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本地故事”傳播“好聲音”——以平樂電視臺為例淺談縣級臺如何助推外宣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宣傳工作會議上講話指出,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chuàng)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通過電視媒體把當地在經濟、社會發(fā)展、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經驗、成就以及當地的產業(yè)優(yōu)勢、發(fā)展?jié)摿?、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等宣傳出去,以擴大地方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是地方臺的責任和使命。而大多數縣級臺人手少、設備相對落后、資金比較匱乏,不少的縣區(qū)都存在著“三多”現象,即上級領導視察、調研多,本縣領導活動多,因而往往是抓內宣顧不上搞外宣。在此,筆者以平樂電視臺為例,談談縣級臺怎樣利用現有條件講好“本地故事”傳播“好聲音”助推外宣工作。
一、借力登高,挖掘報道深度,增加宣傳“強度”。
外宣通聯工作是媒體發(fā)展的重要支點,是實現上通下聯的重要紐帶,它延伸了新聞媒體關注社會視野的靈敏度、廣度和深度,也是宣傳一個地方的重要窗口,這是我國長期新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平樂電視臺以通聯促外宣,在外宣工作中,認真研究各類媒體的新聞需求和工作運行機制,在調研、溝通、分析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媒體的特點,引入“新聞線索通風、新聞專題策劃、新聞資料提供”等外宣新聞服務方式,積極主動與新華社、廣西電視臺、桂林電視臺等上級新聞主流媒體以及《桂林紅豆網》、《桂林生活網》等網絡媒體建立良好合作、協作關系,積極向他們提供資料。緊緊圍繞縣委、政府重點工作,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選題,邀請上級主流媒體記者組團到該縣采訪,中央電視臺第二套節(jié)目《對話》欄目攝制組、新華社、人民網、廣西電視臺記者分別對該縣在征地拆遷工作中“關注民生,和諧開發(fā)”的工作經驗進行詳細采訪;廣西電視臺、廣西人民廣播電臺、人民網等媒體采訪、報道該縣特色名村建設。記者們用鏡頭對平樂的經濟發(fā)展、城市建設、社會穩(wěn)定、人文歷史、資源優(yōu)勢等進行了全面、多角度強勢地報道,用一個個接地氣、鮮活的故事,生動、詳實地講述“平樂故事”,展現平樂這座“千年州府”的新風采。
為了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平樂臺還與中央、區(qū)、市各級電視臺共同挖掘報道深度,提升宣傳的強度。近年來,平樂臺配合中央電視臺拍攝大型系列紀錄片《美麗西江》從西江流域內的自然、物產、生態(tài)、民族、生活等多維立體視角,紀錄和展現西江的自然之美、物產之美和人文之美,講述桂粵人民的共同故事,折射兩省區(qū)人民共飲西江水的動人兄弟情懷;配合《秘境廣西》攝制組通過各種表現手法,展示退休的造船工人袁新弟對船,尤其是最具特色的“漓江帆船”充滿了熱愛和執(zhí)著,以及他運用嫻熟的技藝把快要消逝的帆船變成船模,通過對這一傳統(tǒng)造船手藝的記錄,拉近了傳統(tǒng)與現代的距離,不僅讓觀眾了解平樂縣如詩如畫的秀美風景,同時還以獨特的視角講述了當代平樂人饒有趣味的生活故事,通過展現傳統(tǒng)與現代的碰撞,堅守與改變的更迭,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平樂、認識平樂;與廣西電視臺《八桂風采》合拍了《以民為本謀發(fā)展,源頭活水譜新篇》專題報道,講述了源頭鎮(zhèn)的發(fā)展、變化;廣西地情系列電視專題片《廣西傳統(tǒng)名吃志》以細膩視角著力把“平樂十八釀”完美的展示推廣;廣西電視臺綜藝頻道《法治最前線》節(jié)目通過真實的場景再現,反映該縣鄉(xiāng)村居民在學法、普法、用法過程中的真實寫照,進一步展示了該縣各行各業(yè)的喜人成果,擴大了平樂的影響力。
平樂臺記者通過與上級媒體的聯合采訪模式,圍繞地方特色講好故事的本領得到歷練,拍攝反映城鎮(zhèn)化建設的《平樂縣的“兩本賬”:小帳本讓利老百姓 大帳本換來大發(fā)展》、反映“平樂生態(tài)鄉(xiāng)村、生態(tài)旅游”的《柿子紅了》、反映“黨員干部在抗洪救災中,踐行群眾路線為民辦實事”的諸多節(jié)目也不斷地在市、區(qū)、以及中央電視臺播出,把“平樂聲音”傳了出去,讓“平樂名字”“響”了起來。
二、合力發(fā)展,拓展報道空間,擴大宣傳“廣度”。
