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二十世紀以來女子教育發(fā)展之比較-教育論文
作者:謝蕾蕾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2-05-31人氣:1317
自獨立之日起,美國就一直進行著女權斗爭,然而直到20世紀,隨著工業(yè)社會的急劇發(fā)展,美國婦女才最終贏得了選舉權。隨后,美國婦女紛紛進入勞動力市場,同時美國婦女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社會地位也得到提高。而這些極大地加速了美國男女教育的平等,1900年,美國已經開設了允許女子學習的研究生課程。60年代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堪薩斯學院和薩拉勞倫斯學院率先開設婦女繼續(xù)教育中心以保證分娩后的婦女能夠重返工作崗位和方便更換工種。1975年,美國教育修正案正式生效,為美國婦女獲得平等的教育權利奠定了法律基礎。教育修正案第九部明文規(guī)定:“今后不準以性別為由,排斥、剝奪和歧視美國公民參與政府資助的任何計劃或活動?!敝链耍绹鴭D女爭取平等教育權利的斗爭終于取得了勝利。1977年,美國大學錄取女生的比例第一次超過了男生。大學里開設了許多關于婦女問題的新課程,并展開了婦女問題的研究。盡管美國自1979年起草的憲法平等權利修正至今尚未正式通過,但是在學校教育中,維護女生教育的努力一直在不斷持續(xù),并在1992年發(fā)布了婦女聯(lián)合會專題報告:《美國中小學女生教育的缺欠》。
與此同時,至20世紀初,中國民間創(chuàng)辦女子學堂已形成一股不可扭擋的社會潮流,1901年蘇州蘭陵女學成立;1902年嚴復于天津創(chuàng)辦嚴氏女塾,蔡元培開辦愛國女學,1903年,楊白民于上海設立城東女學。這些學堂的建立一方面瓦解了晚清政府對男尊女卑觀念的固守,另一方面極大的開啟了我國幾千年來對女子無權受教育的禁錮之門。隨之頒布的癸卯學制和《奏定學堂章程》規(guī)定設立蒙養(yǎng)院,接收女童。1907年3月8日,學部奉旨訂頒《奏定女子小學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師范學堂章程》,為對葵卵學制的補充。章程規(guī)定,女子小學堂分初、高兩等,學制各4年,凡女子小學堂學生,律禁止纏足。女子師范學堂限定每州縣必設一所,初辦時先設于省城、府城,允許民辦,學制亦為4年,這樣搭成了一個學制總共12年,以略高于初中程度的女子學校教育體系,從而以國家法規(guī)的形式確立了女子教育的合法性。民國建立后在思想文化領域興起的反封建革命一一新文化運動,婦女解放、女子教育得到了更大程度的解放。1919年,我國自辦的第一所女子高等教育機構—北京女子師范學校高等部成立,蔡元培也于北京大學'一一中國最重要的名牌大學開放女禁,并在1920年2月,第一次招收9名女生入文科旁聽,開創(chuàng)了中國大學內男女同校的先例。不久,所有大學都開始招收女生。建國后,盡管我國教育曾一度陷入迷惘狀態(tài),但是很快便恢復了發(fā)展。女子在教育上獲得了與男子幾乎同等的權利和地位。
在中美兩國的女子教育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其社會變遷的方式及歷史發(fā)展的軌跡不同,那么在對女子教育問題上我們可以進行如下比較:
一、教育目的
我國的女子教育相對而言處于一種弱勢的狀態(tài),中國所具有的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女性教育的原動力不僅是來源于宗教的啟蒙,而更多是來源于對封建文化束縛的反叛。女子教育權利的獲得并沒有能夠從根本上解除當權階層對女性的有色歧視,清政府進行學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政治性安撫新興勢力,為了鞏固統(tǒng)治,而并非為了改善中國女性的不利地位。民國時期一系列的女子教育運動,只能部分改變女子受教育的困境,并不能革除女子劣勢。教育的目的是只是為了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解放戰(zhàn)爭時期進行女子教育是為了增強黨的力量,實現(xiàn)戰(zhàn)爭的勝利。直至新中國成立后,男女才真正獲得了相對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相比之下,美國的社會形勢比較安定,由于工業(yè)化社會的高效率追求附帶的金融危機的不斷爆發(fā),社會勞動分工更加精細,女性地位的不斷上升,使得美國學校女子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社會化大生產必須的各類人才。
二、教育內容
