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馬丁對《道德經(jīng)》“實用性”解構——江淮論壇
作者:章媛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3-08-10人氣:1764
以“實用主義”譯解《道德經(jīng)》,馬丁達到了極致。他根據(jù)老子的基本哲學觀點,加上自己的各種生活感悟,肆意發(fā)揮“闡釋運用”老子之“道”,出版了5部相關著作。威廉·馬?。╓illiam Martin)是美國加州伯克利西方神學院的研究生,自稱習“道”20年,現(xiàn)任位于美國加州靜修站(Still Point)中心參禪教練,該中心創(chuàng)始人兼主任的南?!ゑR丁是他的妻子與忠實的合作者。
馬丁認為老子《道德經(jīng)》是道家哲學的基礎,并深深影響世界上所有的哲學和文化。他的書不是《道德經(jīng)》的翻譯,而是把“道”的智慧運用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也許因趣味相投,前蹦床世界冠軍、為他的譯本寫過序言的丹·米爾曼(Dan Millman,也是美國最暢銷書作者之一,他的研究主要涉及健康、心理、教育、體育、娛樂、政治等領域)也這樣認為:“《道德經(jīng)》乃世界通用的智慧?!彼浴翱梢赃\用于任何領域,甚至可以運用于園藝或者機動車的維護”[7]ⅹ。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馬丁與南?;蛩撕献鞒霭媪?種“譯介”《道德經(jīng)》的著作,按出版的時間順序分別是:(1)《父母之<道德經(jīng)>:對現(xiàn)代父母的古老贈言》[7];(2)《戀人之<道德經(jīng)>:對現(xiàn)代戀人的古老贈言》 [8];(3)《路與踐行:利用老子的<道德經(jīng)>智慧喚醒沉睡中(人類的)精神生活》 [9];(4)《圣人之<道德經(jīng)>:對暮年之人的古老贈言》 [10];(5)《奉獻愛心者之<道德經(jīng)>:體恤關懷你所愛的人和你自己》 [11]。下面以他的具體“譯解”為例,看馬丁是如何發(fā)揮運用老子之智慧的。
丹·米爾曼在為馬丁《父母之<道德經(jīng)>》撰寫的序中說:“很少有人能夠發(fā)展古代經(jīng)典,并且把它用彩帶裝飾起來作為禮物獻給當今世界。作為這樣的人需要具有常人無法擁有的智慧、深度和用心,馬丁做到了,《父母之<道德經(jīng)>》就是這樣一本書,這是自《樸之道》[12]以來,迄今為止唯一具有道家智慧的書,既實用,又娓娓道來,是一本好書?!盵7]ⅸ,ⅹ那么,馬丁是如何運用老子智慧的?先看他對《道德經(jīng)》第一章(2)的解讀回譯漢語:
生活箴言
你可以和孩子說到生活,
但你的話語不是生活本身。
你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指給孩子看,
但是你所指的和你所看到的與孩子所看到的完全是不同的。(1)
這一章與《道德經(jīng)》原文相比,正如馬丁所說的那樣,他先理解、感悟原義,然后將之運用到生活中。他把“道”聯(lián)想為“生活”,把“名”聯(lián)想為所看到的東西,并把原文的第一章加了“生活箴言”四個字標題。就個人感悟而言——非翻譯,這種聯(lián)想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接下來他的發(fā)揮就背離了《道德經(jīng)》原文化, 他接著說:
你不能與孩子談到“神本身”,
但是你可以與他們分享無數(shù)次“神”無時無刻不在他們面前的顯證。
因為這些顯證有“道”為源頭,
因而看得見的顯證還會向他們揭示所看不見的。(1)
從這樣的解讀可見,由發(fā)揮原意,到證明上帝存在,馬丁深受自身文化和基督類譯本的影響,認為“道”可以證明上帝的存在,因而硬生生地把“老子之道”譯解成教育孩子信仰上帝的素材。這樣的文化“嫁接”與改編的目的,既與他的《父母之<道德經(jīng)>》的定位相一致,也與他所在的基督文化教育背景與現(xiàn)實完全相適應,也表現(xiàn)出馬丁等人在譯解《道德經(jīng)》時的隨意性,失去了對原典認知的客觀性與準確性,正如美國《瑜伽》雜志社的評述那樣:“《父母之<道德經(jīng)>》是從父母的角度,再度演義(而非再翻譯)永恒的《道德經(jīng)》。”(3)
馬丁在繼《父母之<道德經(jīng)>》成功發(fā)行一年之后,又在1999年出版了一部對《道德經(jīng)》智慧進行“譯解”的力作——《戀人之<道德經(jīng)>:對現(xiàn)代戀人的古老贈言》。在這本書中,他試圖智慧地把“道”之內(nèi)涵用于探索指導兩性關系,希望在“道”的指引下,讓浪漫和現(xiàn)實合二為一。馬丁為此感嘆道:“越是熟悉《道德經(jīng)》,越是相信《道德經(jīng)》的智慧可以運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盵8]在這本書中,馬丁“譯解”的方式是:“先消化《道德經(jīng)》原文,然后再把各章的精神智慧運用于戀人之生活,最后還加上幾行可供參考的建議?!盵8]
