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紅樓夢》電視劇改編的互文性研究-電影論文

作者:項仲平 張鴦來源:《電影文學》日期:2012-09-03人氣:2948

  互文性指“一個確定的文本與它所引用、改寫、吸收、擴展、或在總體上加以改造的其他文本之間的關系”②,描述了一部作品和它自己以及其他文本所形成的關系中的變遷。而改編行為即是找到小說文本與影視文本間的孕育滲透關系,從而達到藝術形態(tài)的轉換。因此,任何一種改編行為必然包含著互文性,互文性是改編的內在機制。從互文性的角度來看,改編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互文性活動,改編活動本身涉及兩種不同藝術形態(tài)之間的轉換,并且借助于改編者進行對話與交流,這個過程充滿了文學文本與影視文本、文學作品所處時代的文化與影視文本所處的當代文化之間的對話互動?;\統(tǒng)而言,《紅樓夢》電視劇改編的互文性主要可分為小說文本與影視文本的關系、同一類型或題材的影視文本之間的互文性、影視文本與社會、文化這種“大文本”之間的互文關系。

  一、小說文本與影視文本的互文性

  小說文本與影視文本的互文最為明顯。文學文本是影視文本的原型和基礎,是最具有互文參考價值的語篇。每一次對《紅樓夢》的改編都和《紅樓夢》小說構成了一種互文性關系。出于“正說”的電視劇改編作品總是試圖“忠于原著”,體現(xiàn)“原著的精髓”。為了更好地理解文學文本,改編者還需要閱讀和研究相關的文獻、評論等資料,例如原著的時代特點、對于原著的評論等,這些相關資料會對作者的理解產(chǎn)生影響并在影視文本里體現(xiàn)出互文痕跡。如1987年央視版的《紅樓夢》電視劇在八十回之后另起爐灶,摒棄了人們普遍認可的程高續(xù)本,而根據(jù)前八十回正文伏線,脂批提示,并參考高續(xù)和紅學研究成果,邏輯地推演人物性格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

  另一方面,《紅樓夢》電視劇改編也影響著原著的流通與普及。2010年李少紅版《紅樓夢》的拍攝就引發(fā)了全民的紅學熱、讀書熱、中華傳統(tǒng)文化熱。電視劇在北京衛(wèi)視和安徽衛(wèi)視播出后,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原著小說,銷售量直線上升。③早在1987年中央電視臺拍攝《紅樓夢》電視劇時,全國上下也掀起了“紅學”熱潮,街談巷議爭說紅樓。這是互文性理論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表現(xiàn)。按照巴特的理論,《紅樓夢》原著、《紅樓夢》各個版本的影視作品及一切與紅樓夢相關的事物都是觀眾的記憶,而在收看電視劇時,這種記憶偶然或者默許地在觀眾心中升騰,并且激發(fā)了觀眾閱讀原著文本追憶以往作品的愿望。又因為《紅樓夢》特殊的古典名著文化身份,進而引發(fā)了觀眾的其他古典名著追憶熱。“文本的性質大同小異,它們在原則上有意識地相互孕育,相互滋養(yǎng),相互影響,同時又從來不是單純而又簡單地相互復制或全盤接受,借鑒已有的文本可能是偶然或是默許的,是來自一段模糊的記憶,是表達一種敬意,或是屈從一種模式、推翻一個經(jīng)典或心甘情愿地受其啟發(fā)?!雹芩_莫瓦納的這一段話有力地印證了筆者以上的論述。

  二、同一類型或題材的影視文本之間的互文性

  通常來說,觀眾在選擇一部影視劇之前,會考慮它是某種類型,然后帶著一定的期待視野進行觀賞,其最終的結果是這種期待要么沒有得到滿足要么被超越。不管何種情況,互文性都在這種比較中產(chǎn)生。與《紅樓夢》電視劇同一類型或題材的影視文本包括根據(jù)“紅樓”題材拍攝的影視劇以及根據(jù)其他古典名著改編的電視劇。前者如1962年越劇版《紅樓夢》電影、1987年央視版《紅樓夢》電視劇以及1989年謝鐵驪版《紅樓夢》電影,后者如2010年高希希執(zhí)導的《三國》電視劇,2011年鞠覺亮執(zhí)導的86集《水滸傳》等。

  首先是同一文學文本的不同影視改編作品間存在互文性。這是因為雖然各種改編作品由于改編者創(chuàng)作目的的不同而各式各樣,但都由同一個文學文本而來,萬變不離其宗,各個改編作品由此延長了互文鏈接,也形成了互文關系。比如由于都是出于名著《紅樓夢》這個“母本”,早出的影視(尤其是那些已成經(jīng)典的作品)對后來攝制的影視創(chuàng)作自然會產(chǎn)生影響,后來的影視改編者們總是試圖超越,有所創(chuàng)新,人們也習慣了將兩者進行比較研究,如1987年央視版《紅樓夢》與2010年李少紅版《紅樓夢》電視劇。87版的巨大成功給李少紅版《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帶來了影響的焦慮。另一方面,李少紅版的拍攝也加劇了觀眾懷念87版,客觀上促進了87版以及與之相關的演員、拍攝地等的再次博得關注。為李少紅版《紅樓夢》挑選演員而舉辦的“紅樓夢中人”大型選秀項目負責人劉學軍介紹:北京電視臺在選秀之前及選秀之后都在重播87版電視劇《紅樓夢》,海選之前重播的收視率是2%,海選之后收視率飆升到了7%,87版的實景拍攝地北京大觀園客流量則增長了4至5成。

