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筆法、字法之書寫技巧
點之連接為線,線之縮減為點,點線集成為面。而點、線、面是書法表現(xiàn)之基本形式。書法之點、線、面,抽象而具象。
我們從王羲之對漢字筆畫之表現(xiàn)中可以體會到點、線、面之藝術(shù)。筆畫:組成漢字之點、橫、豎、撇、捺、鉤、提、折等,簡稱筆法。結(jié)構(gòu):筆畫與筆畫之間之相互搭配及偏旁、部首之安排,簡稱字法。章法:整幅作品之布局安排,簡稱“布白”,字與字、字與行、行與行之間之關(guān)系,加上落款、鈐印、墨色構(gòu)成了章法。
然而,有些書法愛好者,甚至“學(xué)”了幾十年之書法愛好者,其作品找不到一個筆畫是合乎要求之“筆法”,或者說,有些筆法、字法不靈動,顯得呆板,毫無生氣。究其原因,乃缺失“筆法秘笈”也。要知道,中國書法,乃中華民族特有之“中國符號”,每一個漢字、每一根線條,都有生命力。
要提高書法作品之藝術(shù)含金量,必須從筆法、字法之技法入手。筆畫、結(jié)構(gòu)、章法構(gòu)成了書法之三要素。欣賞與評判書法作品之優(yōu)劣,亦可從這三要素入手。本文以書圣王羲之墨跡范字為例,對筆法、字法進行技法分析。
一、筆法之書寫技巧
筆法有點、橫、豎、撇、捺、鉤、提、折等,以下重點講述點、切、折、挫、按之書寫技巧。
1、點:上下點、左右點、垂豎點。王羲之之師衛(wèi)夫人《筆陣圖》中曰:點如高峰之墜石,磕磕然實如蹦也。形象地比喻了點之形,回看王羲之法帖中點之表現(xiàn)形式與其師所述如出一轍。
如:益登足下之未未
何如中近不不不
“益”起筆兩點交相呼應(yīng),“登”上半部分用四點所替,其四點有側(cè)點、橫點、豎點之形,“足”方點起筆與側(cè)點連接幾折,“下、之、未、未”之點和第三行中“不”字之點畫有共同之處,都是大小結(jié)合,上下左右疏密呼應(yīng);第三行“何、如、中”字“口”旁和“近”字中間小豎都有變豎畫為豎點,其中“何”字之“口”之第一筆,“中”字第一筆皆為如此,最后三個“不”字其末筆都不同,第一個為側(cè)點,第二個為橫點,第三個為章草點,可見,書法中之“點”變化豐富。
2、切:橫切、豎切、側(cè)切。筆法中,“切法”相當重要,“切法”干凈利落、直切要點,比“逆鋒起筆、中鋒運筆、回鋒收筆”來得更簡潔明了,“打點起筆”特別明顯,從第一行“遲、亦、想、墓、深”中可知。
如:遲、憂、亦、想、墓、慕、懸
切、復(fù)、何、使、彼、深、修
復(fù)、語、復(fù)、后、消、深、能
“遲”第一筆下切再提筆,實為打點起筆;“憂”末筆和第三行“切”字之起筆皆為橫切,“亦”最后一筆打點起筆,與“想”字第一筆相同,變化豐富;“墓、慕”二字切法相同,草字頭之橫皆為斜切再走;“懸”字把心字底之兩點斜切后幾近一橫;“復(fù)、何、使、彼、深、修、復(fù)、語、復(fù)、后、消、深”字起筆如出一轍,都是斜切而入;“能”字起筆為露鋒,露鋒進入后轉(zhuǎn)斜切接著完成其他動作,使“能”字顯得靈動而厚重。
3、折:順折、反折、翻折。此把“橫折”列為順折,順折有圓折、方折,但“反折、翻折”普遍重視不夠,從“令、痛”中可知。
如:目、左、實、頻、旨、旋、于、領(lǐng)
告、哀、今、集、涉、爾、念、憂、余
令、真、孔、穰、以、取、然、劣
痛、余、痛、疾
歐陽詢曾曰“橫折豎勾”如萬鈞之弩發(fā)??梢姟罢邸敝匾?,王羲之法帖中對折之處理相當豐富,“目”為順折,“左”第一筆及第二筆之動作與第四行“取”、第五行“痛、痛、疾”,皆為翻折;“頻、旨、領(lǐng)”與第三行“告、哀、今、集、涉、爾、念”第四行“令、孔、真、以”第五行之折法大致相同,皆為“反折”。
4、挫:挫,壓下去,重挫疾提。此技法王羲之已有,孫過庭常用,當代曹元偉先生對此研究頗深,創(chuàng)作中能靈活使用。
如:遠、安、當、愛、省、邊、劇、憂
在行筆過程中突然提鋒繼續(xù)前行所表現(xiàn)之筆畫,粗細明顯,變化極大,圖中“遠”字之長橫、“安”字之寶蓋頭、“當”字之第二筆、“愛”字之寶蓋頭、“省”字之第二筆、“邊”字之最后一筆、“劇”字之第二筆、“憂”字中間一筆皆為重挫再提之筆法,此筆法對書寫者要求甚高。
