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從《金陵十三釵》探電影譯名之文化觀-電影論文

作者:張捷來源:《電影文學》日期:2012-08-28人氣:1703

  電影片名翻譯中的文化內(nèi)涵

  由張藝謀執(zhí)導的電影《金陵十三釵》從開拍之日起,其別具一格的電影名稱就已經(jīng)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上映之后,影片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恢宏壯觀的場面以及演員對片中人物淋漓盡致的詮釋無不給人留下極具震撼的觀影效果。仔細回顧這部難得一見的愛國大片時,觀眾們一定不會遺漏電影片頭及海報上的英文譯名The Flowers of War。中國觀眾以及那些深諳中華歷史文化的觀眾在觀影之前難免會對這個字面意義與原名相距甚遠的譯名心存疑惑,那么觀影之后是否豁然開朗了許多呢?其實,這種情況在電影片名翻譯過程中并不鮮見,那么譯者為什么采取這樣的方式來翻譯以及其中究竟蘊含了多少語言和文化的深意,本文且從《金陵十三釵》入手,為觀眾細細解讀。

 ?。ㄒ唬┺D(zhuǎn)換意象越東西文化之界

  大凡具備一些中國古典文化常識的人對“金陵十二釵”都不會陌生,因其出自于中國古代四大文學名著之一《紅樓夢》,指的是太虛幻境“薄命司”里記錄的南京城中十二個最優(yōu)秀的女子。她們出身名門,資質(zhì)不凡,最后卻在封建禮教的桎梏和家族命運的起伏中結(jié)局凄涼悲慘,無不令人扼腕嘆息。而電影《金陵十三釵》講述的是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初期的南京,一座教堂里的幾個神職人員、一群躲在教堂里的教會女學生、十三個逃避戰(zhàn)火的風塵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軍人和傷兵共同面對南京大屠殺的故事。這里的“十三釵”指的是故事中十三位俠肝義膽的風塵女子。片名采用的仿擬修辭法不僅濃縮了影片的內(nèi)容,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還深深地吸引了觀眾,激發(fā)了人們的觀影興趣。

  然而,對于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外國觀眾而言,“金陵十二釵”卻是個陌生的詞條,也許他們既不知道金陵代表著南京,也不了解《紅樓夢》中的這些奇女子。對外國觀眾來說“金陵十二釵”這個意象在他們的文化中顯然是不存在的,那么在該意象基礎上構(gòu)建起來的“金陵十三釵”就更是虛無縹緲,令人摸不著頭腦了。因此,如果采用直譯的方式,既體現(xiàn)不了故事的主題,也無法再現(xiàn)原名中仿擬的修辭效果。那么譯者又是如何抉擇的呢?為何原名中的“金陵”和“十三釵”都沒有出現(xiàn)在譯名中呢?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金陵十二釵”這個意象在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中是缺失的,而“金陵”在外國觀眾眼中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地名而已,他們不知道“金陵”代表著“南京”,也不知道“南京”在1937年的炮火中飽受蹂躪,更不會知道這段歷史是整個中華民族記憶深處最痛的一道傷痕。為了傳達片名中隱含的文化和社會意義,譯者通過轉(zhuǎn)換意象的方法,用目的語使用者熟悉的意象來傳遞文字以外的信息,于是便有了The Flowers of War。在這個譯名中用war(戰(zhàn)爭)來代替了金陵,用flowers(花)來象征片中的十三位女性。也許觀眾們起初會不解,因為這些畢竟是風塵女子,在世俗的眼中她們是低賤的、骯臟的,怎可比作純美的花朵。然而,影片中她們不顧個人安危,心系民族存亡,保護同胞,奮起抗日,這種大義凜然的高尚氣節(jié)早已掩去了她們?yōu)槭廊怂粣u的卑微身份。因此,譯者使用“花”這個意象,不僅用來描繪她們美麗動人的外表,更以此來展現(xiàn)她們純凈高潔的本質(zhì)。

  由于漢語文化和英語文化中意象的不對等,也許外國觀眾在看到片名時無法像中國觀眾一樣在潛意識中體會到抗戰(zhàn)中的“十三釵”和《紅樓夢》中的“十二釵”在家庭出生、社會地位和生活經(jīng)歷上的強烈對比,但是通過The Flowers of War這一譯名中的意象轉(zhuǎn)換所展示出的綻放于戰(zhàn)火之中花朵的堅強和美麗,同樣在譯語文化中實現(xiàn)了相似的修辭表達效果,對片名翻譯過程中由于文化差異而造成的缺失進行了有效的補償。

  無獨有偶,影片《鴻門宴》的譯名White Vengeance同樣采用了轉(zhuǎn)換意象的方式。鴻門宴的故事出自于《史記》,指的是項羽為報復劉邦特設酒宴,宴席上暗藏殺機,但最終暗算未能得逞的著名歷史典故。這是一個典型的富有漢語歷史文化背景的詞,在英語語言文化中自然找不到等同的意象,若是逐字翻譯的話,觀眾定會以為這是一次普通的宴請,使得片名的文化和歷史意蘊及其對故事情節(jié)的暗示作用蕩然無存。而White Vengeance則譯得比較巧妙。通過意象的轉(zhuǎn)換,譯者將“宴會”轉(zhuǎn)換成了“復仇”,開門見山直接點明了故事的主題。然后,仿擬英語中white elephant一詞將該片描繪成了一個white(白色)的復仇故事。因為white elephant指的是華而不實的東西,那么White Vengeance便是精心設計而徒勞無獲的復仇了。通過意象轉(zhuǎn)換的方式,譯者嫻熟地游走于兩種文字和文化之間,在正確傳遞了源語語言文化信息的同時,為電影的譯名披上了譯語文化的傳統(tǒng)裝束,可謂是一舉兩得。

