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詞語走進孩子的心靈——淺談理解詞語的幾種常見方法
詞語是組成文章的基本單位,一個個詞語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句句話、一篇篇文章,理解詞語是品悟課文的金鑰匙。準確理解、積累和運用詞語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正確理解詞語,可以更好地感受、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情感,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書面語言,也可以更好地讓孩子學會精準表達。一位名人曾經(jīng)說過:“詞語只有在獲得了感性的個人涵義,而不是單純作為概念的時候,它才能成為個體生命中一個生機勃勃的細胞?!币簿褪钦f只有讓學生理解了詞語的意思,詞語才能進入學生的心靈,才能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fā)芽,學生才會靈活運用。否則對學生來說,詞語只是一堆毫無生命的文字符號。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學生口頭表達和寫作文當中出現(xiàn)很多問題,比如學過的詞語不會用,不敢用;不能準確地用詞,經(jīng)常用詞不恰當;語言表達干巴巴的,沒有合適的修飾語,究其原因是學生只記住了詞語的音和形,對詞語的意思理解不透徹,或者根本就不懂那些詞語的意思。理解詞語是有方法的。因此探索理解詞語的方法特別重要。過這幾年的摸索實踐,我總結出一些自己認為切實可行的方法,和大家共同探討,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丶直觀演示法
以文本為例,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光用干巴巴的語言很難敘述清楚。既費時又缺乏實效,學生也不感興趣,這時我們就可以采用實物、圖片、動作等來演示一下。學生一看就明白了,而且學生觀看得興趣盎然,印象深刻,這些詞語自然而然就植入了學生的心靈。
1.實物演示法
比如在學《風娃娃》一課時,理解“斷斷續(xù)續(xù)”一詞,我們就可以拿一個盛著水的水杯讓水斷斷續(xù)續(xù)地流出來,學生一看就理解了“斷斷續(xù)續(xù)”的意思,那么以后就會試著把這個詞用起來。
2.動作演示法
比如在學《一匹出色的馬》時,理解“跨”、“蹦蹦跳跳”等動詞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來試著做一些這樣的動作,學習氛圍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學生不僅馬上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而且參與互動表演,親身感悟到這些詞語的意思。那么以后學生不知不覺就會把這些詞用在自己的表達中。
3.圖片演示法
語文學習中可以借助圖畫理解詞語的意思。比如在學《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時,理解“馬籠頭”一詞,用語言描述什么是馬籠頭,孩子很難想象出來。用多媒體把馬籠頭的圖片一放,孩子們一看,一目了然,馬上就明白了。
4、多媒體視頻演示法
在學《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時,孩子們被里面描述的《清明上河圖》給吸引住了。學生很想看看真實的《清明上河圖》到底是什么樣的。《清明上河圖》實物很難找,而且畫卷太長,一班學生同時看不容易看清楚,那么這時候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找到帶解說的放大版的《清明上河圖》的視頻放給孩子們看,孩子們如親臨其境,真實感受到《清明上河圖》的精妙絕倫和獨特的歷史價值。
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詞語,就是把詞語放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加以體會理解,關鍵是要仔細閱讀,上上下下地看,前前后后地讀,找出文中與詞語意思有聯(lián)系的內容就能比較準確地體會出詞語的意思了。比如《陶罐和鐵罐》中“奚落”這個詞語不好理解,結合上文,我們知道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下文又寫了鐵罐用尖刻的話一直數(shù)落陶罐的短處。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他們就明白了:奚落就是用尖刻的話來數(shù)落別人的短處,使人感到難堪。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是最常用,最重要的理解詞語的方法之一。
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
