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電影與音樂的雙向建構藝術-電影論文
一、影片與影片中的音樂概述
電影《鋼琴家》改編自波蘭猶太裔鋼琴家、作曲家Wladyslaw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鋼琴師》。而導演RomanPolanski本身就經(jīng)歷過納粹統(tǒng)治,是二戰(zhàn)猶太人的幸存者之一。從惡魔手中逃離的童年記憶伴隨了他一生,與其說幸運不如歸之于命運的安排,就要借助幸存者之口講述最令今人尷尬的歷史,就為使其更具說服力。而他用這部作品將歷史的脈絡梳理通暢,使人性的光輝棱角分明。
RomanPolanski按照原著的故事進行了細節(jié)上的改編,表現(xiàn)了這位斐聲世界樂壇的猶太鋼琴家在二戰(zhàn)期間飽受折磨和屈辱,在躲避被納粹逮捕的逃亡生活中飽受摧殘。最后在德國即將戰(zhàn)敗時,他的音樂才華征服了一名德國軍官,在他的保護與幫助下,才終于熬到了波蘭的解放。而他也最終做回了自己,繼續(xù)做鋼琴家,帶給世界最好的肖邦鋼琴音樂。
導演將肖邦的音樂作為“鋼琴家”在動蕩年月里最經(jīng)常、最幻想、最能抒發(fā)自己情緒的樂音是有其深刻含義的。肖邦是西方音樂浪漫主義時期的代表音樂家,他短暫的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但他幾乎把所有作品都獻給了一件樂器——鋼琴。正因為他對鋼琴近乎偏執(zhí)的獨鐘,才得以把鋼琴的藝術魅力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肖邦也是波蘭人,與Szpilman一樣,肖邦深愛著自己的國家;與Szpilman一樣,肖邦的故鄉(xiāng)華沙也曾受到侵略。相同的經(jīng)歷有著近乎傳奇的歷史同步感,可以說,在《鋼琴家》中,肖邦的音樂情懷與電影情節(jié)相呼應,作曲家的情感流動也是電影主人公的感情訴說,肖邦的音樂精神與電影的主題靈魂相呼應,鋼琴詩人的抗爭也是“音樂家”的不屈服,這種呼應讓肖邦的音樂與電影共同升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藝術高度。
二、影片代表音樂賞析
《鋼琴家》中重點引用了肖邦三首著名的鋼琴曲:升c小調夜曲、g小調敘事曲和降E大調鋼琴與樂隊版輝煌的大波蘭舞曲。這三首樂曲均創(chuàng)作于歐洲戰(zhàn)亂時期,導演選擇這三首創(chuàng)作于特定年代的作品來敘述特定年代發(fā)生的故事,可謂獨具匠心。
(一)升c小調夜曲
升c小調夜曲是鋼琴家斯皮爾曼戰(zhàn)前和戰(zhàn)后兩次在華沙廣播電臺彈奏的樂曲。在影片的開頭,黑白新聞片并沒有表現(xiàn)戰(zhàn)爭,行人往來如常的馬路,甚至顯得繁華尚存,鋼琴的聲音一直相伴。緊跟著出現(xiàn)的斯皮爾曼的手在黑白鍵上滑動,跳躍。當他戰(zhàn)前彈奏這首夜曲的時候,其小調憂傷的基調暗示著戰(zhàn)爭和苦難即將來臨。果然,突然的炮火轟炸的聲音打破了樂曲的平靜,而斯皮爾曼也因此開始了動蕩的戰(zhàn)亂生活。在影片的尾聲,戰(zhàn)爭結束,波蘭解放,鋼琴家再一次回到相同的錄音間,繼續(xù)彈奏起那首被戰(zhàn)火打斷的升c小調夜曲。這是他心中所期盼的,正是這種期盼支持著他在戰(zhàn)爭期間強烈的求生欲。升c小調夜曲是肖邦的一首編號外作品,也就是肖邦的遺作之一。它充分顯示出了肖邦夜曲體裁中的獨特魅力,情感細膩,層次豐富,音樂中有著憂郁的沉思和無盡的傷感;而另一方面,火一般的激情、沉痛的傾訴以及戲劇性和悲劇性也大大增加了這首夜曲的藝術價值。