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中西方兒童小說對智障兒童形象書寫的差異-----以《你是我的寶貝》和《我是跑馬場老板》為例
在中外兒童文學作品中不乏對智障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的書寫,以智障兒童作為小說主人公,如何去塑造和表現(xiàn)人物形象勢必會帶來一些無法避免的問題:作家該以何種姿態(tài)走進這類特殊兒童的世界?如何對其情緒體驗感同身受?作家如何把控自我理解的尺度?這些問題,都將是考察作家對這類特殊群體生命狀態(tài)的理解和關(guān)注的姿態(tài)。《你是我的寶貝》和《我是跑馬場老板》都是以智障兒童為主人公的兒童小說,從不同國度、不同的視角和筆觸來比較這兩部兒童小說,以此對智障兒童形象的書寫作一個比照。
一、“異”和“同”
《我是跑馬場老板》問世于1968年,是澳大利亞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帕特里夏·賴特森(Patricia Wrightson)的代表作之一?!段沂桥荞R場老板》的主人公安迪是一個智障男孩。他面對三個流浪漢的調(diào)戲和捉弄,沒有正常人的抵觸和防備,他們要把跑馬場用三塊錢賣給他,安迪信以為真,并以此作為動力,努力賺錢,最終買下跑馬場。安迪身邊的四個朋友怕他受傷害,他們費盡心思想讓他明白這只是一個游戲。而安迪身邊的成人,一直在努力去保護他的這個夢想。
黃蓓佳于2008年出版的《你是我的寶貝》一書中,主人公貝貝也是一個智障男孩,與奶奶相依為命。十歲那年,奶奶因心臟病去世,貝貝被送往福利院。后來,貝貝的舅舅把他從福利院接回家,兩個大人、兩個孩子、外加一條叫“妹妹”的大狗從此生活在一起。
安迪和貝貝同樣是智障的孩子,兩位作家都敏銳地捕捉了他們身上異于正常孩子的特質(zhì)。在黃蓓佳的《你是我的寶貝》中,作家雖沒有刻意去強調(diào)貝貝殘障的特質(zhì),只是用“白白胖胖,鼻子扁平”等詞語輕描淡寫了貝貝的外部特征,但在后面的文本描述中,作者終究是無法抑制地描寫了貝貝存在的先天不足:“孩子不光走路朗朗蹌蹌,他一開口,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的口齒也不清楚,舌頭堵在齒縫里一樣,嘴唇合不到位,發(fā)出來的聲音像一團摸布,松松散散的,皺皺巴巴的,嗚里嗚嚕的。他在喊‘妹妹’的時候,聽上去好像在喊‘慢慢’,像是要求那狗慢一點。他的臉型也奇怪,鋪展、扁平、呆板,兩眼分得極開,眼角斜著往上挑,眉間卻過于寬坦,簡直就是一片一馬平川的開闊地。”
作家采用仿真的筆觸,無形中給給人勾勒出一個極具特征的智障兒童形象。 “口齒也不清楚”、“堵”、“皺皺巴巴”、“呆板”這些詞匯都在突顯貝貝的弱勢。這些外部形象描寫在小說開始就有了定性的傾向,從而使貝貝這個形象瞬間鮮明且凝固起來。
事實上,在《你是我的寶貝》中,黃蓓佳采用的是一個外部視點,她把貝貝作為故事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因子,將貝貝以及身邊其他人物的生活精心串聯(lián)起來。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中,貝貝一方面是作為被嘲笑、戲弄的對象,同時也是被保護的對象。他對周圍事物和情感的懵懂狀態(tài),以及對現(xiàn)實的認知和理解,讓他和周圍的世界以及人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如同一個天使般純凈、善良。在他的映照下,人性的光輝和齷齪,社會的斑駁和嘈雜一一被呈現(xiàn)出來。
在《我是跑馬場老板》中,作家一直試圖從安迪的視角出發(fā),大筆觸竭力去描寫他在購買跑馬場過程中的迷茫和困惑以及快樂和幸福。作家盡量還原作為安迪的現(xiàn)場感,如實展現(xiàn)安迪看到的、聽到的世界。同時,安迪的舉動讓他身邊的人的活動都在跟著他展開。不管是安迪的好朋友,還是那些世俗的成人,大家都在努力去保護安迪,都在竭力去守護他那個“玻璃后面”純凈而完整的世界。作家把安迪花三塊錢成了跑馬場“老板”后孩子和大人不同的反應(yīng)寫得尤為精彩,孩子的真誠、大人的善良,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小說最后給出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讓人驚奇和感動:讓正常人煞費苦心地學習用安迪非正常的方式進行思考和行動,以求得對安迪世界的維持和保護,并最終使他脫離困境。也正是這種邏輯規(guī)則的顛倒、不求“真”而求“善”的謊言,證實了人性的光輝和人與人之前的真情,這也使得整部小說擁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這兩部作品,都浸潤著尊重生命的詩意,散發(fā)著母性光輝和人性的光芒,它們密密交織構(gòu)成兩書共同的精神底色?!段沂桥荞R場老板》的背后站立著一個大寫的“人”,這是作家對安迪這樣的智障兒童所秉持的態(tài)度,是尊重和關(guān)注,理解和贊美,不是關(guān)注他的“異”,而是關(guān)注他的“同”,關(guān)注他那些與常人一樣的美好心靈與追求。