我國的女學教育內容在建國之前要么是晚清時期的禮節(jié)風范、修身養(yǎng)性、節(jié)制隱忍,要么是出于革命需要,教育一些生產、紡織及某些革命戰(zhàn)術知識。建國后,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男女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習,平等接受教育。教育內容也不再局限于性別劃分,課程開設多種多樣,女子開始從事各行各業(yè)。同時,我國還開設了女性學學科,專門研究女性?!吧鐣詣e”是女性學學科的核心概念,它從制度的層面上剖析男女之間不平等的權利關系,從婦女的角度重新審視有關人類社會的一切研究領域包括自然科學領,糾正其或明或暗的存在著的拒斥婦女以及被劃入“女性范疇”的視角和價值觀念偏差,逐步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新型學術體系。而美國學校使用的教材中的性別角色非常明顯地反映出社會文化對兩性的定型看法。美國教育制度長期以來借助其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等手段向學生灌輸性別歧視觀念,導致許多有關婦女本質及其社會功能的偏見通過對學生宣傳的途徑源源不斷地流向社會。1984年“全國外語教師委員會”主辦的課程公平化問題研討會揭示了美國教材中常見的性別偏見?!斑@些性別偏見包括:對女孩子的排斥,對男女性別的模式化,對女孩地位的降低或貶低;給男孩女孩分別角色定位,將女孩形象限于被動、柔弱、愚笨、服從、限制了女性的個性、能力的發(fā)展?!?br />三、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與方法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這種影響會從不同方面促進兩性學生角色的分化。我國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制,部分邊遠地區(qū)由于受條件限制,會采取復式教學的方式。無論是哪種方式,男女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享受同樣的資源和權利。美國盡管擁有非常
優(yōu)越的辦學資源條件,但限于人口壓力,班級授課仍是其主要的教學形式。只是在美國課堂,師生之間的性別偏見比較明顯:首先,教師與男女學生的交流分配不公。第二,老師對男女學生的評語不一致。老師慎重而全面的評語不但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而且會影響學生的自尊感。老師對男女學生評語不一,是造成女生學習缺乏信心的原因之一。第三,課堂活動的安排。美國學校往往傾向于選擇更吸引男生的課堂活動,教師選定的課堂報告形式也常常是男生更擅長的形式。
除此之外,在社會倫理方面,我國的女性更崇尚圣潔美德,男女學生之間在情感上比較克制,理性。然而美國學校中男生對待女生多有不敬之處,中學生中,性騷擾現(xiàn)象不斷增加,大多數情況下,性騷擾的肇事者是男生,而受害者是女生。性騷擾事件不但說明性行為問題,而且也說明權力和權威問題,因為被騷擾者通常都沒有騷擾者所具有的優(yōu)勢??傊?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對性別角色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這種深刻的文化傳播不僅逐漸使人們形成自我性別意識,而且也讓女生不自覺地接受這些意識。
通過以上的分析比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女性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走。以男性為主流的社會角色以及學校教育的角色性別化使得女性陷入“性別刻板”的狀態(tài);而傳統(tǒng)觀念中固有的女性的學習能力不如男性,從課程設置到課程內容,從學習方式到學習態(tài)度,女性總是以一種體驗者而不是一種決策者體現(xiàn)價值,從而陷入“性別屏蔽”之中。種種教育方式使得女性的話語權不能得到有效發(fā)揮。
針對這些問題,美國實施了“消除玻璃屋頂”教育戰(zhàn)略。美國通常把男女之間在教育權利與地位上的差異叫做“玻璃屋頂”(或稱玻璃隔膜)。如何消除這玻璃屋頂,美國許多專家學者開展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他們在綜合了各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向美國政府提出了以下戰(zhàn)略性的建議。
1、幫助女學生有效地面對現(xiàn)實生活當今世界日新月異,美國在教育改革中深刻認識到:學校必須培養(yǎng)學生具有應付生活現(xiàn)實的能力,這也意味著年輕的女子必須掌握使其成為有效的家庭成員和優(yōu)良的社會公民所需要的知識和思想。
2、教育并鼓勵教職員工把性別公平化及其意識貫徹到學校各個方面教師的水平影響著學生受教育的質量。美國政府要求,各州教師與行政人員資格的授予標準以及全國教師資格考試;鼓勵教職員工為性別公平化及多元文化教育作出努力;師資培訓不再延續(xù)以男性為標準的課程。
3、政府部門應加強教育立法,應確保婦女在教育決策和管理上所占的公平比例,保障她們在參與管理和決策上獲得平等權利。
我國的女性教育則側重于政策立法,以保障不同社會角色公民權利的實現(xiàn),同時也加強了兒童教育的均等化,從人的發(fā)展的角度尊重女性,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發(fā)展。總之,中美女性教育發(fā)展歷程為世界女性平等地位的獲得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由于社會發(fā)展的道路不同,其各自對女性教育的關注核心難免有別,但是都是為作為社會之重要群體的女性獨立而奮斗!
