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國元素的運用分析
1.舞蹈語匯
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是用西方舞蹈語匯去講述東方故事的一部舞劇。承辦單位董事長曾說,之所以將這部“集世界范圍內優(yōu)秀華人藝術家作品的全球首演奉獻給大家”,是“希望借此為中國傳統(tǒng)的原創(chuàng)文化與西方高雅藝術接軌盡到一份綿薄之力,并且愿意與所有朋友一起分享這個全世界共同的藝術結晶”。利用西方芭蕾這一程序化極強的肢體語言,怎么講東方故事,如何講好東方故事,最終讓東西方舞蹈達到“雙贏”的效果,或許是十幾年前芭蕾舞團主創(chuàng)團隊邀請張藝謀參與的原因。在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編導將西方芭蕾、現(xiàn)代舞與中國古典舞相融合,將芭蕾的程序化減弱,增強現(xiàn)代舞的敘事性,并大量使用其融合后的動作結構。這一手法在舞劇編創(chuàng)中相當新穎,以往舞劇編創(chuàng)思路局限于一個舞蹈體系中,舞蹈編創(chuàng)缺乏“跨界”式融合,而張藝謀用其跳脫出舞蹈之外的視角作出的大膽嘗試,為我們在舞蹈編創(chuàng)中也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例如在第一幕女子群舞中,舞者手持燈籠,上身是中國古典舞,有提和沉的動作元素,而下身則是芭蕾舞中的常見動作。開始動作緩慢、幅度偏?。浑S著音樂的推進,節(jié)奏加快,舞者動作漸漸加快,幅度放大,但依舊是同樣單一的動作結構。在她們機械式一遍又一遍的重復下,暗示了在深宅大院中女性從思想到身體的麻木,給觀者極強的視覺沖擊,觀者可以清楚的感覺到壓抑、陰森的氛圍,懸掛著的44只燈籠雖喜,卻紅得刺眼;女子舞蹈群像雖是來迎親,卻都面無表情,這也預示了三姨太此后的悲慘命運。再如二幕中,現(xiàn)代舞與京劇的融合讓筆者眼前一亮。劇情進展到府中太太姨太太等女眷反串學習京劇,京劇戲曲動作元素與現(xiàn)代舞動作元素在此幕交錯進行。三姨太與武生的雙人舞中運用了現(xiàn)代舞語匯去表現(xiàn),有大量一度空間肢體纏繞的動作表達,由此,將兩人內心的糾結、不舍及偷情的冒險行徑更為直接的呈現(xiàn)給了觀者,豐滿了舞劇中人物的形象,加快了舞劇的故事節(jié)奏,打破了觀者固有的審美期待。這種將中國元素和西方舞蹈語匯的融合是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最大的亮點和特色,由此觀者會將注意力從以往的服裝、道具、舞美等更多的轉移到舞蹈動作本身,而不會產生“動作視覺倦怠”的現(xiàn)象,且不同舞蹈語匯的碰撞會迸發(fā)出不同的火花,從而對整部舞劇的呈現(xiàn)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服裝審美
服裝是舞蹈表演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好的服裝設計可以更加貼合人物形象,展現(xiàn)人物性格,更好的進行舞蹈表達。傳統(tǒng)的西方芭蕾舞劇中,舞者的服裝多以舞劇的時代背景為基礎進行設計,或與現(xiàn)代審美進行一定程度的融合,但萬變不離其宗的依舊是與其“程序化”的動作語匯相似的“程序化”的服裝。中國的舞劇作品中也有這些情況。而在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在西方審美規(guī)律下運用了東方審美元素,兩者的碰撞與融合使得中國傳統(tǒng)服飾與西方舞蹈緊密結合在一起,人物形象更加飽滿,不會讓觀者有“非洋非中”的錯亂感。例如三姨太出嫁時的一襲紅裙,乍一看與舊社會時期女性服裝旗袍相似,但仔細看就會發(fā)現(xiàn),裙側又一個開到跨部的大開叉,這種元素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且三姨太是女學生的形象,著裝更得與她的人設相符。但經過與芭蕾服裝的結合改良,舞者腰部完全貼合服裝,裙子里面設計了紅色褲子,這樣在觀感上不會有西方芭蕾舞那種“開放”的感覺,又會從服裝到劇中人物感覺他們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沒有割裂感。再如二姨太的服裝,在三姨太服裝的基礎上在開衩的地方加了百褶滾邊,這些改良不僅方便舞者進行肢體表達,還強調了東方女性的柔美曲線,豐滿了人物形象,還原了時代背景,傳承了傳統(tǒng)文化,使得舞劇在整體上更加“中國化”。除了服裝設計,每個人物服裝的顏色運用也不可忽略。太太是正室,于是她的衣服是尊貴的綠色,且手里的扇子也代表了她在府中獨一無二的地位;二姨太是妾室,她的服裝就變?yōu)椴粔虼蜓鄣狞S色,手中的道具也不再是扇子而換成了手絹;三姨太身上的喜服為暗紅色而非正紅色,暗示了她嫁入府中并非自愿;老爺在劇中是反面角色,因此他的服裝顏色從頭到尾都是給人強烈壓迫感的暗黑色。每個顏色都代不同的人物的心理活動,是人物性格的外化,這種融入中式元素的服裝設計不僅讓觀者能在短時間內了解每個人物的形象與性格,更好的進入劇中與故事中的人物產生共鳴,還能使編導的意圖更好的展現(xiàn)出來,觀者可以明顯體會到當時男尊女卑的社會風氣,女性被嚴重壓迫,甚至小到穿衣打扮,大到婚嫁之事都由不得自己,進一步渲染了整部舞劇的悲劇色彩。