  其次,同樣改編自古典名著的電視劇,如2010年重拍的新版《紅樓夢》《三國》《水滸傳》《西游記》之間也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比如四大名著電視劇中都不約而同地增加了情色元素:《三國》中增加了女性情色成分,如大小二喬,如司馬懿身邊的女臥底靜姝,而新版《紅樓夢》則將20年前87版有意避開的那些意淫、同性戀、戀童癖等情色一律恢復,花大力氣做足了情色氛圍,新版《水滸傳》中閻婆惜、潘金蓮、潘巧云等負面女性故事情節(jié),劇中給予濃墨重彩。

  再次,對于自身風格獨特的導演,其執(zhí)導的其他影視作品也會與影視文本具有某種互文性。如2010年李少紅執(zhí)導的《紅樓夢》便與其以往作品《大明宮詞》《橘子紅了》等電視劇存在對話關系?!都t樓夢》是其唯美風格的延續(xù),一起構成李少紅電視劇群像。一部影視作品引用、吸收,或者模仿、戲擬以前的影視,這使我們看到的影視就不僅僅是一部一部獨立存在著的作品,而且還有作品與作品之間的關系。

  三、影視文本與社會、

  文化“大文本”之間的互文性 影視創(chuàng)作活動作為人類的一種社會活動,無論是從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傳播,還是從藝術接受環(huán)節(jié)來看,都不可能保持所謂的“純粹”狀態(tài),它必然是與人類社會生活、活動的其他方面如商業(yè)因素、意識形態(tài)、文化娛樂等相聯(lián)系。影視藝術作為現(xiàn)代社會大眾傳媒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特殊的媒體身份更使它的生產(chǎn)制作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插手干涉,致使它的目的性、功利性十分明顯。納入大眾傳媒渠道的成品形態(tài)因此也負載了許多非藝術的成分。這其中改編者的藝術傾向、攝制者的個性特點,社會的、時代的、民族的各種因素,都在不同程度、或多或少對改編工作進行制約和影響。改編作品不可避免地被打上鮮明的時代烙印。

  “一部作品和孕育、滲透它的文化之間存在很多明顯的趨同?!雹藁ノ男岳碚撟⒅匚谋颈澈蟮奈幕绊懷芯俊M瑯邮恰都t樓夢》小說“全本”改編的2010年李少紅版《紅樓夢》與1987年央視版《紅樓夢》電視劇之間卻有著極大的不同。兩部電視劇無論是演員挑選方式、編導改編創(chuàng)作理念還是電視劇創(chuàng)作的環(huán)境等都已經(jīng)是大相徑庭,影視作品深深地烙上時代的印記。1987年前后正是精英文化盛行的時期,87版改編者是抱著重塑經(jīng)典、干預現(xiàn)實的雄心改編的。編導們堅持走名著與專家結合、名著與學術結合的道路,更多的是聽從紅學家的意見。忽視電視這一大眾傳媒通俗化、娛樂化、市場化的特點,忽視受眾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編者的精英意識。80年代后期,精英文化已逐漸處于被懷疑、被解構,一個全球化的大眾文化市場逐漸形成并迅速發(fā)展。人們對文學藝術的接受方式已然由欣賞型轉化為消費型,文學藝術的審美期待大幅度降低,其消閑、娛樂功能獲得重視,這種審美的轉變在2010年新版《紅樓夢》中體現(xiàn)明顯。不論版本的選擇、主題的確立、情節(jié)的設置、人物形象的塑造還是典型環(huán)境的刻畫,新版都打上了鮮明地當代烙印。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打著挑選演員旗號的“紅樓夢中人”的大型選秀活動,北京電視臺全方位的宣傳營銷等帶上娛樂資本運作的色彩;唯美細膩的畫面,強大的影視特效也與當今影視技術的發(fā)展離不開;電視劇弱化社會悲劇、強調了愛情悲劇,刻畫了細膩的人物情感,突出“情色”,恢復太虛幻境等夢幻情節(jié)也都與當今的大眾意識形態(tài)相關。當代社會、文化這個大文本形成了一個潛力無限的網(wǎng)絡,新版的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無疑在這個無處不在的文化網(wǎng)絡的影響之下。

  四、結 語

  以往談到改編,大家關注的焦點仍然在于它是否忠實原著并有所超越。將互文性理論引入到改編研究改變了這種單向的研究思路?;ノ男岳碚摰奈谋救狈潭ㄎ恢?,而將之放置在流動變化的網(wǎng)狀結構中,平等地看待各個文本。一切與原著有關的文本乃至不可溯源的文化都成為改編的對象,這無疑顯示出了改編活動多元文化、多元話語相互交織的事實,為改編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將改編從原來的單單考慮原著與影視作品“似與不似”的問題中解放出來。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