語文來源于生活,因此語文教學也應多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理解詞語時,多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 在教學《青蛙賣泥塘》理解“吆喝”一詞時,我問學生:“生活中你們聽到過賣東西的人大聲吆喝的聲音嗎?”學生都說聽過,“誰來試著吆喝幾句?”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吆喝,一個比一個學得像。此刻不用說,“吆喝”一詞的意思,每個同學都弄明白了,而且他們深切地體會到語文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可以減小詞語理解的難度,同時也可以使詞語釋義更清楚、明白。這種方法可以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階段。
四、借助字典,詞典來理解詞語
字典,詞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好幫手。借助字典詞典來幫助閱讀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好習慣。很多時候,理解一個詞只需要理解這個詞語中關鍵一個字的意思就可以了。比如理解“愛不釋手”這個詞,“釋”在字典里有以下選項:1.說明、解說。2.消除。3.冰雪消融。4.放下,放開。5.放出被關押的人使恢復自由。6.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簡稱,也指佛教和佛教徒。讓學生選擇在“愛不釋手”中釋的含義是放下、放開,從而理解整個詞的意思就是形容非常喜歡某個物品拿在手里舍不得放下。然后強調讓孩子學會抓住詞語中的關鍵字去理解整個詞語這個好辦法。
五、用替換詞語的方法來理解詞語
學生閱讀文本過程中遇到不懂的詞語時,我們可以試著引導學生能不能換個詞來代替它。換個近義詞,如果學生能說出它的近義詞,證明他對這個詞語的理解差不多了,或者問問它的反義詞是什么,如果學生能準確說出它的反義詞。理解了它的反義詞的意思,那么這個詞的意思也就懂了。比如理解《肥皂泡》中“輕悠悠”這個詞時,可以讓學生說說它的近義詞是什么,學生會說出“輕飄飄”等詞語,這就說明孩子已經(jīng)理解了這個詞的意思。再比如理解“懦弱”一詞時,可以先讓學生說出它的近義詞是什么,學生如果說不出,再試著讓學生猜出它的反義詞什么,學生如果說出“勇敢”“堅強”等詞語,那么這個詞語的意思也理解了。“用詞語來代替”是理解詞語的一個簡單好用的方法。
六、創(chuàng)設情景,展開想象來理解詞語
引導學生在讀文章時,邊讀邊想象,用想象的方法來理解詞語,也是一種非常好用的方法。比如在理解《從現(xiàn)在開始》中的“叫苦連天”一詞時,引導學生想象袋鼠讓大家都跳著走路時小動物們的心情、神態(tài)以及他們會說一些什么樣的話,當孩子們說出小動物的話時,我就趁機引導,這就是叫苦連天的含義。引導學生這樣理解詞語,詞語的含義生動活潑起來了,這樣學生經(jīng)歷了從課本語言向自我語言的轉換過程,加深了學生對語言形象的理解,促進了這些書面詞語在學生心中的內化,從而更深地理解語言。
七、字理理解法
每個漢字在最初被創(chuàng)造時都表示特定的含義,字理理解法正是把握了漢字的這個本質特點,依據(jù)漢字的結構原理,抓住漢字形與義的關系進行理解的。比如在《青蛙賣泥塘》中有這樣一個詞“采集草籽”,在這里“集”是一個關鍵詞。我在引導學生理解“采集”這個詞時運用漢之星先引導學生觀察“集”這個字的造字過程,然后展示出“集”字從甲骨文到篆書到楷書的字理變化過程,一邊展示一邊給孩子介紹“集”就是聚集,集中到一起的意思。再比如提手旁跟手的動作有關,言字旁和說話有聯(lián)系,諸如此類,可以讓學生首先從字形上理解字的本意,然后再把它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一步理解其深刻的含義。字理理解法在理解語言的同時能夠很好地地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濃厚興趣。
八、運用分合法來理解詞語
一個詞語通常是由幾個字或幾個詞構成,如果充分地理解每個字義,詞意,再連起來整個詞語的意思就好理解了。例如,《池子與河流》中“無憂無慮”一詞,“無”是沒有的意思,“憂”是憂愁,“慮”是顧慮。整個詞連起來就是沒有憂愁,沒有顧慮的意思。再比如“奔流不息”一詞,“奔”是奔騰,“息”是停止。整個詞連起來就是形容水流奔騰,永不停止。這樣的詞語是很多的,比如無邊無際、自言自語等。
總之,理解詞語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們要根據(jù)文本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不同詞語的特點,選用合適的方法(有時理解一個詞語可以用多種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詞語走進學生心靈,在孩子心中生根發(fā)芽,開出美麗的花,為孩子以后能夠精準地運用詞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