3.道具運用
在舞蹈表演中,臺上物品都稱之為道具。道具分為裝飾道具和實用道具,合理使用臺上的道具可以起到增強作品層次的作用。一般舞劇中的裝飾道具僅有裝飾作用,實用道具多以簡單精巧為主,追求用最小最直觀的實用道具最大限度的放大人物情感。但與以往不同的是,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編導使用了大量的可靈活移動拆卸的具有中國元素的道具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例如在第一幕中,開場印入眼簾的便是漫天的紅燈籠,強烈的視覺沖擊將觀者一下子拉回了劇中所處的時代背景,點燈儀式純粹而樸實地再現(xiàn)了當時富庶家庭的家貌。緊接著女學生被迫嫁入府中,卻被老爺派來的小廝手中的屏風擋住了去路,萬般掙扎無果,被塞入小廝手中的屏風拼湊而成的花轎中,屏風不僅切斷了她本自由美好的生活,也暗示著她日后在府中將一輩子仰望著如同花轎一般只有四角天的生活,更讓觀者同情她的悲慘遭遇,也營造了深宅大院中壓抑的氛圍。如此精妙的道具使用,給觀者留下了線索,也為之后劇情的展開埋下了伏筆。再如第二幕中圓房的紙屏和大紅綢,是筆者認為整部舞劇道具使用最妙的部分。開始編導使用了皮影戲的光影手法,通過影子的一大一小讓觀者在視覺上直觀的感受到老爺?shù)奶咸鞕鄤菁叭烫娜跣o助,強烈的視覺沖擊讓人不寒而栗,兩人不停的糾纏、撕扯,讓人仿佛置身于其中,而后三姨太從舞臺后區(qū)戳破紙屏沖到了前區(qū)。紙屏的使用有實和虛兩層含義。其一,三姨太嫁入府中后心中不安、害怕,以及面對強勢、自私的老爺?shù)捏@恐,都在兩人追逐過程中戳破紙屏這一過程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其二,戳破紙屏這一動作將圓房這一讓人難以啟齒的事情巧妙的通過道具的使用隱晦的表達了出來,增強了舞劇的悲劇色彩。而大紅綢的使用則將第二幕直接拉到了高潮。面對老爺咄咄逼人的野蠻行徑,三姨太最終淹沒在一片刺眼的紅色中,最后她癱坐其中,形同槁木。紅綢鋪滿了整個舞臺,是三姨太絕望內心的無限外化,也是她對封建社會背景下女性命運的無奈妥協(xié),讓人看了心生絕望,悲劇色彩更為濃重。再者,第三幕戲中戲屏風的運用也相當精妙。三姨太在府中遇到了前來表演的情人武生,但面對日夜思念的情人二人卻只能遙遙相望,緊接著兩人將屏風兩側合上,竟將舞臺分為了三個空間,戲臺、老爺太太一眾及三姨太和武生二人。這是電影藝術的重要表現(xiàn)手法“蒙太奇”,即通過形象間相輔相成的關系,產生連貫、對比等作用,形成有組織的片段、場面。電影與舞劇之間的跨界合作,讓舞劇呈現(xiàn)效果在物理場到心理場的心理作用下,通過視覺呈現(xiàn)給人足夠的遐想,讓舞劇更有層次感和觀賞性?;ㄞI、紙屏、大紅綢這些具有中國元素道具合理、巧妙的使用都為整部舞劇的呈現(xiàn)起到了關鍵作用,也是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收獲眾多好評的原因之一。
4.舞美設計
舞美設計兼有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性質,是四維時空交錯的藝術,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屬于二次創(chuàng)造。在舞蹈表演中具有多方面功能:通過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塑造人物形象、創(chuàng)造和組織戲劇動作空間、表現(xiàn)動作發(fā)生的環(huán)境和地點以及創(chuàng)造幫助演員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劇本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容等。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在剛開場時臺上只有刺眼的紅燈籠,隨后舞者上場,出現(xiàn)了星星點點的燈光,如此將深宅大院的陰森與恐怖通過燈籠傳遞給觀者,奠定了整部舞劇的基調和故事的走向。