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在守望中尋找幸?!撚浾叩男腋Ec責任

作者:劉晨輝來源:《視聽》日期:2016-01-23人氣:1289

一、幸福定義

    幸福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所追求、向往的。雖然人們從沒有停下過追尋它的步伐,但卻不能清楚地說出它到底是什么。亞里士多德說幸福是一種好的行為,在這種行為基礎上衍生出幸福的兩個基本含義:活得好與做得好。但也有人說幸福是通過比較而得的,更有人說幸福是一種被滿足后的感覺。這些說法千差萬別,不管他們怎么說,這些說法有一個共通的地方:幸福是一種主體的主觀的愉悅的感覺。無論是活得好還是比較而得,都是主體的一種自我感覺,這種感覺是通過自己某種需要滿足而得。央視做“你幸福嗎”調查報道時,被訪對象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謂千差萬別,有的是因為自己的生活比以前更好了,有的是因為能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幸福是主體的主觀感受。而這種幸福的感覺正是個體的某一方面的需要被滿足了。有的是物質上的,過上了好的生活,有的是心理上的,家庭和睦,與心愛的人在一起,這些不一而足。因此筆者給幸福的定義是:幸福是一種人在某種或多種需求(心理的、生理的)被滿足后所產生的一種主觀上的愉悅感。幸福是個人的,那么記者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二、記者的幸福

    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成五大類,層次由低到高依次為: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亦稱為社交需求)、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xiàn)(Self-actualization)這五類。在自我實現(xiàn)需求之后,還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這五類需求可以分為兩大類:生理、安全、感情需求,是相對低級的需要,通過外部條件就可獲得;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是相對高級的需要,是通過內部因素獲得。這些需求只有當一個得到滿足后才會對另一種需求產生要求。記者這一職業(yè),并不是從人類社會一開始就有的,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現(xiàn)的職業(yè)。記者出現(xiàn)之初,只是單純地提供信息,并借此謀生。到了現(xiàn)代當記者已不僅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更是一種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方式。而這種自我價值實現(xiàn)源于受眾對于他的認同,最直接的認同的方式就是對新聞報道、報道的內容、報道的方式與報道的深度等的肯定。而這正是記者所要擔負責任——為大眾提供信息,監(jiān)視守望社會。因此筆者給記者幸福的定義就是:通過完成作為記者的職責(守望社會)而獲得一種較高層次的愉悅感。

三、記者的職責

    在西方,新聞記者被稱為“無冕之王”,這并不是記者自封的,而是長期來人們對于新聞記者的認識,對于記者在社會事務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的一種贊譽。記者以其被社會所賦予權力,通過采訪報道滿足人們對于信息的需要以及對于生存環(huán)境的了解。本文將記者的職責分為兩大類:真實客觀地報道事實,在此基礎上守望社會。

(一)真實客觀地報道事實

    新聞記者的首要任務就是報道事實,將信息傳達給受眾,以消除受眾的不確定性。當今社會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對于與自身相關信息的掌握就變得非常重要。新聞記者所報道的內容不僅是正在發(fā)生的事實,已經發(fā)生的、但對于大眾來說重要的內容也是報道的對象。記者在報道事實的時候需要遵循全面客觀真實的原則,避免因報道不實而誤導大眾。

(二)守望社會

    “筆下有財產萬千,筆下有毀譽忠奸,筆下有是非曲直,筆下有人命關天?!边@是對新聞記者一種莫大的贊譽,也是對新聞記者的鞭策。記者要用手里的筆好好履行記者的職責——守望社會。“美國現(xiàn)代報業(yè)之父”約瑟夫·普利策說: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云和淺灘暗礁,及時發(fā)出警告。這一段話可能有夸張的成分,但是它基本道出了新聞記者守望社會的職責。作為“雷達”“電子眼”將社會真實情況展現(xiàn)在受眾面前,將社會中存在的問題暴露出來,也將社會中的美好的事物呈現(xiàn)給蕓蕓眾生。新聞記者在社會中,不是作為一個參與者而更多是作為一個冷眼旁觀的第三人,冷靜地思考社會中正在發(fā)生的事情。

四、在守望中追求記者的幸福

    在一次探詢走上新聞工作崗位原因的調查中,設置了“新聞工作者有機會成名”“表達民眾呼聲”等七種考量因素。最后的調查結果顯示,三種最大均值因素是:表達民眾呼聲;發(fā)現(xiàn)并揭露社會問題;傳播新聞思想,啟迪民心。①而其它像新聞工作者有機會成名,收入比較高,受人尊敬,可以直接或間接干預社會這些因素則相對較小。這個調查顯示,記者自己更加認同的是自身能在公眾事務里發(fā)揮的作用,而對于自身個體的追求則相對較少。

    在美國,14項普利策新聞獎的獲獎作品基本是批判性的報道,揭露性的,指出社會存在問題的。在所有的14項獎里,為公眾利益服務獎設在第一位。2012年公眾利益服務獎《費城詢問者報》的獲獎作品,對費城普遍存在的校園暴力進行了探究,以有力的書面描述及視頻材料詳細描述了校園內孩子欺負孩子的現(xiàn)象甚至罪行,激發(fā)了改善教師和學生安全的改革。歷數(shù)普利策獎作品,很少有正面報道的,多是對社會存在問題的曝光,當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在中國相對較高層次的新聞獎項,獲獎作品大多是正面報道,很少有負面報道。2011年兩件中國新聞獎特別獎的獲獎作品——《決定現(xiàn)代化命運的重大抉擇——論加快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堅定沉著戰(zhàn)狂瀾——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紀實》都是正面報道。雖然中美兩國在獲獎作品的選擇標準上有差別,但最終的目的是一致的——通過報道來引導社會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這些獎項對于獲獎者而言,無疑是莫大贊譽,是對記者所追求的贊同,是記者價值的實現(xiàn)方式。

    記者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普通受眾中去。只有當記者的作品被大眾所認同,他的價值才能得到體現(xiàn),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的滿足都必須以受眾為最后的評判標準。記者的幸福雖然是一種在自我價值得到實現(xiàn)后的自我愉悅感,但這種需求的滿足正是當記者為大眾提供了所需的內容,擔負了自己守望社會的職能,大眾給予他應有的回報——物質和心理上的回報。受眾所期待的內容與記者所追求的二者之間本質上是一致的,受眾希望獲得相對真實客觀的信息,自己生存環(huán)境的信息,而這些也正是新聞工作者所追求的,也正是新聞專業(yè)主義的要求。

    但在市場經濟的刺激下,這種關系已經逐漸被打破。更多的記者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放棄了這種社會守望,為經濟利益不擇手段。雖然在短時間內,能夠獲得利益,但對于整個記者行業(yè)來說卻是一個大的隱患。如今經常有記者因為有償報道而造成新聞失實,甚至出現(xiàn)了“十大假新聞”,這不能不說是對記者莫大的諷刺。當記者不再承擔自身的責任,人們對于記者提供的內容不能滿足時,記者所能獲得的滿足感也會相應減弱。

    記者的幸福感是與他所承擔的責任相關的。當他能夠很好地完成職責時,他就能使自己的需求被滿足從而獲得幸福,相反則不會。

結語

    記者的幸福是一種職業(yè)幸福。原因是記者的職業(yè)所擔負的是社會責任。記者的權力源于大眾,因此記者必須對大眾負責,為大眾發(fā)言,將自身置于大眾中去,因此記者的幸福更多的是通過守望社會獲得的。

本文來源:http://00559.cn/w/xf/9501.html視聽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