二、“突出”和“隱去”
在《你是我的寶貝》中,作家對主人公貝貝采取的是高仿真的特質(zhì)描寫,從文字中讀者便可勾勒出一個極具特色的智障兒童形象:走路困難,存在行動障礙;同時,他無法和正常人進行正常交流;另外,長相上也迥異于正常人。這些人物形象外部描寫對特殊性的彰顯中可發(fā)現(xiàn),作家是在“突出”人物異于常人的特質(zhì),強調(diào)人物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在文本中其他人物身上是沒有的。作家通過這樣直接而突出的描寫先為人物形象定下基調(diào),通過敘事進行聚焦,從而讓讀者相信,文本中的智障兒童形象是接近真實的。這樣的書寫策略更方便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
相對的,在《我是跑馬場老板》中作家對安迪的外部形象描寫比較少,作家似乎更傾向在文本敘事中慢慢展現(xiàn)安迪作為智障兒童的形象特質(zhì)。作家并沒有在文本一開始就呈現(xiàn),沒有過早地給這個人物形象定下基調(diào),而是更多地從人物的具體行動出發(fā),立體地將人物形象貫穿到作品中去,從而使得人物形象更為鮮明。如此,對智障兒童的描寫沒有過多的局限在他們的障礙特質(zhì)上,對人物的外部描寫也不再局限于對差異性的書寫,更不再局限于對不足的強調(diào)。可以說,主人公身上的障礙被作家刻意地壓制了,其目的是為了下面更為自由的形象塑造。同時,也避免了讀者因同情和憐憫的情感而對主人公生成定位:身殘志堅、尋求人們認同的弱者形象。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西方作家在對智障兒童的形象書寫中,存在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突出”和“隱去”,即突出智障的特點和有意隱去智障的特點。這兩種書寫方法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shù)效果。中國的作家在敘事中,更傾向于站在智障兒童的身邊,文本中更多含有保護和贊揚的成分。而西方的兒童文學作家對于智障兒童形象的塑造,偏向于通過層層遞進的發(fā)展方式在文本內(nèi)部實現(xiàn),作家并不急于讓讀者為智障兒童形象進行定義,而是通過文本內(nèi)在的情節(jié)發(fā)展,通過細節(jié)展示他們的局限與不同。這樣的書寫策略,能夠使讀者在接受過程中自我形成一個豐富和立體的智障兒童形象,在讀者對人物形象的二次加工中更多的把自由還給了讀者,更易于讀者從無差別的角度形成客觀的認識,而不是一味盲目的憐憫。這也可以看出,西方作家對這類特殊兒童形象采取了無偏見的書寫姿態(tài),作家更多的是從兒童作為主體的人角度,從兒童的成長與發(fā)展的角度試圖去還原,這樣的角度,更易于客觀地塑造這類特殊兒童形象。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00559.cn/w/wy/63.html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廣西民族文化的“出圈”傳播
- 鄂南文化在文創(chuàng)設(shè)計中的應(yīng)用
- 探討數(shù)字時代文學經(jīng)典的價值重構(gòu)與意義衍生
- 探討數(shù)字時代文學經(jīng)典的價值重構(gòu)與意義衍生
- 文化自信自強視域下推進縣域文化建設(shè)研究
- 非遺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研究
- 傳承與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浙學與當代浙江精神發(fā)展路徑探索
- 從“三蘇”文化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表現(xiàn)形式
- 從湘西苗繡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知識產(chǎn)權(quán)保護的難題 ——— 一種社科法學的視角
- 民族文化元素在國際時尚市場中的再利用與轉(zhuǎn)化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yīng)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shù)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