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外宣新聞投稿的5個方法
在新媒體和自媒體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外宣新聞在反映學校工作成績、報道學校重大事件、展示師生創(chuàng)新成果、傳播教育好故事和好聲音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外宣新聞更是成為師生、家長、社會各界人士了解學校的平臺和窗口,橋梁和紐帶,起到了“傳聲筒”和“展示欄”的作用。為此,了解和掌握外宣新聞投稿方法與注意事項,在校園新聞宣傳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校園外宣新聞投稿的5個方法
(一)清楚媒體屬性與投稿方向
外宣新聞投稿,先要清楚媒體屬性。黨報比較權威,多以國家大事為主;都市報內容豐富、活潑,都市新聞和民生新聞多一些;中央新聞網站和黨報內容相仿,主要報道國家重大新聞為主;地方新聞網站在此基礎上報道地方性內容較多一點;門戶網站多以新聞資訊為主;微博、今日頭條等新媒體、自媒體更為開放、包容,內容更為豐富。
其次,要考慮投稿方向,是投給教育類的媒體還是投給體育類的媒體,是投給央媒還是投給地方媒體,是投給紙媒還是投給網站,是投文字,還是圖片或視頻。外宣新聞投稿之前就要清楚媒體屬性和投稿方向。
(二)研究外宣媒體版面與欄目
紙媒版面包括頭版、要聞、時政、國際、評論、副刊等,如《人民日報》的評論版、《中國青年報》的青年調查版、《中國教育報》的文化周末版等。新聞網站下設很多子頻道,包括新聞頻道、教育頻道、體育頻道、軍事頻道等,如人民網時政、新華網軍事、中青網教育等。新聞投稿前要先了解紙媒各個版面、網站各個頻道都會刊登和發(fā)布哪些新聞,投稿才能有的放矢,少走冤枉路。
新聞媒體欄目一直以來都是呈現多樣化,每年都會新開很多欄目,也會裁掉很多欄目。如《人民日報》的社評、《中國青年報》的“冰點特稿”、北青新媒體的“深一度調查”等。在外宣新聞采寫和投稿前,要根據每個媒體的版面和欄目,認真研究其規(guī)律,看準屬性,了解定位,清楚媒體的版面和欄目。
(三)熟悉外宣新聞風格與字數
每家新聞媒體都會有自己的新聞風格,每個記者也都有自己的寫作風格,媒體的風格也就代表了新聞稿件的風格,是權威、是嚴肅、是活潑、是敘事、是講故事……黨媒相對要嚴肅、權威一點,都市報則相對活潑一些,故事性、敘事性的內容多一些。掌握媒體的風格,對外宣新聞投稿來說,有很大幫助。
新聞稿件字數根據每家媒體的要求而設定,紙媒版面較少,一般情況下對文字要求較高,較為嚴格,字數把控需要認真仔細。如消息類新聞基本幾百字為宜,通訊類兩三千字,特稿會達到七八千或上萬的字數要求。網站等媒體相對紙媒來說字數稍微寬松一些,新媒體和自媒體字數沒有太大限制,如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
(四)掌握新聞的采寫規(guī)律
如果對新聞的文體、結構、規(guī)律不了解,很難寫出真正意義上的新聞稿。所以,外宣新聞投稿前,要了解甚至掌握新聞采寫規(guī)律。如新聞寫作文體:消息、通訊、評論等;新聞結構形式:倒金字塔式、時間順序式、并列式等;新聞六要素:“5個W+1個H”,誰(who)、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為何(why)、過程如何(how)等。
新聞采寫規(guī)律還包括一些經驗之談,如“七分采三分寫”“新聞只有一天的‘生命’”“文似看山不喜平”等。另外,還要掌握寫作時要使用第三人稱,不要添加感想和評論,多用短句子,多用動詞,少用形容詞,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之間的轉換,更要采訪充分,注意核對信息,采訪時注意禮貌等。
(五)在內宣新聞的基礎上增刪