在對表現(xiàn)戰(zhàn)后斯皮爾曼的彈奏時,導演引用了一些大調性的片段,寬廣舒緩的旋律則象征著對戰(zhàn)爭的回憶與撫平戰(zhàn)爭帶來的憂傷。肖邦在他的青年時代創(chuàng)作了這首夜曲,此時的他正滿懷希望,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憧憬。但身在他鄉(xiāng)的肖邦內心總是牽掛著故土,心中難免始終充斥著思鄉(xiāng)的惆悵與悲傷。這種交織著復雜感情的音樂也恰好與電影的情節(jié)配合得天衣無縫。
如果說開頭的演奏是交代鋼琴家的身份,那么結尾的重復式表現(xiàn)則使電影前后連貫,用升c小調夜曲貫穿全影片不得不說得體確切。鋼琴家身份的斯皮爾曼,在陰差陽錯得到幫助之后回憶起一切苦難的開頭,從彈過這首曲子開始的以后幾年沒有什么能代替鋼琴家苦悶、緊張的心情。也許這也是肖邦在創(chuàng)作這首作品時候的心境。
(二)g小調敘事曲
g小調敘事曲是肖邦第一首敘事曲,敘述的是13世紀立陶宛愛國者華倫洛德領導民眾抗擊入侵者,最終轟轟烈烈地取得了勝利的日耳曼十字軍騎士的故事。肖邦在鋼琴作品中獨創(chuàng)了新的體裁——敘事曲,用音樂來敘事的形式將人們痛恨侵略戰(zhàn)爭、爭取民族自由和國家解放的激情與熱情刻畫得入木三分,這種心情與期盼恰恰符合了電影中斯皮爾曼想要向那位德國軍官所表達的內涵。這是影片中最為關鍵的鋼琴作品,也是影片最讓觀眾緊張的高潮部分。就在斯皮爾曼流離失所、饑寒交迫之中,迫害讓他學會更加謹慎,也就是這種過度謹慎和小心,讓后來情節(jié)的發(fā)展顯得更緊張,更震顫。最驚人的,就是德國軍官的出現(xiàn),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一個德國軍官會出現(xiàn)在那么隱蔽的地方,而斯皮爾曼爬上閣樓的過程是那么曲折,驚恐的神情刻畫在他慘白和得過黃疸病的臉上。更慘的是軍官沒有表情的臉,如果說這時出現(xiàn)的是一張滿臉橫肉的、兇神惡煞的臉,我們自然會知道斯皮爾曼性命不保,不可知的命運使人不敢想,又存有一份希望。而軍官在詢問一番鋼琴家的身份后,讓他彈奏一曲,給我們的感覺是祈求音樂的力量能夠感化惡魔般縹緲?!斑@么說,這一回我得換個方法,用彈鋼琴來換活命(引自原著)?!睂嶋H上在原著中,斯皮爾曼并不是選擇這首樂曲,而選擇這首g小調敘事曲表達此處劇情則是導演自己的詮釋和對原作進行的二度藝術創(chuàng)作。這首樂曲的旋律走向更加曲折,戲劇性發(fā)展更加豐富,所以更符合鋼琴家斯皮爾曼當時心境的表露,音樂的豐富情感表現(xiàn)也更能烘托出電影的主題基調,實為畫龍點睛之筆。在彈奏g小調敘事曲前的那一刻遲疑,斯皮爾曼顯然是沉著冷靜地篩選出了最合適的樂曲,而事實證明了他的選擇是正確的,他完美無缺的演奏以及音樂中恰到好處的情感流露徹底攻陷了納粹軍官心理上的所有防線,同時也為他自己爭取到了寶貴的生存機遇。
此時,據(jù)他上次演奏鋼琴已經(jīng)相隔很遠了,長時間沒有觸摸樂器,甚至沒有心思回憶樂譜的斯皮爾曼,相當于偶然間重新回到音樂中,不用管什么手法生疏,技巧退步,斯皮爾曼有勇氣將整首樂曲完整演繹下來,僅憑記憶便完成了三分多鐘長的曲子。鋼琴作為聯(lián)系斯皮爾曼前半段人生的紐帶,為他生存下去謀得保障。不能不說,貴人相助在他的逃亡生涯中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當然也會遇到卑劣的小人,每個戰(zhàn)爭都會涌現(xiàn)出許多小人和在苦難中奮力抵抗的平常人。斯皮爾曼看似傳奇的經(jīng)歷在大時代的背景下也顯得蒼白了。