?。ǘ┣捎眯揶o顯異曲同工之妙

  作為點睛之筆的電影片名,除了言簡意賅、寓意深刻以外,通常還頗具文化性和藝術(shù)性,其中修辭的使用自是少不了。若能在翻譯過程中運用修辭來融通語意和文化,那可謂是藝術(shù)中的藝術(shù)了。上文在解讀《金陵十三釵》和《鴻門宴》的譯名時,就已談到了仿擬修辭法的使用。其實,仿擬在電影片名和譯名中還真不少見,曾囊括六項奧斯卡獎的影片《阿甘正傳》的譯名就是經(jīng)典的一例。該片的原名是Forrest Gump,即電影主人公的名字,如果直接將其音譯的話,中國觀眾的感受也許就如同外國觀眾看到直譯的《鴻門宴》一般,平淡無奇。于是,譯者大膽地仿效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擬出了《阿甘正傳》。其實這樣的仿擬絕非首創(chuàng),早在1990年的時候,香港導演王家衛(wèi)就已經(jīng)采用了仿擬的方式來冠名《阿飛正傳》一片,就連王菲都曾為其經(jīng)典專輯命名為《阿菲正傳》,這足以顯示出仿擬的魅力。盡管是“仿”,《阿甘正傳》卻“仿”得恰到好處,讓中國觀眾在似曾相識的文字格局的吸引下,去了解一個嶄新個體的豐富人生,揭示生命的真諦。雖然該片攝于十多年前,但是朗朗上口的片名,使“阿甘”這個美國影片中身殘志堅的形象深入人心,成為中國觀眾心目中淳樸善良、堅忍不拔的人格品質(zhì)的代名詞。而在英譯的漢語片名中,仿擬的代表作首推陳凱歌執(zhí)導的《霸王別姬》,仿照海明威的經(jīng)典名著Farewell My Arms(《永別了武器》),該片英譯為Farewell My Concubine,也許西方觀眾從譯名中讀不出該片承載的歷史背景,但他們一定能從這個仿擬的名字中勾勒出一個與海明威小說同樣凄美的東方故事,并由此慢慢地踏上了解中國歷史文化之旅。

  另一部值得一提的譯名佳作就是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懸疑片《大開眼戒》,該片的原名Eyes Wide Shut本身就是根據(jù)英語中eyes wide open(睜大眼睛)一詞仿擬而來的。該片講述了一名成功的內(nèi)科醫(yī)生為了尋求精神上的刺激,機緣巧合地窺視到了上層名流污濁糜爛的私密社交生活,當他想進一步探個究竟的時候卻收到了嚴厲的警告甚至是威脅,使他不得不就此止步,只當什么都沒看到。該片原名中的仿擬在觀影前就足以勾起了源語觀眾的觀看欲望,了解劇情后,更是深覺片名之巧妙,那么如何在漢譯中成功地進行文字切換呢?在漢語中沒有相似仿擬的情況下,又該通過何種方式獲取相似的文化和藝術(shù)效果呢?憑借深厚的語言文字和文化功底,譯者首先選擇了漢語中“大開眼界”這一四字成語,簡潔凝練地概述了片中主人公奇特的經(jīng)歷,然后,利用諧音修辭法將“界”轉(zhuǎn)換成“戒”,暗示了主人公窺視到的一切本是他不該看到的。該片曾在有些地區(qū)被漢譯成《緊閉雙眼》或是《大開眼界》,相比之下《大開眼戒》的譯本可謂是技高一籌,如此絕妙的翻譯,充分地融合了語意修辭和藝術(shù)內(nèi)涵,使異域文化的觀眾同樣能感受到類似的措辭效果,獲得相近的藝術(shù)體驗。

  結(jié) 語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漢語和英語國家文化之間的差別是造成漢語和英語在語言上差異的原因之一,文字差異的背后隱藏更深的是文化的差別。本文通過對《金陵十三釵》等片名譯作的分析發(fā)現(xiàn):當譯語中不存在原語中的文學形象時,譯者往往會選擇放棄源語中的形象而在譯語中選擇相近或相似的形象,通過轉(zhuǎn)換意象的方式來實現(xiàn)語意和文化的匹配;當源語的語言藝術(shù)價值不低于甚至高于其語言信息價值時,譯者更傾向于從譯語文化的審美情趣和語言習慣出發(fā),巧妙地使用修辭,盡可能達到與源語藝術(shù)水平相當或者更高的效果。因此,在電影片名這種特殊的文字、文化和藝術(shù)綜合體的翻譯過程中,譯者應該意識到不同文化之間的可理解性、可融合性和相互滲透性,從跨文化語言交際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把語言習慣、文化背景和藝術(shù)形式結(jié)合起來,最大程度上實現(xiàn)譯語的語言、文化與審美的統(tǒng)一。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quán)、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quán)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guān)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guān)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