外宣新聞投稿前,還需要掌握在內宣新聞的基礎上增刪的本領。在校園里發(fā)表一篇稿件后,如果要向社會媒體投稿,最好是在內宣稿的基礎上增刪。需要增加什么呢?首先是深入采訪,多采訪一些人,寫得深入一些;其次是多寫故事,稿件中的人或發(fā)生的故事,最典型的故事要多寫;最后是注意細節(jié),故事里的細節(jié),通過細節(jié)填充故事,通過故事充實新聞。
需要刪減的地方有六點:一是刪除校領導的大段名稱職務,這些內容讀者不需要知道;二是刪除作者的感想感悟和評價升華;三是刪除升華拔高,文章開頭和結尾經常會出現客套話內容;四是刪除第一、二人稱用詞,要用第三人稱;五是刪除大段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引用方法要交叉使用;六是刪除大段新聞背景材料。以上內容使用不當,甚至會給新聞減分。
二、校園外宣新聞投稿的10點注意事項
新聞稿件寫得再好,如果投稿沒有注意,所有的努力等于白費。所以,外宣新聞投稿需要注意以下10點。
1.找準媒體投。先要了解各個媒體的屬性定位欄目版面,根據媒體的風格、字數、內容要求來投,發(fā)表的幾率就更大一點,反之等于白費功夫。
2.看好欄目投。了解欄目的定位和要求,投稿之前一定要將投稿欄目之前的稿子看上幾篇,做到心中有數,不亂投欄目。
3.不投內宣稿。外宣稿和內宣稿的內容大相徑庭,內宣稿投給媒體也沒辦法使用,反而容易給記者編輯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必須要改成外宣稿以后才能投。
4.不一稿亂投。大部分媒體都需要原創(chuàng)首發(fā)的稿件,一稿亂投等于間接地給記者制造麻煩,也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的不便。一般在媒體要求時間內,新聞稿沒有發(fā)表,或沒有回復,基本上就是沒有被采用,可以轉投其他媒體。
5.不重復投稿。投稿之前一定要修改、審核、校對、定稿之后,再投給社會媒體。不要投稿以后又找記者編輯修改,又或是投稿后又將修改的版本繼續(xù)投給媒體,會給記者編輯增加很大負擔,從而拉低投稿者的印象分。
6.不盲目詢問。媒體記者編輯的工作比較繁忙,不可能一直盯著一篇稿子,他們還要兼顧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投稿后可發(fā)短信、微信,或致電詢問稿件是否需要修改,是否可以發(fā)表。但也要掌握尺度,還要找準時機詢問,盡量不在下班時間和周末詢問,做到不盲目,少打擾。
7.要注意細節(jié)。俗話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外宣新聞投稿的細節(jié)包括:記準投稿郵箱,規(guī)范字體字號和標點符號,不寫錯別字,語言通順,郵件注明聯系方式,文字照片分開整理等。
8.要一稿多寫。不提倡一稿多投和一稿亂投,但鼓勵一稿多寫。同一個素材,可以根據不同媒體的不同版面、欄目來寫。標題、開頭、內文和采訪對象都要不同,既要有的放矢,也能有技巧地“撒網”,提高刊發(fā)率。
9.多看、多寫、多模仿、多對比。要多看好的、優(yōu)秀的新聞作品,學習經驗;其次是多寫多練筆,多模仿優(yōu)秀作品,模仿風格、字數、語言、形式等;還要多對比,分析、吸收優(yōu)秀作品的優(yōu)點,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從而提高和升華自己。
10.貴在堅持。外宣新聞投稿一定要堅持,就算是不被采用也不要輕易放棄,要努力找差距,按照以上方法尋找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外宣新聞投稿要謹記:投不投是你的事,發(fā)不發(fā)是別人的事。因為投了不一定發(fā)表,但不投就肯定不會發(fā)表。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