傳媒的開放屬性,決定了它不可能孤立存在,“傳統(tǒng)”與“新媒”相結合,通過媒體間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彼此互通有無,發(fā)揮各家之長,可以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形成傳媒合力,提升宣傳“廣度”。平樂電視臺與平樂報社、平樂廣播電臺,以及《平樂政府網》《平樂經濟信息網》《平樂熱線》、《平樂旅游吃行網》等網站抱成一團,同聲合唱,大力傳播該縣政治、經濟、社會以及商貿、旅游等信息,共同講述“平樂故事”,一起傳播“平樂聲音”,推出了《美麗平樂 生態(tài)鄉(xiāng)村》、《強推十大重點工作 助力平樂經濟發(fā)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平樂警事》等一系列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欄目,拉近與民眾的距離,傳遞正能量;開展“生態(tài)平樂、文化平樂、和諧平樂、魅力平樂”的系列主題宣傳,為外地人了解平樂提供了窗口,全面展示平樂的新形象。平樂臺拓展網絡外宣新渠道,推動電視臺資源和內容資源向網絡平臺、手機微信平臺延伸,實現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的有效融合和延伸互動,努力在網絡輿論場上放大平樂聲音。
同時,平樂電視臺還與新華社手機報、《桂林紅豆網》等區(qū)、市門戶網站的新聞合作,整合網絡宣傳優(yōu)勢,進一步強化網絡外宣,通過合力發(fā)展,拓展報道空間,擴大受眾覆蓋面,提升宣傳“廣度”,為平樂縣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
三、以活動為載體,彰顯地方特色,提升宣傳“力度”。
富有地方特色的各類活動,是做好對外宣傳的有效載體和有形抓手。以地方資源為外宣重點,以開展各種活動為外宣平臺,充分展示地方形象,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起到很好的促進和推動作用。近年來,平樂縣采取民間辦節(jié)、社會支持和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舉辦具有本地特色的《平樂柚子節(jié)》、《榕津媽祖文化旅游節(jié)》、《張家鎮(zhèn)北帝民俗風情巡游活動》、《沙子淮山節(jié)》、《陽安三月三開耕節(jié)》、《瑤鄉(xiāng)盤王節(jié)》等主題節(jié)會,各種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動,是講好“平樂故事”的重要平臺,給外宣工作創(chuàng)造了大展身手的機遇。平樂電視臺著力構建大外宣格局,以活動為契機,突出地方特色,在宣傳上創(chuàng)新形式,拓寬渠道,講好平樂故事,傳播好平樂聲音,全方位、多角度、寬領域地對外宣傳展示平樂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思路、新做法和新成效,把平樂的特產、資源、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宣傳出去,把平樂的生態(tài)、氣候、區(qū)位優(yōu)勢宣傳推介出去,把平樂的發(fā)展理念、發(fā)展目標、發(fā)展戰(zhàn)略、發(fā)展路徑、發(fā)展平臺宣傳推介出去,進一步擴大平樂在國內外影響力、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讓更多的外界人士了解平樂、關注平樂。
而市、區(qū)級在平樂縣舉辦的各類活動,更是為對外宣傳搭建了有效的平臺。廣西電視臺大型公益活動《歡樂鄉(xiāng)村行》《魅力昭州,生態(tài)平樂》專場,大發(fā)瑤族鄉(xiāng)香龍舞、彩調《平樂十八釀》等這些充滿了地方色彩,生動感人的節(jié)目,充分展示了平樂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山青水秀、景色怡人的好地方,不僅擁有多彩的桂江文化、船家文化和過山瑤文化,還是著名的“中國沙田柚之鄉(xiāng)”、“全國綠色食品(水果)生產基地縣,有效推介了該縣豐富的旅游資源、人文文化和農副產品資源;《桂林百姓大舞臺》走進平樂,《香柚狂歡》用舞姿舞出平樂縣作為“中國沙田柚之鄉(xiāng)”的驕傲與自豪、《十八釀》讓人感受到了平樂傳統(tǒng)文化的韻味與底蘊、《桂江妹子》把錦繡平樂的美好意境體現得淋漓盡致,讓人感受平樂山美、水美、人更美的靚麗風采;“漓江環(huán)保行”大型公益活動,走訪了漓江邊的村落、探索了平樂民俗文化及旅游發(fā)展、報道了平樂縣保護漓江的先進經驗與做法。這些活動彰顯了平樂特色文化的閃光點,不斷提升平樂的對外知名度、美譽度。
平樂電視臺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突出重點抓宣傳、拓寬渠道抓宣傳、彰顯特色抓宣傳,對內弘揚了平樂精神、凝聚了平樂力量,著力講好平樂故事、唱響平樂聲音,對外傳播了平樂文化、彰顯了平樂魅力,有效地助推了外宣工作。
欄目分類
- 喜報!《中國博物館》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錄2025-2026版)!新入選!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