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愛國主義與培養(yǎng)國族認同

作者:北京郵電大學民族教育學院—劉劍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3-02-19人氣:936

在中國這塊廣袤的土地上,我國各個民族數(shù)千年來繁衍生息,既斗爭又融合,每一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他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以其奮斗不息的精神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雍容而又璀璨的中華歷史和文化。每一個后繼者都是獨特的“這一個”,承襲了文化帶給我們的偉力、光榮和夢想,因此,作為這個民族的每一個成員,尤其是將來的民族骨干人才,有必要在即將進入自己的專業(yè)研究的預科階段,更深地了解我們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把這文明的火炬?zhèn)鬟f下去,以弘揚真正的愛國主義和培養(yǎng)發(fā)自心底的對祖先、對血緣、對一種文化身份的認同。

維特根斯坦曾經(jīng)說過:理解一種語言就是理解一種生活方式。對于在漢語文化氛圍中浸淫長大的少數(shù)民族研究生預科生來說,平時與傳統(tǒng)文化的實感接觸并不算少,缺少的是一個深層的理解和體貼的態(tài)度。他們所生活成長的時代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現(xiàn)代化夾著理性主義的號角一路高歌猛進,傳統(tǒng)文化在有些人的眼中已經(jīng)貶值。這是一個“快餐時代”,所有快的新的東西都被視作好的,所有慢的舊的東西都被當作敝帚一樣扔掉。青年人津津樂道于肯德基、麥當勞,好萊塢大片,搖滾、駭客,過圣誕節(jié),穿牛仔褲,對西方文化仰慕至極,而對本國的歷史、地理,基本的人文事件卻不甚了了。需知,文化就像一根繩,穿起各個時代斷了線的珠子(那些文化歷史事件),整合起一個民族關于過去的記憶;文化就像一條線,每個人都不可能做斷了線的風箏。在對文化歷史的重溫中,我們找到種族的記憶,個人的身份,血緣的歸屬,心靈深處的認同;并且循著文化的鏈條,進一步了解自我,了解環(huán)境,積攢起面對現(xiàn)實、面向未來的力量和勇氣。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激進反傳統(tǒng)的思潮使很多年輕人對本國文化失去了理解之同情和學習之耐心。把封建主義、專制主義、家族制度一并歸咎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而使文化虛無主義甚囂塵上。從“五四”時期的“打倒孔家店”到“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批林批孔”,歷史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文化成了制度鐵幕下的二花臉,不時變換著自己的形象。就如同眾所周知的“孔子”,一會是“至圣先師”“萬世師表”,一會似乎又成了孔門教主,是保守的家國制度的始作俑者,是偽善的源頭??鬃拥脑庥龊艽蟪潭壬铣蔀閭鹘y(tǒng)文化境遇的一個象征,忽而被捧之上天,忽而又被砭之入地。很少有人真正去了解他,還他一個本來面目。當代臺灣著名學者林毓生先生曾經(jīng)反思“五四”全盤的反傳統(tǒng)主義,提出過對中國文化要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轉(zhuǎn)化。這個問題對當代青年的人文研究提出了挑戰(zhàn)。我們不能一味移植別人的思想、制度和文化,因為有些東西可以移植,有些東西則是必須土生土長的。文化是一個有機體,它像一棵大樹,是活生生的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生長起來的,根須連著血脈,枝枝丫丫都是活的細胞。不能連根拔起,搞“全盤西化”,如果將其連根拔起,那么整個精神的大廈就有可能會坍塌;也不能砍下一部分枝干跟西方的思想制度搞嫁接,那樣可能面臨“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的尷尬。

少數(shù)民族預科研究生來自相對偏遠的地區(qū),民風相對淳樸,在很多同齡人的心上已經(jīng)長滿物質(zhì)至上主義的雜草的時候,他們的心上可能還是一片空白。尤其是將來進行人文學科學習的他們,一些人是以蒙語、維語為第一語言的,因此進一步了解漢語言文學的經(jīng)典作品,就是一次精神的歷險,是一次向漢語的深度領域——漢語思想的進軍。很多少數(shù)民族預科院校位于大城市,多是漢語文化腹地,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使他們把對漢語思想的理解和漢語生活方式的習得聯(lián)系起來,相互融會貫通。同樣,對于漢語就是母語文化的那些研究生預科生來說,接受世俗影響形成的對本國文化的淺薄的態(tài)度,使許多當代大學生甚至研究生成為馬爾庫塞所說的“單向度的人”。文化虛無主義使現(xiàn)代人成為無根的浮萍。而真正利用課堂的時間去貼近經(jīng)典,無異于一劑去火良藥,使他們在一個浮躁的年代里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支點。著名的新儒家學者、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一書的開頭,就勸告我們要對本國的歷史略有所知,“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于古人?!边@話雖然講的是歷史,但是文學是形象化的歷史,對我們從文學入手了解文化也有啟發(fā)?!皽厍榕c敬意”,這正是每個人對本國的文化和歷史應有的態(tài)度。

通過文學課的修養(yǎng)和開闊的閱讀,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骨干青年對祖國文化的理解和同情,對國族的身份認同,對責任的擔當意識,培養(yǎng)健全的愛國主義精神而非狹隘的民族主義情感。在一年的基礎培訓階段,開設《古典文學》和《現(xiàn)當代文學》課,對經(jīng)典作品進行認真細致的解讀,對于青年少數(shù)民族人才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在一個功利主義的時代,當人們拼命要學會遺忘的時候,讓這些青年學子選擇躬下身,沉甸甸地拾起,把握祖先的生命厚度,民族的滋養(yǎng)根須,讓自我,和經(jīng)典面對面相遇。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quán)、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quán)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