(三)降E大調平行的行板與輝煌的大波蘭舞曲
影片只采用了音響效果更符合影片思想的舞曲部分,這首樂曲在影片中也運用了兩次。第一次是斯皮爾曼被朋友從猶太聚居區(qū)營救出來多次輾轉最終轉移到一個相對安全的住所,房間里恰好有一架鋼琴。但是為了安全隱藏,斯皮爾曼只能將手懸空在琴鍵上跑動,想象著自己正與樂隊合奏,當時他“彈”的就是這首舞曲??梢韵胂?在這個時候,鋼琴家積壓已久的情感,對鋼琴演奏的渴望,對戰(zhàn)爭的憤慨和無奈以及對勝利的期盼,已經(jīng)呼之欲出。而在影片的結尾,戰(zhàn)爭結束,斯皮爾曼恢復了光芒四射的鋼琴家身份,在金碧輝煌的音樂廳里,終于如愿以償?shù)匮葑噙@首曾經(jīng)只能靠想象來演奏的作品。降E大調輝煌的大波蘭舞曲是一首以鋼琴演奏為主并帶有管弦樂伴奏以輔助的音樂會體裁作品,它發(fā)揮了鋼琴的樂隊性和交響性色彩,織體豐富多彩,旋律起伏多變,氣勢雄壯豪邁。鋼琴家與樂隊輝煌的合奏回響在音樂大廳,大調性明朗光輝的音樂形象像一輪旭日一掃影片前部分所有的陰霾與黑暗,鋼琴家也在華麗的舞臺上重新找回了自身的尊嚴與價值。這是對生命的歌頌,是對人類正義的詠嘆,是對戰(zhàn)爭最有力的諷刺與打擊。斯皮爾曼同肖邦的愛國熱情及影片的主題思想在最后終于完美相融,到這里樂曲和影片同時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這三首樂曲在影片中被放在顯耀位置,特別是g小調敘事曲。作為斯皮爾曼命運的轉折點,這首樂曲寄托的不只是愛國、愛和平的人類廣闊理想,在當事人那里更應該看成是生之最后一曲。影片前半部分的鋪墊展現(xiàn)的是非人道的反人類的屠殺,可以說是沒有人性的,于萬千灰色陰影中留給我們一個斯皮爾曼,不論是對待家庭、愛情還是生死逃亡,斯皮爾曼給我們展現(xiàn)的更多的是平靜的以最大的可能接受現(xiàn)實。如果說在他的一生中有什么堅持、有什么不可改變的事,那就是音樂維持一生能夠成為他的永恒。選擇肖邦,不論對波蘭,還是波蘭斯基,對斯皮爾曼,還是波蘭籍猶太人來說都是恰當?shù)?。作為歷史上也飽受苦難的國家,波蘭從來不缺乏偉大的反暴力反專制的英雄。激憤昂揚的降E大調平行的行板與輝煌的大波蘭舞曲,給予演奏者的是蓬勃的氣勢,是心情低落時最有力的強心劑。
三、結語
喜歡肖邦并不容易。國家蒙難,任何一個年輕人都不會讓哪怕最兇殘的敵人在自己的祖國里任意踐踏。作為浪漫主義音樂家,不會直白地袒露自己的情感,在收斂中拓展韌勁,往往越是柔軟越是觸及人心。與之形成反差的強權暴力不會持久是鐵定的事實,而在抵御暴力的過程中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確實難以為普羅大眾所推廣。故而對一位作曲家的傾心不是單單對其音樂作品,隨著歲月的輪回,成長中的人會轉變音樂風格,而世故所見甚多之后對真善的感觸就顯得困難了,心變得越來越硬,感情變得不易。歷史的批判重復了無數(shù)次,不斷的反思為的就是防止它的再現(xiàn)。歷史的借鑒不是沒有留給人們啟示,肖邦在百年前留下的愛國樂曲又被不幸地拿來作為激勵斗志的凱歌,這本身就是倒退和墮落。真能阻擋往事重現(xiàn),需要的不只是一代人的痛定思痛。
從一部電影里看到了音樂在人的心靈構建中起到的力量實在是出乎意料,能直觀地與音樂進行心靈的交流,與作曲家互訴衷腸,應該為這種際遇而珍視。
文章來源于《電影文學》雜志2012年第19期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