事實上,馬丁的5種《道德經(jīng)》譯解的方式幾乎如出一撤,即從各章找到可以發(fā)揮或者可以提煉的智慧錦囊,然后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去,再用老子之“道”智慧地粉飾出場,這樣的運用幾乎在所有的章節(jié)中。《道德經(jīng)》在西方的譯解傳播史上,馬丁堪稱極致,因為據(jù)筆者統(tǒng)計,僅僅用了12年的時間,他就完成了5本《道德經(jīng)》的演義類著述。除了對自己原來譯本進行修改再出版的譯解者之外,沒有哪一位譯者能比得上馬丁對《道德經(jīng)》的再創(chuàng)作。馬丁的嘗試無疑在暢銷和發(fā)行量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時也給如何翻譯傳播《道德經(jīng)》的智慧提出了新的問題。
四、結 論
《道德經(jīng)》在西方傳播已有400多年,其譯本不但數(shù)量多,而且種類紛繁,據(jù)荷蘭尼梅根大學克努特·沃爾夫(Knut Walf)教授2010年2月出版的《西方道教目錄》(Western Bibliography of Taoism)第6版統(tǒng)計,截至2009年底,《道德經(jīng)》西文譯本總數(shù)達643種,涉及31種語言;相比1989年,前者高出近兩倍,后者也增加近1倍。對于如此繁多的《道德經(jīng)》翻譯解讀著作,本人在前人縱向歷史研究基礎上,提出了整合歸類的橫向研究方法,將這些譯解著作分為四大類:基督類、哲理類、語文類和演義類,本文所述及的三位譯解者的作品屬于“演義類”。根據(jù)以上對他們的譯解文字的剖析,對“演義類”作品可得出如下結論和啟發(fā):
第一,“演義類”譯解發(fā)生的“裂變”,是不同文化在交流中沖擊的產(chǎn)物。 “《道德經(jīng)》的開放性內(nèi)涵+西方文化中的發(fā)散性、功用性思維模式”,造就了西傳《道德經(jīng)》中的“演義類”譯本。這類“譯本”與其他譯本相比,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作者不拘泥于原文的哲理內(nèi)涵和整個思想體系,甚至連最基本的文字義項都不遵從,只是假借別人譯本,或根據(jù)自己的領會與習得,加以發(fā)揮、想象、運用,構成了對《道德經(jīng)》翻譯傳播的另類文化。這類譯本表面上看是對《道德經(jīng)》進一步譯解闡釋,實質則體現(xiàn)了東西不同文化交流撞擊下對《道德經(jīng)》的“裂解”。
第二,對“演義類”譯解作品的傳播價值須辯證地分析認識?!把萘x類”的譯解雖然與老子的哲學體系有著很大的區(qū)別,但是對老子思想與《道德經(jīng)》一書在西方的廣泛傳播無疑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其次,還要看到,演義類的“譯解”與原作相比,雖然發(fā)生了“裂變”,但這種“裂變”后所帶來的正能量,與“基督類”附會譯解產(chǎn)生“裂變”所帶來的負能量相比,有著質的區(qū)別。[13]
第三,要正確地引導“演義類”解讀向著良性方向發(fā)展,同時要加大力度提高包括《道德經(jīng)》在內(nèi)的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在西方的正態(tài)傳播、有效傳播。西方受眾中有不少人都十分喜愛中國文化、渴望了解中國文化,但苦于中文功底不足,或苦于社會上的一些介紹作品粗制濫造,甚至還有大量刻意詆毀中國文化的論著,使得他們欲學難求、欲知無門。這就要求我們,在大力提高我國文化世界影響力的今天、大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xiàn)在,既要在民族基本文化向世界普及方面作出應有貢獻,又要著力研究西方在接受、傳播中國文化時,由于歷史的、政治的、文化的背景不同所造成的誤譯、誤解、誤傳問題及其根源,從而不斷提高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水平,最終實現(xiàn)傳播力與影響力的共同提升。
注釋:
(1)本論文所引外文內(nèi)容的中文翻譯,非特別注明皆為筆者翻譯。
(2)《道德經(jīng)》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3)以上評論摘自《路與踐行:利用老子的智慧喚醒(人類的)精神生活》的封底。
參考文獻:
[1]楊云,編譯.翻譯《道德經(jīng)》的科幻作家(阿蘇拉·勒奎恩)[J].圖書館與閱讀,2007,(5).
