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下,公共傳播中如何彰顯人文關懷
1、報道內容以人為本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內容是新聞的靈魂。作為“把關人”之一的新聞從業(yè)人員對信息的取舍決定了哪些內容最終與傳播對象見面。有些公共事件具有嚴肅性和客觀性,新聞傳播必須客觀、真實、準確。新媒體時代,受眾需求多樣化,公共傳播在內容選取方面應該更生活化,但是滿足受眾需求不是在內容上不加選擇,甚至獵奇、庸俗化。人是新聞傳播的主體,因此必須要關注人的生存與發(fā)展,以人為本。網絡技術迅速發(fā)展,中國網民截至2015年12月達到6.88億,青年是主流人群,傳統(tǒng)平實的報道內容,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空洞、獵奇的內容反倒能夠引發(fā)話題討論,但是這樣的內容不僅不能持久,而且也有可能引起公眾的反感。
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使公共信息在新技術的推動下實現了更高效、更迅速的傳播。媒體從業(yè)人員應該以先進技術為依托,對受眾進行細分,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同時尊重人、以人為本。在網絡壞境中體現人文關懷,是現代文明下的一大進步。因此,新媒體要深化對人的認識,尊重當事人,尊重受眾,真實客觀地將事實呈現在世人面前。新媒體時代,受眾地位發(fā)生轉換,但是報道對象往往還是處于被動地位,尤其在突發(fā)事件新聞中,被采訪對象并沒有過多解釋的機會,對他們的尊重就是通過對報道內容的選取實現的。新聞工作者應該在內容選擇上維護采訪對象和受害者的尊嚴。
2、恰當使用報道形式
事實上,人文關懷通過報道內容得以彰顯的同時,報道形式的選擇更應該成為新聞媒體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須加以考慮的一個方面。悲劇新聞的報道方式不僅關系到信息的傳播效果,還會直接影響當事者和家人的精神狀態(tài)。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突發(fā)新聞的傳播突破了時空的限制,互聯網的普及對這類新聞報道中的“人文關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的媒體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和轟動效應,展開惡性競爭,新聞事件怎么“轟動”怎么寫,全然不顧事實的真相及被報道者的權益。但是新聞職業(yè)道德和倫理是媒體職業(yè)道德與職業(yè)倫理的核心,是決定新聞應該如何采集、制作、報道和編輯的行為準則。公共傳播新聞倫理就是大眾傳播工作者和媒介機構,體現特殊性的專業(yè)標準的同時遵循體現普遍性的社會公德對其職業(yè)行為進行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新媒體時代公共事件尤其是災難新聞的報道形式應該將人文關懷與信息傳播效果進行協(xié)調,不能片面追求傳播的轟動效應。
欄目分類
- 2025-2026年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列表-理科南大核心目錄完整版
- 為什么發(fā)表論文都不開雜志社的發(fā)票呢?
- 2021-2022年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列表-理科南大核心目錄完整版
- 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列表(2023-2024年度)南大核心目錄
- 融媒體環(huán)境下地方新聞網站媒體的發(fā)展路徑
- 創(chuàng)新與繼承:70周年獻禮片“三杰”研究
- 人本導向下的城市更新規(guī)劃思路探索——以上海松江區(qū)中山街道老城區(qū)為例
- 預制裝配式地鐵車站施工技術
- 從框架理論看“中國學習的人”
- 互聯網環(huán)境下古都洛陽城市形象建構與傳播探析
- 別被這個老掉牙的報紙理論版投稿郵箱誤導了!最新核實91個報紙理論版投稿郵箱通道,一次集齊
- 喜報!《中國博物館》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錄2025-2026版)!新入選!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