舞者上場后滿天星無規(guī)律的四散,隨后逐漸回到舞臺中心繞圓順時針方向行進,這一流動表現(xiàn)出了府中嚴密的秩序,所有人都必須按規(guī)矩行事,不容許任何人行差踏錯。在此之后舞臺才緩緩亮起深藍色燈光,而舞者也同樣身著深藍色旗袍。藍色代表沉悶陰冷,丫鬟們身著深藍色的旗袍在深藍色的夜幕中步履匆匆,身上的旗袍不僅裹挾著她們的身體,還禁錮了她們的思想,束縛著她們的本性。手中的紅燈籠在一片深藍色下隱隱綽綽,紅藍色的交錯仿佛是禁錮在女性身上的枷鎖,雖有點點星火卻仿佛隨時會被淹沒。這里的燈光配合給人強烈的壓迫感,暗示府中即將發(fā)生的悲劇。其次,第三幕打麻將場景時,用頂光將舞臺分為了多個區(qū)域,老爺、二姨太、三姨太和武生居中,光照最強,這樣的設計讓人在視覺上能清晰的分辨舞臺視覺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四人圍繞麻將桌流動時,燈光有明顯的強弱變化,明暗對比使得臺上的氣氛越來越緊張,桌上雖看似風平浪靜,桌下卻暗流涌動,將府中陰暗、晦澀的奇怪氛圍出人意料的結合起來,讓人看了直呼過癮。最后,第四幕中對二姨太、三姨太和武生“杖斃”時的場景通過獨特的舞美設計進行了藝術化處理,此幕的外部空間是關押的牢房,身后是牢房中的墻壁,具有濃濃的中國元素。三人在生命最后的時刻選擇了和解準備走向死亡,但在行刑時木棍卻出人意料的打在了牢房墻壁上,每打一下墻壁上就會出現(xiàn)一道血痕,配合昏暗的燈光,墻壁上醒目的紅色,這樣的行刑方式比木棍直接作用在演員身上更讓人不寒而栗。隨著行刑速度的加快,將三人的哀嚎通過京劇唱腔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但三人神情卻無比的堅定,三姨太一次次的倒地,但每次都強撐著疼痛站了起來,直至死亡降臨,這仿佛是她無聲的反抗,是她堅定追求美好愛情的決心,是她為當時所有被壓迫女性的吶喊,這種“中式”表達讓舞劇的凄慘氛圍更為濃烈?!罢葦馈苯Y束后落下了漫天白雪,“純”與“白”原是最為干凈美好的,但故事結局卻潦倒凄涼,違背了“純”與“白”的本意,讓人在為三姨太和武生的故事唏噓不已的同時,也為劇中女性角色在壓迫中有反抗勇氣感慨萬千。紅白兩色和京劇唱腔的配合,讓觀者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沖擊下,在內心與劇中人的情感共鳴值拉至最高,讓人沉浸在舞劇中久久不能自拔。
5.結語
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是用西方舞蹈語匯表達東方故事的成功嘗試,也是東西方舞蹈語匯的創(chuàng)新性結合。舞劇沒有將中國元素和西方芭蕾進行簡單的嫁接,而是在動作、服裝、道具、舞美等方面做了深度融合,這是整個創(chuàng)作團隊集體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高度凝練,也是我們今后在舞蹈編創(chuàng)中應該學習借鑒的地方。通過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東西方舞蹈的成功結合,給中國芭蕾舞劇注入了新的活力,為芭蕾舞劇中國化開辟了新的道路,這一成功實踐讓我們看到,西方芭蕾也可以講好中國故事,芭蕾舞劇也可以有中國學派,這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舞蹈工作者通過跨文化視野去不斷實踐研究。
本文來源:《尚舞》http://00559.cn/w/wy/26862.html
- 館藏《(增修)施南府志》的修復與保存
- 紙媒介在平面設計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與教學方法探討
- 廣電媒資從紙質向數(shù)字化轉型中的敘事重構研究
- 空間設計教學中紙藝技術的創(chuàng)意應用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 人工智能驅動下的紙質出版智能化轉型:技術融合與創(chuàng)新路徑
- 非遺傳統(tǒng)手工藝中紙張應用的技術體系與活態(tài)傳承策略
- 紙藝術的跨文化符號:中西方剪紙的英譯對比研究
- 數(shù)智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路徑——以河南剪紙為例
- 基于環(huán)保視角的紙制品企業(yè)廢物管理與再利用策略
- 圖書館紙質文獻數(shù)字化存儲平臺的優(yōu)化設計與文件管理方法研究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