[2]Ursula K. Le Guin:Lao Tzu:Tao Te Ching: About the Way and the Power of the Way[M].Boston/London:Shambhala,1998.
[3]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4]陸建華.《老子》哲學視域下的老子自傳[J].江淮論壇,2011,(3).
[5]Witter Bynner.The Way of Life according to Lao Tsu,An American Version[M].New York.:Capricorn Books,1944.
[6]趙曉培.老子“無為”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J],齊魯學刊,2012,(4).
[7]William Martin. The Parent’s Tao Te Ching: Ancient Advice for Modern Parents[M]. Forward by Dan Millman, author of Way of the Peaceful Warrior. Washington: Marlowe & Company,1999.
[8]William Martin. The Couple’s Tao Te Ching: Ancient Advice for Modern Lovers[M].Washington: Marlowe & Company,1999:Introduction.
[9]William Martin. A Path and a Practice:Using Lao Tzu’s Tao Te Ching as a Guide to an Awakened Spiritual Life[M].Washington:Marlowe & Company, 2005.
[10]William Martin. The sage’s Tao Te Ching:Ancient Advice for the Second Half of Life[M].Forward by CHungliang Al Huang,Illustrations by Hank Tusinski,Washington:Marlowe & Company,2000.
[11]William Martin. The Caregiver’s Tao Te Ching: Compassionate Caring for Your Loved Ones and Yourself[M].Novato:New World Library,first printed in Canada,2011.
[12]Benjamin Hoff. The Tao of Pooh[M].London: Methuen,1982.
[13]章媛.論早期西傳《道德經(jīng)》的基督特性及謬誤[J].社會科學家, 2011,(1).
馬丁認為老子《道德經(jīng)》是道家哲學的基礎,并深深影響世界上所有的哲學和文化。他的書不是《道德經(jīng)》的翻譯,而是把“道”的智慧運用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也許因趣味相投,前蹦床世界冠軍、為他的譯本寫過序言的丹·米爾曼(Dan Millman,也是美國最暢銷書作者之一,他的研究主要涉及健康、心理、教育、體育、娛樂、政治等領域)也這樣認為:“《道德經(jīng)》乃世界通用的智慧?!彼浴翱梢赃\用于任何領域,甚至可以運用于園藝或者機動車的維護”[7]ⅹ。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馬丁與南?;蛩撕献鞒霭媪?種“譯介”《道德經(jīng)》的著作,按出版的時間順序分別是:(1)《父母之<道德經(jīng)>:對現(xiàn)代父母的古老贈言》[7];(2)《戀人之<道德經(jīng)>:對現(xiàn)代戀人的古老贈言》 [8];(3)《路與踐行:利用老子的<道德經(jīng)>智慧喚醒沉睡中(人類的)精神生活》 [9];(4)《圣人之<道德經(jīng)>:對暮年之人的古老贈言》 [10];(5)《奉獻愛心者之<道德經(jīng)>:體恤關懷你所愛的人和你自己》 [11]。下面以他的具體“譯解”為例,看馬丁是如何發(fā)揮運用老子之智慧的。
丹·米爾曼在為馬丁《父母之<道德經(jīng)>》撰寫的序中說:“很少有人能夠發(fā)展古代經(jīng)典,并且把它用彩帶裝飾起來作為禮物獻給當今世界。作為這樣的人需要具有常人無法擁有的智慧、深度和用心,馬丁做到了,《父母之<道德經(jīng)>》就是這樣一本書,這是自《樸之道》[12]以來,迄今為止唯一具有道家智慧的書,既實用,又娓娓道來,是一本好書?!盵7]ⅸ,ⅹ那么,馬丁是如何運用老子智慧的?先看他對《道德經(jīng)》第一章(2)的解讀回譯漢語:
生活箴言
你可以和孩子說到生活,
但你的話語不是生活本身。
