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新課改下初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反思
作者:狄霜梅來源:http://www.zzqkw.com/日期:2013-01-12人氣:924
情景創(chuàng)設與目標設定的矛盾
應該說,“創(chuàng)設情境”是中學數(shù)學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它不僅使數(shù)學更貼近生活,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shù)學的意義和價值,而且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我聽過這樣一節(jié)課,八年級上冊“用計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我認為這節(jié)課的重點應該是讓學生探索用計算器進行開方運算的方法,學生通過討論、學習,會使用計算器開方就可以了.上這節(jié)課并不難,教師甚至可以不講,完全讓學生發(fā)言,最多總結一下注意事項. 可是這位上課的教師卻在一開始就創(chuàng)設了許多情景性問題,其中一道是這樣的:“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減少2 cm后,面積是8 cm2,求原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結果精確到0.01)” 顯然,此題要先設出原正方形的邊長為x cm,再列出方程 (x - 2)2 = 8,然后求解. 先不要說對于剛升入八年級的學生來講,解這樣一個要把 (x - 2)看成一個整體的方程是多么的困難,更何況在此之前,學生根本不知道怎樣求像“8”這樣的非平方數(shù)的平方根,遇到這樣的問題,只有用估算的方法計算. 然而,前一課時的估算對學生來講也是一個難點,不少學生也沒有掌握好. 于是學生在解這道題時困難重重,極其不順利. 這位教師一共準備了五道這樣的情景問題,等到學生在他的指導下完成這些引例時,離下課還有5分鐘,結果這堂課變成了“用估算解實際問題”,完全背離了原有的教學目標. 當然,這位教師這樣出題的目的是想讓學生體會一下“估算”與“計算器計算”的差別,從而引入新課. 然而,如此設置問題情景,或是一堂課設置這么多的問題情景是否有必要?值得探究.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認為,“創(chuàng)設情境”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情境”不能凌駕于“目標”之上. 特別是新課中作為引例的情境問題,更不宜過難,除了貼近生活外,更應該簡潔易懂,容易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否則,只能加大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加大了教學的難度.
2. 培養(yǎng)能力與夯實基礎的矛盾
一次數(shù)學課上,我在黑板上出了一道應用題,學生很快就列出了方程. 接下來我一連請了四名同學上黑板解這個方程,結果都做錯了. 不是錯在去括號就是錯在移項的符號上,更讓我吃驚的是,這四名學生竟然沒有一名為自己的錯誤感到什么不安,笑容依舊地坐回位置. 課后我才知道,這個班級原來的數(shù)學教師在講解應用題時只要求學生列出方程,解方程這種“小事”一般都放到課后自己完成. 當然,是否是自己完成的就不得而知了. 形如“4x = 2,則x = 2”之類的錯誤在學生中及其普遍,這難道不足以引起我們的反思嗎?這種矛盾在幾何課的教學中反映得更加明顯.
新課程突出了學生對幾何圖形的感覺,而降低了對證明的要求. 一般在七、八年級只要求學生會說理,而不要求學生去證明,甚至有些教師回避“證明”兩個字. 然而,“說理”談何容易?很多學生由于不會說,在幾何的學習中,就只剩下感覺了. 再加上教師的要求不明確,這些“感覺”也帶有很強的隨意性,學生往往根據(jù)圖形能夠說出哪兩個三角形全等或是哪兩條直線平行,但說不出為什么,如果題目沒有圖形學生就根本不知道怎么辦. 久而久之,幾何就變成一門很“隨便”的學科,這將給九年級的教學帶來難以糾正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會十分重視對數(shù)學基礎的訓練,即便課堂上不能訓練到位,課后也會想辦法補上. 我認為,基礎是能力的一部分,有了基礎,數(shù)學能力才不會變成一個空架子.