與此同時,至20世紀初,中國民間創(chuàng)辦女子學堂已形成一股不可扭擋的社會潮流,1901年蘇州蘭陵女學成立;1902年嚴復于天津創(chuàng)辦嚴氏女塾,蔡元培開辦愛國女學,1903年,楊白民于上海設立城東女學。這些學堂的建立一方面瓦解了晚清政府對男尊女卑觀念的固守,另一方面極大的開啟了我國幾千年來對女子無權受教育的禁錮之門。隨之頒布的癸卯學制和《奏定學堂章程》規(guī)定設立蒙養(yǎng)院,接收女童。1907年3月8日,學部奉旨訂頒《奏定女子小學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師范學堂章程》,為對葵卵學制的補充。章程規(guī)定,女子小學堂分初、高兩等,學制各4年,凡女子小學堂學生,律禁止纏足。女子師范學堂限定每州縣必設一所,初辦時先設于省城、府城,允許民辦,學制亦為4年,這樣搭成了一個學制總共12年,以略高于初中程度的女子學校教育體系,從而以國家法規(guī)的形式確立了女子教育的合法性。民國建立后在思想文化領域興起的反封建革命一一新文化運動,婦女解放、女子教育得到了更大程度的解放。1919年,我國自辦的第一所女子高等教育機構—北京女子師范學校高等部成立,蔡元培也于北京大學'一一中國最重要的名牌大學開放女禁,并在1920年2月,第一次招收9名女生入文科旁聽,開創(chuàng)了中國大學內男女同校的先例。不久,所有大學都開始招收女生。建國后,盡管我國教育曾一度陷入迷惘狀態(tài),但是很快便恢復了發(fā)展。女子在教育上獲得了與男子幾乎同等的權利和地位。
在中美兩國的女子教育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其社會變遷的方式及歷史發(fā)展的軌跡不同,那么在對女子教育問題上我們可以進行如下比較:
一、教育目的
我國的女子教育相對而言處于一種弱勢的狀態(tài),中國所具有的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女性教育的原動力不僅是來源于宗教的啟蒙,而更多是來源于對封建文化束縛的反叛。女子教育權利的獲得并沒有能夠從根本上解除當權階層對女性的有色歧視,清政府進行學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政治性安撫新興勢力,為了鞏固統(tǒng)治,而并非為了改善中國女性的不利地位。民國時期一系列的女子教育運動,只能部分改變女子受教育的困境,并不能革除女子劣勢。教育的目的是只是為了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解放戰(zhàn)爭時期進行女子教育是為了增強黨的力量,實現(xiàn)戰(zhàn)爭的勝利。直至新中國成立后,男女才真正獲得了相對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相比之下,美國的社會形勢比較安定,由于工業(yè)化社會的高效率追求附帶的金融危機的不斷爆發(fā),社會勞動分工更加精細,女性地位的不斷上升,使得美國學校女子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社會化大生產必須的各類人才。
二、教育內容
我國的女學教育內容在建國之前要么是晚清時期的禮節(jié)風范、修身養(yǎng)性、節(jié)制隱忍,要么是出于革命需要,教育一些生產、紡織及某些革命戰(zhàn)術知識。建國后,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男女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習,平等接受教育。教育內容也不再局限于性別劃分,課程開設多種多樣,女子開始從事各行各業(yè)。同時,我國還開設了女性學學科,專門研究女性?!吧鐣詣e”是女性學學科的核心概念,它從制度的層面上剖析男女之間不平等的權利關系,從婦女的角度重新審視有關人類社會的一切研究領域包括自然科學領,糾正其或明或暗的存在著的拒斥婦女以及被劃入“女性范疇”的視角和價值觀念偏差,逐步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新型學術體系。而美國學校使用的教材中的性別角色非常明顯地反映出社會文化對兩性的定型看法。美國教育制度長期以來借助其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等手段向學生灌輸性別歧視觀念,導致許多有關婦女本質及其社會功能的偏見通過對學生宣傳的途徑源源不斷地流向社會。1984年“全國外語教師委員會”主辦的課程公平化問題研討會揭示了美國教材中常見的性別偏見?!