你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指給孩子看,
但是你所指的和你所看到的與孩子所看到的完全是不同的。(1)
這一章與《道德經(jīng)》原文相比,正如馬丁所說的那樣,他先理解、感悟原義,然后將之運用到生活中。他把“道”聯(lián)想為“生活”,把“名”聯(lián)想為所看到的東西,并把原文的第一章加了“生活箴言”四個字標題。就個人感悟而言——非翻譯,這種聯(lián)想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接下來他的發(fā)揮就背離了《道德經(jīng)》原文化, 他接著說:
你不能與孩子談到“神本身”,
但是你可以與他們分享無數(shù)次“神”無時無刻不在他們面前的顯證。
因為這些顯證有“道”為源頭,
因而看得見的顯證還會向他們揭示所看不見的。(1)
從這樣的解讀可見,由發(fā)揮原意,到證明上帝存在,馬丁深受自身文化和基督類譯本的影響,認為“道”可以證明上帝的存在,因而硬生生地把“老子之道”譯解成教育孩子信仰上帝的素材。這樣的文化“嫁接”與改編的目的,既與他的《父母之<道德經(jīng)>》的定位相一致,也與他所在的基督文化教育背景與現(xiàn)實完全相適應,也表現(xiàn)出馬丁等人在譯解《道德經(jīng)》時的隨意性,失去了對原典認知的客觀性與準確性,正如美國《瑜伽》雜志社的評述那樣:“《父母之<道德經(jīng)>》是從父母的角度,再度演義(而非再翻譯)永恒的《道德經(jīng)》。”(3)
馬丁在繼《父母之<道德經(jīng)>》成功發(fā)行一年之后,又在1999年出版了一部對《道德經(jīng)》智慧進行“譯解”的力作——《戀人之<道德經(jīng)>:對現(xiàn)代戀人的古老贈言》。在這本書中,他試圖智慧地把“道”之內(nèi)涵用于探索指導兩性關系,希望在“道”的指引下,讓浪漫和現(xiàn)實合二為一。馬丁為此感嘆道:“越是熟悉《道德經(jīng)》,越是相信《道德經(jīng)》的智慧可以運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盵8]在這本書中,馬丁“譯解”的方式是:“先消化《道德經(jīng)》原文,然后再把各章的精神智慧運用于戀人之生活,最后還加上幾行可供參考的建議?!盵8]
事實上,馬丁的5種《道德經(jīng)》譯解的方式幾乎如出一撤,即從各章找到可以發(fā)揮或者可以提煉的智慧錦囊,然后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去,再用老子之“道”智慧地粉飾出場,這樣的運用幾乎在所有的章節(jié)中。《道德經(jīng)》在西方的譯解傳播史上,馬丁堪稱極致,因為據(jù)筆者統(tǒng)計,僅僅用了12年的時間,他就完成了5本《道德經(jīng)》的演義類著述。除了對自己原來譯本進行修改再出版的譯解者之外,沒有哪一位譯者能比得上馬丁對《道德經(jīng)》的再創(chuàng)作。馬丁的嘗試無疑在暢銷和發(fā)行量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時也給如何翻譯傳播《道德經(jīng)》的智慧提出了新的問題。
四、結 論
《道德經(jīng)》在西方傳播已有400多年,其譯本不但數(shù)量多,而且種類紛繁,據(jù)荷蘭尼梅根大學克努特·沃爾夫(Knut Walf)教授2010年2月出版的《西方道教目錄》(Western Bibliography of Taoism)第6版統(tǒng)計,截至2009年底,《道德經(jīng)》西文譯本總數(shù)達643種,涉及31種語言;相比1989年,前者高出近兩倍,后者也增加近1倍。對于如此繁多的《道德經(jīng)》翻譯解讀著作,本人在前人縱向歷史研究基礎上,提出了整合歸類的橫向研究方法,將這些譯解著作分為四大類:基督類、哲理類、語文類和演義類,本文所述及的三位譯解者的作品屬于“演義類”。根據(jù)以上對他們的譯解文字的剖析,對“演義類”作品可得出如下結論和啟發(fā):
第一,“演義類”譯解發(fā)生的“裂變”,是不同文化在交流中沖擊的產(chǎn)物。 “《道德經(jīng)》的開放性內(nèi)涵+西方文化中的發(fā)散性、功用性思維模式”,造就了西傳《道德經(jīng)》中的“演義類”譯本。這類“譯本”與其他譯本相比,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作者不拘泥于原文的哲理內(nèi)涵和整個思想體系,甚至連最基本的文字義項都不遵從,只是假借別人譯本,或根據(jù)自己的領會與習得,加以發(fā)揮、想象、運用,構成了對《道德經(jīng)》翻譯傳播的另類文化。這類譯本表面上看是對《道德經(jīng)》進一步譯解闡釋,實質則體現(xiàn)了東西不同文化交流撞擊下對《道德經(jīng)》的“裂解”。