3. 激發(fā)興趣與提高效率的矛盾
新課程理念給了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強調(diào)關心愛護和尊重學生,課堂上強調(diào)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九年級上冊概率一章中有一節(jié)課是“生日相同的概率”,主要是借助于“50個人中有2個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有多大”這一生活實際背景,告訴學生區(qū)別“簡單事件”和“復雜事件”. 首先,教材在這一課中的設計是相當巧妙的,因為按照生活常理,“50個人中2個人生日相同”好像并不是復雜事件,概率也應該是非常小的,其實不然. 這也正是這節(jié)課吸引人之處. 我聽過這樣一節(jié)校內(nèi)公開課,上課教師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精心設計了學生的參與活動. 因為每名學生的生日都是固定的,于是教師請每一名學生拿出一張紙片,在1到365之間任意寫出你喜歡的數(shù)字用以代替生日,統(tǒng)計觀察班里是否會出現(xiàn)重復數(shù)字. 這樣“生日”就有了更大的隨機性,而且可以重復操作. 為了調(diào)動情緒,這位教師還自己買了許多糖果,數(shù)字重復的同學就給予獎勵. 結果學生果然積極參與. 在熱烈的氛圍中,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下課后學生依然興奮不已. 此時我叫住兩名學生,問他們:“你們認為50個人中有2個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是大還是小呢?”他們起先一愣,然后互相看看,說:“可能很小吧. ”我又問:“那你們覺得這件事是簡單事件還是復雜事件呢?”兩名學生都不知所云……我想,學生們一定是把這節(jié)課當成游戲課了. 學生情緒和課堂氣氛活躍固然很重要,但是教師如果不對學生提出學習要求,不對學生“建章立制”,那么“活躍”的課堂氣氛也就成為了降低教學效果的原因.
我們面對的是在各個方面都未成熟且自制力有限的孩子,在教學之初,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作業(yè)格式作出明確嚴格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這樣,才能化解激發(fā)興趣與提高教學效率之間的矛盾,才能使活躍的課堂氣氛真正起到作用.
總之,新教材不論是時間還是內(nèi)容上都給予我們更大的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同時也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 教學中,教師切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只要我們精心鉆研教材,事事做個有心人,那么我想,上述幾種矛盾是不難克服與化解的.
應該說,“創(chuàng)設情境”是中學數(shù)學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它不僅使數(shù)學更貼近生活,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shù)學的意義和價值,而且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我聽過這樣一節(jié)課,八年級上冊“用計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我認為這節(jié)課的重點應該是讓學生探索用計算器進行開方運算的方法,學生通過討論、學習,會使用計算器開方就可以了.上這節(jié)課并不難,教師甚至可以不講,完全讓學生發(fā)言,最多總結一下注意事項. 可是這位上課的教師卻在一開始就創(chuàng)設了許多情景性問題,其中一道是這樣的:“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減少2 cm后,面積是8 cm2,求原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結果精確到0.01)” 顯然,此題要先設出原正方形的邊長為x cm,再列出方程 (x - 2)2 = 8,然后求解. 先不要說對于剛升入八年級的學生來講,解這樣一個要把 (x - 2)看成一個整體的方程是多么的困難,更何況在此之前,學生根本不知道怎樣求像“8”這樣的非平方數(shù)的平方根,遇到這樣的問題,只有用估算的方法計算. 然而,前一課時的估算對學生來講也是一個難點,不少學生也沒有掌握好. 于是學生在解這道題時困難重重,極其不順利. 這位教師一共準備了五道這樣的情景問題,等到學生在他的指導下完成這些引例時,離下課還有5分鐘,結果這堂課變成了“用估算解實際問題”,完全背離了原有的教學目標. 當然,這位教師這樣出題的目的是想讓學生體會一下“估算”與“計算器計算”的差別,從而引入新課. 然而,如此設置問題情景,或是一堂課設置這么多的問題情景是否有必要?值得探究.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認為,“創(chuàng)設情境”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情境”不能凌駕于“目標”之上. 特別是新課中作為引例的情境問題,更不宜過難,除了貼近生活外,更應該簡潔易懂,容易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否則,只能加大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加大了教學的難度.
