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社科論文 > 正文

人本主義下新聞報道的路徑選擇

作者:辛佳麗來源:《視聽》日期:2018-04-27人氣:1229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愈發(fā)的浮躁,各種人文問題層出不窮。網絡時代背景下,新聞報道是人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重要渠道,也是影響人們價值觀的重要因素,新聞報道與人本主義的結合水到渠成。而在人本主義下的新聞報道并沒有按照人們的預期實現(xiàn)其特有的社會價值,其現(xiàn)狀和問題分析將是進一步完善人本主義背景下新聞報道路徑選擇的首要步驟。

一、人本主義下新聞報道的現(xiàn)狀和問題分析    

(一)新聞報道中人本主義的缺失

人本主義就是以人為出發(fā)點,圍繞著人的發(fā)展而展開實踐活動,或者說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要從人性本身考慮,承認人的價值、尊嚴,維護人的利益,關注人的生存狀況等,這些都是人本主義的觀點。而在人本主義的大背景下,新聞報道并沒有切實做到以人為本,現(xiàn)實的情況是虛假的新聞報道、有償的報道、新聞捆綁、惡意炒作、越位、低俗的新聞報道等時有發(fā)生。另外一方面,即便是新聞報道如實反應了社會現(xiàn)實,體現(xiàn)了新聞本身的“真”和“新”的特點,也不可避免地會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人本主義,忽視新聞的人文意義,導致與人文關懷或道德情感相背離。

(二)新聞媒體的角色轉換存在阻礙

任何新事物的產生都會經歷舊事物的阻礙,新聞報道關注人文需要是時代前進的象征,是社會進步的體現(xiàn),人本主義下的新聞報道是一種必然趨勢和現(xiàn)實需要。但若使新聞報道富有人文情懷需要一定的時間,新聞報道從只重視其時效性、新穎性、本真性到重視新聞報道的人文影響需要一個過程。這是新聞媒體自我角色認知的轉換過程,也是大力提倡人本主義的時代下,新聞報道價值的重新審視。新聞媒體角色轉換的阻礙來自新聞報道的定義與人本主義的沖突,以及新聞報道的價值與社會道德矛盾。

二、新聞報道問題的原因分析

首先,新聞報道中人本主義的缺失主要是思想和經濟兩個方面的原因。新聞報道和傳播畢竟屬于國家層面,是意識形態(tài)的范疇,每個國家都對新聞傳播做出了一定的規(guī)定,有些區(qū)域是新聞報道不能涉及的禁區(qū)。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國的新聞報道存在一個思想問題,就是報道一些好事,而一些壞新聞就選擇性的傳播。就這點而言,不僅是新聞報道本身失去了真實性和有效性,也未能體現(xiàn)人文關懷。

    另外,就是基于經濟方面的原因,基于新聞報道的經濟利益驅使,很多新聞報道賦予了更多的娛樂性、趣味性、吸引力,而因此失去了真實價值,偏離事實本身,故意制造新聞賣點。這種新聞報道便失去了人文關懷,沒有發(fā)揮新聞傳播應有的社會價值,未能有效地啟發(fā)人們對現(xiàn)實問題的反思。

其次,新聞媒體角色的轉換阻礙主要由以下兩個方面造成。

一方面,對新聞報道的定義使其考慮報道后的人文影響存在困難。新聞報道要成為一個完成時態(tài),就是把最近發(fā)生的事情以客觀的事實為依據盡快地完整地展現(xiàn)出來,講究時效性、新穎性、顯著性、客觀性等,新聞的評價標準也是以一些條條框框地客觀條件為基礎的。因此,當新聞報道符合了上述的客觀標準,順利地傳播給人們即可算是新聞報道的完成時態(tài),不管是以聲音傳播還是影像傳播。另外,如果新聞報道考慮到了傳播前的真實性,而忽視了傳播后的影響,便失去了新聞報道的本真意義,因為新聞報道的對象就是人,無所謂對人的體察和影響,新聞報道就顯得沒有生機,不具有社會價值。因此,新聞報道到底是追求其專業(yè)性和標準化,還是滲透人文關懷,始終是一個矛盾的議題。這個矛盾便使新聞媒體的角色轉換存在阻礙。

另一方面,新聞價值與道德之間存在矛盾。在追求新聞本身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時,往往就只會顧及新聞事實本身而忽視新聞傳播后的道德影響。兩種在很多情況下就不能兼顧的。如果只考慮新聞的價值,則完全具備報道的意義,而如果考慮到道德層面,就失去了報道的可能性。這在一定意義上也是新聞專業(yè)者和社會工作者的角色沖突,作為一個專業(yè)的新聞媒體人,遵從本職業(yè)的工作標準完成任務是出色的,而作為一個社會工作者而言,就需要考慮到此工作的社會意義和道德意義。因此,新聞報道與社會道德之間的矛盾也是阻礙新聞媒體向人本主義角色轉換的重要因素。