第二,對“演義類”譯解作品的傳播價值須辯證地分析認識?!把萘x類”的譯解雖然與老子的哲學體系有著很大的區(qū)別,但是對老子思想與《道德經(jīng)》一書在西方的廣泛傳播無疑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其次,還要看到,演義類的“譯解”與原作相比,雖然發(fā)生了“裂變”,但這種“裂變”后所帶來的正能量,與“基督類”附會譯解產(chǎn)生“裂變”所帶來的負能量相比,有著質的區(qū)別。[13]
第三,要正確地引導“演義類”解讀向著良性方向發(fā)展,同時要加大力度提高包括《道德經(jīng)》在內(nèi)的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在西方的正態(tài)傳播、有效傳播。西方受眾中有不少人都十分喜愛中國文化、渴望了解中國文化,但苦于中文功底不足,或苦于社會上的一些介紹作品粗制濫造,甚至還有大量刻意詆毀中國文化的論著,使得他們欲學難求、欲知無門。這就要求我們,在大力提高我國文化世界影響力的今天、大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xiàn)在,既要在民族基本文化向世界普及方面作出應有貢獻,又要著力研究西方在接受、傳播中國文化時,由于歷史的、政治的、文化的背景不同所造成的誤譯、誤解、誤傳問題及其根源,從而不斷提高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水平,最終實現(xiàn)傳播力與影響力的共同提升。
注釋:
(1)本論文所引外文內(nèi)容的中文翻譯,非特別注明皆為筆者翻譯。
(2)《道德經(jīng)》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3)以上評論摘自《路與踐行:利用老子的智慧喚醒(人類的)精神生活》的封底。
參考文獻:
[1]楊云,編譯.翻譯《道德經(jīng)》的科幻作家(阿蘇拉·勒奎恩)[J].圖書館與閱讀,2007,(5).
[2]Ursula K. Le Guin:Lao Tzu:Tao Te Ching: About the Way and the Power of the Way[M].Boston/London:Shambhala,1998.
[3]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4]陸建華.《老子》哲學視域下的老子自傳[J].江淮論壇,2011,(3).
[5]Witter Bynner.The Way of Life according to Lao Tsu,An American Version[M].New York.:Capricorn Books,1944.
[6]趙曉培.老子“無為”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J],齊魯學刊,2012,(4).
[7]William Martin. The Parent’s Tao Te Ching: Ancient Advice for Modern Parents[M]. Forward by Dan Millman, author of Way of the Peaceful Warrior. Washington: Marlowe & Company,1999.
[8]William Martin. The Couple’s Tao Te Ching: Ancient Advice for Modern Lovers[M].Washington: Marlowe & Company,1999:Introduction.
[9]William Martin. A Path and a Practice:Using Lao Tzu’s Tao Te Ching as a Guide to an Awakened Spiritual Life[M].Washington:Marlowe & Company, 2005.
[10]William Martin. The sage’s Tao Te Ching:Ancient Advice for the Second Half of Life[M].Forward by CHungliang Al Huang,Illustrations by Hank Tusinski,Washington:Marlowe & Company,2000.
[11]William Martin. The Caregiver’s Tao Te Ching: Compassionate Caring for Your Loved Ones and Yourself[M].Novato:New World Library,first printed in Canada,2011.
[12]Benjamin Hoff. The Tao of Pooh[M].London: Methuen,1982.
[13]章媛.論早期西傳《道德經(jīng)》的基督特性及謬誤[J].社會科學家, 2011,(1).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