2. 培養(yǎng)能力與夯實基礎的矛盾
一次數(shù)學課上,我在黑板上出了一道應用題,學生很快就列出了方程. 接下來我一連請了四名同學上黑板解這個方程,結果都做錯了. 不是錯在去括號就是錯在移項的符號上,更讓我吃驚的是,這四名學生竟然沒有一名為自己的錯誤感到什么不安,笑容依舊地坐回位置. 課后我才知道,這個班級原來的數(shù)學教師在講解應用題時只要求學生列出方程,解方程這種“小事”一般都放到課后自己完成. 當然,是否是自己完成的就不得而知了. 形如“4x = 2,則x = 2”之類的錯誤在學生中及其普遍,這難道不足以引起我們的反思嗎?這種矛盾在幾何課的教學中反映得更加明顯.
新課程突出了學生對幾何圖形的感覺,而降低了對證明的要求. 一般在七、八年級只要求學生會說理,而不要求學生去證明,甚至有些教師回避“證明”兩個字. 然而,“說理”談何容易?很多學生由于不會說,在幾何的學習中,就只剩下感覺了. 再加上教師的要求不明確,這些“感覺”也帶有很強的隨意性,學生往往根據(jù)圖形能夠說出哪兩個三角形全等或是哪兩條直線平行,但說不出為什么,如果題目沒有圖形學生就根本不知道怎么辦. 久而久之,幾何就變成一門很“隨便”的學科,這將給九年級的教學帶來難以糾正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會十分重視對數(shù)學基礎的訓練,即便課堂上不能訓練到位,課后也會想辦法補上. 我認為,基礎是能力的一部分,有了基礎,數(shù)學能力才不會變成一個空架子.
3. 激發(fā)興趣與提高效率的矛盾
新課程理念給了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強調(diào)關心愛護和尊重學生,課堂上強調(diào)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九年級上冊概率一章中有一節(jié)課是“生日相同的概率”,主要是借助于“50個人中有2個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有多大”這一生活實際背景,告訴學生區(qū)別“簡單事件”和“復雜事件”. 首先,教材在這一課中的設計是相當巧妙的,因為按照生活常理,“50個人中2個人生日相同”好像并不是復雜事件,概率也應該是非常小的,其實不然. 這也正是這節(jié)課吸引人之處. 我聽過這樣一節(jié)校內(nèi)公開課,上課教師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精心設計了學生的參與活動. 因為每名學生的生日都是固定的,于是教師請每一名學生拿出一張紙片,在1到365之間任意寫出你喜歡的數(shù)字用以代替生日,統(tǒng)計觀察班里是否會出現(xiàn)重復數(shù)字. 這樣“生日”就有了更大的隨機性,而且可以重復操作. 為了調(diào)動情緒,這位教師還自己買了許多糖果,數(shù)字重復的同學就給予獎勵. 結果學生果然積極參與. 在熱烈的氛圍中,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下課后學生依然興奮不已. 此時我叫住兩名學生,問他們:“你們認為50個人中有2個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是大還是小呢?”他們起先一愣,然后互相看看,說:“可能很小吧. ”我又問:“那你們覺得這件事是簡單事件還是復雜事件呢?”兩名學生都不知所云……我想,學生們一定是把這節(jié)課當成游戲課了. 學生情緒和課堂氣氛活躍固然很重要,但是教師如果不對學生提出學習要求,不對學生“建章立制”,那么“活躍”的課堂氣氛也就成為了降低教學效果的原因.
我們面對的是在各個方面都未成熟且自制力有限的孩子,在教學之初,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作業(yè)格式作出明確嚴格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這樣,才能化解激發(fā)興趣與提高教學效率之間的矛盾,才能使活躍的課堂氣氛真正起到作用.
總之,新教材不論是時間還是內(nèi)容上都給予我們更大的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同時也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 教學中,教師切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只要我們精心鉆研教材,事事做個有心人,那么我想,上述幾種矛盾是不難克服與化解的.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