞蹈和唱功并不是最好,但憑借著“運氣”成為第三名選入總決賽最終成功出道。這讓楊超越正式成為網友心中的“錦鯉”,大量“膜拜楊超越”、“轉發(fā)楊超越,心想事成”的表情包轟炸網絡。
這股浪潮的第二個高峰,是在國慶節(jié)期間,微博用戶“信小呆”以300百萬分之一的概率中獎支付寶提供的“中國錦鯉全球免單大禮包”,一躍成為“國民新錦鯉”。獲獎者“信小呆”以300萬分之一的概率得到了“中國錦鯉全球免單大禮包”,還成為新一代的“錦鯉”形象。
王思聰為慶祝IG奪冠借勢營銷,做了一系列抽獎活動,成為錦鯉浪潮的第三個高峰。王思聰?shù)某楠勲m未冠以“錦鯉“之名,但借于微博抽獎平臺傳播速度快,參與成本低等特點,僅用了一小時,這條抽獎微博轉發(fā)量突破了兩百萬,截止目前已經突破兩千萬,營銷速度超過了支付寶的錦鯉活動。
二."錦鯉文化"的傳播學解析
在傳播學中,“錦鯉文化”可以用很多理論來解析。受眾因為自身的情感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預言,在群體傳播中借助從眾心理,對“錦鯉”做符號化,象征化,從而實現(xiàn)了社交媒體的成功營銷。
(一)集合行為下的從眾心理
在大眾傳播的時代下,受眾與受眾之間保持著緊密聯(lián)系。當在一個刺激條件下,受眾的傳播行為容易受到群體模仿和群體暗示機制的影響,跟隨群體做出同樣的行為從而產生從眾心理?!板\鯉”事件中,網民在短時間內被極具誘惑力的獎品吸引,從而引起了非常態(tài)的傳播形式,更多的網民隨波逐流,抱著投機心理轉發(fā)抽獎內容。
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中提出“讓一件事情變成信仰只需要三個步驟:斷言、重復、傳染”?!板\鯉”楊超越、信小呆的出現(xiàn)正迎合了這三個步驟。起先,微博營銷團隊為了增加賬號流量,創(chuàng)造出“轉發(fā)得好運”的文案,并作為一個斷言引發(fā)網友轉發(fā)。當“錦鯉”形成一個有熱度的趨勢,開始進入重復階段,轉發(fā)操作動作簡單,成本低,“重復”的效率被大大的提高。最后,根據傳播學規(guī)律,當傳播數(shù)量達到某個臨界點之后,就會以爆炸性的速度擴展開來,即實現(xiàn)“傳染”。于是,仿佛一夜之間,萬事萬物都能成為錦鯉,身邊的人也都自覺加入到轉發(fā)錦鯉的集體狂歡。
(二)錦鯉符號的狂歡
“錦鯉”的傳播形式是以文字和圖片共同構成的,根據索緒爾的分類,可以歸為“語言符碼”和“視覺符碼”?!板\鯉”的語言符碼被賦予祈求者對好運的期待,只要轉發(fā)就會有好運。
“錦鯉”作為一個象征符號,是網民對原有符號進行二次創(chuàng)造,在“好運”“美好期待”的基礎上賦予了“真人化”“幸運兒”“轉發(fā)即可蹭好運”的意義。如今,當人們提到錦鯉,腦海里不僅會浮現(xiàn)出帶有生物意義的魚的種類,還會想到好運,對美好事物的憧憬等寓意。受眾即使用者,創(chuàng)造了新的闡釋,讓“錦鯉”逐漸成為一個現(xiàn)象,形成一種文化,成為了大眾傳播中一個新的符號。
(三)轉發(fā)錦鯉,期待自我實現(xiàn)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在1968年研究過“自我實現(xiàn)理論”理論,該理論做了一系列實驗最終得以證實。當人們心中有一個強烈的信念,對某事有一個期待,無論積極或消極,都將會影響到我們的行為舉止,從而決定這件事的成果。由此可見,網友轉發(fā)“錦鯉”,并在內心許下積極的信念,這種積極的信念會轉變成自信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受眾行為,最終會加大成功的幾率。所以大量的網友熱衷轉達“錦鯉”,讓積極的心態(tài)和自信的力量影響行為。
(四)錦鯉滿足受眾的情感需求
當今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來自生活、工作、家庭的壓力不斷提高,新一代的網友表示伴隨著壓力越大,焦慮也隨之增加,焦慮嚴重影響到人們的情緒和行為。在這個焦慮環(huán)境下,“錦鯉”的出現(xiàn)讓廣大網友看到了解壓的突破口,調侃式轉發(fā),娛樂式拜錦鯉,都讓高壓的網友得到情緒的釋放。祈愿者將自己對生活的期待注入轉發(fā)活動中,逐漸成為了一種調節(jié)壓力放松精神的活動。受眾的情緒在轉發(fā)中得到調節(jié),可見“錦鯉”滿足了受眾自我確認層面上的情感需求。
(五)錦鯉促進了社交媒體營銷
在社交媒體中,轉發(fā)抽獎是最常見的營銷方式之一。企業(yè)通過抽獎活動可以快速增加粉絲量,提高產品的曝光量,達到品牌宣傳的效果。支付寶在國慶節(jié)期間舉辦的“尋找中國錦鯉”營銷活動非常成功。這條“尋找中國錦鯉“微博創(chuàng)下了6小時內轉發(fā)破百萬、周累計轉發(fā)破300萬的記錄。在獲獎者信小呆公布后,支付寶@信小呆并做了二次轉發(fā),信小呆本人也發(fā)微博回應完成了二次營銷。
本文來源:《視聽》:http://00559.cn/w/xf/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