5、按:重按、輕按,與提相對。一個筆畫,有粗細;一個字,有粗細;字與字之間,有粗細;行與行之間,亦有粗細變化,此“變化”實為“按法”。
如:吾、涉、有、嘆、信、白
臨、似、今、邊、何、書
“提按”貫穿古今書法長河,從古至今,成功之書家都是在“提按”二字下功力,王羲之亦如此,由此可見,“按”在筆法中之重要。圖中“吾、書”從輕到重之對比就是提按關(guān)系,“涉、嘆、信、臨、似、何”皆左邊重按,“有”字中間圓圈之輕與旁邊之重按、“白”字起筆重按與末筆輕之對比,“邊、今”字上半部分之重按,都是提按關(guān)系中之典型對比。
二、字法之書寫技巧
書法字法有左右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等,以下重點講述挪、線、面(漲墨法)之書寫技巧。
1、挪:大挪、小挪,挪:移動位置。臨摹,力求忠于原帖,形神兼?zhèn)?,?chuàng)作,可適度夸張,“特寫精彩”,即“師古不泥古”,夸張時,常用“挪法”。孫過庭《書譜》云:“初學(xué)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wù)追險絕。既能險絕,復(fù)歸平正?!?/p>
如:報、動、增、妙、散、務(wù)、增、善
靜、孔、深、諸、割、峨、后、何
何、人、言、消、愛、欲、未、當、未、明
“挪”在書法中常常用到,它是書寫變化章法和字法之重要技法,王羲之法帖中“挪”之味道極為明顯,圖中“報、動、增、妙、散、靜、孔、深、諸、割、后、何、消”字皆為左右偏旁上下挪動,巧妙地變換了其字形,但又不失其味;“務(wù)、當”二字上下部分之錯位;“言”字巧妙挪動,夸張地挪為“超級豎長形”,極其有味,“人”字只兩畫,“撇”與“反捺”幾乎挪至極限,接近數(shù)學(xué)中之“小于符號”,若再夸張便無法認讀,“人”字險絕中見靈氣,兩“未”字有明顯之對比,一緊一松,一短一長,“明”字之“日、月”旁中兩小橫各挪至一邊,形式感更為強烈。
2、線:實連線、意連線、多連線。上下文之間以線條連接之“字組”和節(jié)奏,構(gòu)成生動之畫面,王鐸把“連綿草”發(fā)揮到極致,李遠東先生嘗云“線要立得起”,史煥泉先生語“線形準確、線質(zhì)高妙、線勢得當”,形象地說明了線是書法之骨。
如:近欲、哽不知、羲之女、不能自、羲之、十行深可、日書見、學(xué)不、廿五日也足下
每念長風(fēng)不可忍昨得、但運遲可憂耳蔡公、去月七日書知足下故羸疾、大道久不下知先未然耶
書法是線條藝術(shù),王羲之對線之應(yīng)用變化極為豐富,有粗細、長短、曲直變化。實連有“近欲、羲之女、羲之、廿五日也、大道久不下”等,字與字之間用實線緊緊連接在一起,字與字之間難以分開,連接線比本體筆畫還粗;意連有“哽不知、不能自、十行深可、日書見、學(xué)不、廿五日也足下”等,其中“不知、能自、十行、深可、廿五日也”這些又用了實連,虛實交替,變化莫測;多連有“每念長風(fēng)不可忍昨得、但運遲可憂耳蔡公、去月七日書知足下故羸疾、大道久不下知先未然耶”等,多連里面又有實連、意連,節(jié)奏跳躍,大小不一,“字組”多姿多彩。
3、面:半漲、全漲。漲墨法形成塊面,王羲之常用“漲墨法”,“全漲法”在一作品中不可多次出現(xiàn),后來“漲墨法”發(fā)展成為王鐸書風(fēng)標志之一。
如:學(xué)、過、雨、日、兼、粗、同、安
良、靜、邊、女、日、且、離、慮、懸
“面”也是書法藝術(shù)中之重要元素,與點、線對比尤顯“霸氣”。在書法藝術(shù)中“面”之形成,有在章法上,有在字法上,但在字法上之“面”最為基礎(chǔ),單個字之“面”才能組合成章法上之“面”。圖中之“學(xué)”字之最后一筆漲墨在一起,“日、且、女、雨、兼、良、慮”字皆是如此;“過”字之中間漲墨在一起;“粗”字之右邊“且”、“同”字里之“口”、“安”字下面之“女”、“靜”字左偏旁“青”之三橫、“離”字左偏旁、“邊”和“懸”二字之上半部分都是漲墨。這種“面”之處理,可以讓一幅作品之干濕變化極為明顯。
三、筆法、字法之書寫技巧實操
一幅完整之書法作品,往往有“畫眼”之點睛之筆,但不可重復(fù)出現(xiàn),同樣,一個特別“經(jīng)典”之筆法,亦不可多次“顯擺”,否則,有“炫技”之嫌,且會給作品氣息帶來“故意做作”之“非自然”書寫狀態(tài)。