斑@些性別偏見包括:對女孩子的排斥,對男女性別的模式化,對女孩地位的降低或貶低;給男孩女孩分別角色定位,將女孩形象限于被動、柔弱、愚笨、服從、限制了女性的個性、能力的發(fā)展?!?br />三、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與方法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這種影響會從不同方面促進兩性學生角色的分化。我國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制,部分邊遠地區(qū)由于受條件限制,會采取復式教學的方式。無論是哪種方式,男女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享受同樣的資源和權利。美國盡管擁有非常
優(yōu)越的辦學資源條件,但限于人口壓力,班級授課仍是其主要的教學形式。只是在美國課堂,師生之間的性別偏見比較明顯:首先,教師與男女學生的交流分配不公。第二,老師對男女學生的評語不一致。老師慎重而全面的評語不但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而且會影響學生的自尊感。老師對男女學生評語不一,是造成女生學習缺乏信心的原因之一。第三,課堂活動的安排。美國學校往往傾向于選擇更吸引男生的課堂活動,教師選定的課堂報告形式也常常是男生更擅長的形式。
除此之外,在社會倫理方面,我國的女性更崇尚圣潔美德,男女學生之間在情感上比較克制,理性。然而美國學校中男生對待女生多有不敬之處,中學生中,性騷擾現(xiàn)象不斷增加,大多數情況下,性騷擾的肇事者是男生,而受害者是女生。性騷擾事件不但說明性行為問題,而且也說明權力和權威問題,因為被騷擾者通常都沒有騷擾者所具有的優(yōu)勢??傊?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對性別角色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這種深刻的文化傳播不僅逐漸使人們形成自我性別意識,而且也讓女生不自覺地接受這些意識。
通過以上的分析比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女性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走。以男性為主流的社會角色以及學校教育的角色性別化使得女性陷入“性別刻板”的狀態(tài);而傳統(tǒng)觀念中固有的女性的學習能力不如男性,從課程設置到課程內容,從學習方式到學習態(tài)度,女性總是以一種體驗者而不是一種決策者體現(xiàn)價值,從而陷入“性別屏蔽”之中。種種教育方式使得女性的話語權不能得到有效發(fā)揮。
針對這些問題,美國實施了“消除玻璃屋頂”教育戰(zhàn)略。美國通常把男女之間在教育權利與地位上的差異叫做“玻璃屋頂”(或稱玻璃隔膜)。如何消除這玻璃屋頂,美國許多專家學者開展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他們在綜合了各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向美國政府提出了以下戰(zhàn)略性的建議。
1、幫助女學生有效地面對現(xiàn)實生活當今世界日新月異,美國在教育改革中深刻認識到:學校必須培養(yǎng)學生具有應付生活現(xiàn)實的能力,這也意味著年輕的女子必須掌握使其成為有效的家庭成員和優(yōu)良的社會公民所需要的知識和思想。
2、教育并鼓勵教職員工把性別公平化及其意識貫徹到學校各個方面教師的水平影響著學生受教育的質量。美國政府要求,各州教師與行政人員資格的授予標準以及全國教師資格考試;鼓勵教職員工為性別公平化及多元文化教育作出努力;師資培訓不再延續(xù)以男性為標準的課程。
3、政府部門應加強教育立法,應確保婦女在教育決策和管理上所占的公平比例,保障她們在參與管理和決策上獲得平等權利。
我國的女性教育則側重于政策立法,以保障不同社會角色公民權利的實現(xiàn),同時也加強了兒童教育的均等化,從人的發(fā)展的角度尊重女性,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發(fā)展。總之,中美女性教育發(fā)展歷程為世界女性平等地位的獲得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由于社會發(fā)展的道路不同,其各自對女性教育的關注核心難免有別,但是都是為作為社會之重要群體的女性獨立而奮斗!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