三、人本主義下新聞報道的路徑選擇

(一)進一步提高新聞報道的人本關注度

人本主義與新聞報道之間的矛盾是存在的,但這并不能否認新聞報道關注人本的取向。而且新聞報道更加關注人本是大勢所趨,要采取措施提高新聞報道的人本關注度,這不僅有利于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同時也是對人民百姓負責的體現(xiàn)。進一步提高新聞報道的人本關注度,使新聞報道更加富有人本氣息,一方面需要新聞媒體加強對新聞本身的人本主義判斷和傾向,這就意味著在媒體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時,要能夠憑借自己的專業(yè)判斷力區(qū)分新聞事件本身的“人本主義”性質,要傾向于選擇具有人文關懷的事件進行報道,在新聞報道更關注人本主義的同時,也會逐漸地增加人民大眾的關注度,從而整個社會的人文氣息就會越來越濃厚。另外一方面需要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有關民生的問題或者是涉及到民眾的事件如果都能及時的報道,使民眾在第一時間知曉有關自身利益的事情,就能調動更多的人群去關注人本主義,關懷人文。而要實現(xiàn)這一點,國家對人本主義新聞報道的支持能夠起到推動作用,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條文,從法律層面保障民眾對關乎自身利益信息的知情權,基于法律效應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新聞報道對人本主義的關注。

(二)新聞報道不僅要關注群體更要關注個體

    在以往的新聞媒體報道中,我們通常所看到和聽到的都是對某一人群的關注和報道,比如校園暴力事件曾一度是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但他們所報道和關心的往往是校園施暴者或者被施暴的學生群體,就這一社會現(xiàn)象做一系列相關的調查和報道,但民眾可能對具有的事件不太清楚,關于具體誰是受害者,受害程度如何,校方和校園暴力涉事雙方家長的態(tài)度如何,社會輿論程度怎樣,似乎都沒有得到有效的報道。人們只是了解校園暴力存在且嚴重性不容小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新聞媒體對某一社會群體的關注,而沒有關注到個體。關注個體,并非去向世人解剖這些人的隱私,而是通過新聞媒體對個體事件的關注增加更多的人文關懷,引起民眾的呼聲,使新聞報道更傾向于人本主義,從而使大眾能夠自覺地支持新聞媒體發(fā)揮其人本關懷的職能。個體包含在群體之中,屬于群體中的個別,但群體并不等同于個體,因此,新聞報道不僅要從群體的角度出發(fā),也應該關注個體,彰顯人文價值。

(三)新聞報道應重視人本主義的深刻內容

新聞報道對人的基本生存狀態(tài)的關注,對人生命的重視,都屬于人本主義的基本內容,但為了進一步滿足人們對新聞報道的信息需求,還需要新聞媒體關注人本主義更深層次的內容,比如說人格自尊和心理健康。這些更深層次的人本主義內容更應該得到重視,因為這些正是現(xiàn)在新聞媒體所欠缺的,同時也是民眾所需要的。馬斯洛人本主義需要層次理論把人們的需求分為多個層次,在物質基礎得到滿足的時候,人們便追逐更高的精神需求。尤其是當今這個物質相對繁榮的時代,人們的心靈慰藉便成為一種基本的追求。而從新聞報道層面而言,關注人本需要就應該從人們的尊嚴和心理健康角度出發(fā),這是新時代新聞報道的正確選擇。當然,隨著新聞報道對人本主義的理解,在當前的一些新聞報道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新聞媒體向人本主義更深刻的內容轉向。尤其是新聞媒體對一些災難性事件的報道,可以看到這些報道中更關注人們?yōu)暮蟮男睦斫】禒顟B(tài),更關心人們的人格尊嚴,這不僅能夠使災民得到心靈的慰藉,也能發(fā)動更多的社會群體幫助受災群眾重建心靈家園。

總之,新聞媒體更傾向于人本主義和人文關懷,是整個新聞事業(yè)發(fā)展的方向,在當今這個受眾地位越來越重要的時代,新聞報道的人本取向需求也會越來越強大,人本主義下新聞報道的路徑都要緊密地切合人文的主題,抓住了人本主義這一核心,就能夠保障大方向的正確性。


本文來源:《視聽》:http://00559.cn/w/qk/9501.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