歐陽中石先生講述其學(xué)書之路,其中有一點啟發(fā)是“少而精”,其在十多歲時,跟老師學(xué)習(xí)書法,第一個字就學(xué)了幾天,后來每次都只學(xué)一個字,半年后效果非常顯著?!吧俣辈皇閷W(xué)習(xí)書法之捷徑,所以,下面實操有兩個足矣,以鞏固筆法、字法之書寫技巧。
王羲之楷書2個:舍、故
“舍、故”兩字都凸顯了主筆,與其他筆畫拉開了距離,顯得字更有張力。
王羲之行書2個:佳、前
“佳”字之單人旁以打點起筆,“豎點”后再向左下慢慢提筆走,代替了一撇;“前”字之末筆,以側(cè)鋒取勝。
王羲之草書2個:未數(shù)
“未”字最后兩筆十分精彩,一個“提”,一個轉(zhuǎn)化為“撇”,呼應(yīng)中顯力度與速度;“數(shù)”字漲墨堆積在一起,有厚重之感。最后一筆連續(xù)幾折,其中有其一折向右下折,然后向左下極速撇出,變化及其豐富,個性十足,實為“另類”,可謂神來之筆,這一筆法技巧在當代優(yōu)秀書法作品中多被運用。
王羲之草書字組2個:救命、省別
字組“救命、省別”就是典型粗與細之對比,也是處理章法之一大技巧,其中“救命”為“一筆書”。
王羲之草法符號2個:何言羲之頓首頓首、羲之報
“何言羲之頓首頓首、羲之報”是上下斷開,然筆斷意連。其兩個“頓首”巧妙組合,就算不認識啥字,也覺美極,“何”寬“言”窄,“羲之、頓首”高度簡化,“頓首”簡化后只剩下一“符號”,此符號已約定俗成,后人創(chuàng)作多有運用,“頓首”由“頓”之左偏旁與“首”之上部草法組成,只有聯(lián)系上下文才能認讀,在草書中認讀不了也屬正常,除非專門研習(xí)草書之人方可認讀。
對于書法實操中“打點起筆”,歷代名家多為之,其中元代楊維楨筆法豐富,字法靈動,變化多端,如下圖:
總之,書法無一不以經(jīng)典之藝術(shù)、內(nèi)涵、魅力和點、線、面之表現(xiàn)形式向我們展現(xiàn)豐富之文化和生活。在書法中筆法、字法、墨法固然重要,但書法終究是一種抽象與具象之線條藝術(shù),所以,我們在注重法則時,還需加上心靈上之參與,如是,書法才會有靈魂。
本文來源:《文學(xué)教育》:http://00559.cn/w/wy/63.html
- 為什么發(fā)表論文都不開雜志社的發(fā)票呢?
- 2021-2022年CSCD中國科學(xué)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列表-理科南大核心目錄完整版
- CSCD中國科學(xué)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列表(2023-2024年度)南大核心目錄
- 融媒體環(huán)境下地方新聞網(wǎng)站媒體的發(fā)展路徑
- 創(chuàng)新與繼承:70周年獻禮片“三杰”研究
- 人本導(dǎo)向下的城市更新規(guī)劃思路探索——以上海松江區(qū)中山街道老城區(qū)為例
- 預(yù)制裝配式地鐵車站施工技術(shù)
- 從框架理論看“中國學(xué)習(xí)的人”
- 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古都洛陽城市形象建構(gòu)與傳播探析
- 價值工程在房地產(chǎn)開發(fā)管理分工中應(yīng)用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xué)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xué)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fù)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yīng)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xué)術(shù)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