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網最新政策,不知道這個你可能就學術不端了
今天剛接到的通知,知網太……(不敢說話了),看圖吧!
上面的這個信息,你可能看不大懂,不過沒關系,簡單來說就是——以后千萬別隨便檢測文章,不然就可能學術不端了!
從2019年10月開始,知網的大動作就沒有停過:
2019-10 知網分批次整改所收錄的期刊,凡是頁碼多、1P起發(fā)的期刊都要下架重整,直至符合要求才可以繼續(xù)收錄;
(直接結果:期刊版面費上漲,要求提高,多本刊物不再被知網收錄)
2020-01 疫情期間,知網聲稱免費開放通道,在家也可以輕松下載學術論文。其實,并沒有免費,或者說只是一部分免費,賺夠了名聲,卻沒有做實事;
(直接結果:知網被JUBAO,請去喝茶)
2020-04 知網檢測系統(tǒng)開始整改,大量碩論、期刊論文、本科論文系統(tǒng)被封停;
(直接結果:檢測難,難檢測)
2020-05 知網整改學術論文檢測系統(tǒng)
(直接結果:一不小心就會被學術不端)
學術論文檢測系統(tǒng)的整改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重點。知網被請去喝茶以后,開始轉過來整改自己的產品,在學術不端檢測系統(tǒng)上,要求檢測時必須要提供論文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三項基本信息。
很多作者可能會說,讓提供就提供唄,也不是見不得人,這有什么好說的。
只能說你想的太簡單,在宮斗劇里都活不過一集。
知網是專業(yè)做學術不端的,我們發(fā)的論文、專著大部分都是知網收錄的,就連檢測論文都是知網一家獨大的,它要真的想查你學術不端,那不是小case嗎?!
今天它真的做到了,防不勝防,做以下幾個假設
場景:小明在某寶上買了一篇檢測,根據(jù)要求需要提供姓名和單位,小明為了不泄露自己的真實信息,確定編造一個單位和姓名。
論文檢測重復率只有12%,小明興高采烈地去投稿了,結果被告知學術不端,差點鬧到學校去。
分析:新政策出臺了,別搞小聰明,只要你的文章上知網,規(guī)規(guī)矩矩的寫真實姓名吧,不然你投稿的時候,編輯已上傳文章,系統(tǒng)就會檢測到同一篇署名不同的論文,前面的論文是原創(chuàng),你的肯定就是假的,抄襲的,甚至是交易得來的。
場景:小紅、小藍、小紫合作了一篇文章,原定小紅是第一作者,于是查重、投稿的事要小紅負責。小紅檢測的時候為了方便,沒有提供小藍和小紫的姓名。
于是投稿的時候,系統(tǒng)自動檢測到文章多加了兩個作者,被判定為學術不端,半年內不得發(fā)表論文。
分析:有幾個作者就要寫幾個作者,不然后續(xù)發(fā)文章加作者就是學術不端的行為。為什么你初稿的時候沒有小藍、小紫,發(fā)稿的時候卻多了兩個人,這你能說的清楚嗎?就算你說清楚了,誰會相信呢?
場景:小黑在某寶上買了一個檢測,店家說自己用的是雜志社剩余的次數(shù),小黑很放心的發(fā)給他檢測了。結果發(fā)文的時候被提示學術不端,小黑很苦惱,咋回事呢?
分析:某寶上很多測期刊論文的,都是雜志社內部開的,反正知網有贈送系統(tǒng),自己用不完,就掙個外快唄。這樣恰恰就犯忌了。
假設你找的店家,拿的是《音樂研究》(*舉例,非針對,以下同)的系統(tǒng),那知網默認的就是只能測音樂美聲方面的文章;突然店家測了一篇建筑方向的文章,雖然不是你的文章,還是要連坐的。
場景:小白是建筑專業(yè)的,找的商家用的正好是建筑專業(yè)期刊的系統(tǒng),假如說是《北方建筑》的系統(tǒng)吧。
小白不知道自己用的是《北方建筑》的系統(tǒng),他測完之后就投了《百年建筑》。編輯告訴他,“您一稿多投,恕不錄用?!?/p>
分析:知網分給雜志社的系統(tǒng),默認只能檢測自己的稿子,現(xiàn)在《百年建筑》和《北方建筑》雜志社都查了同樣一篇稿子,系統(tǒng)才不會管那么多呢,兩個同樣性質的雜志社查了同一個作者的同一篇文章,不好意思,您就是一稿多投,學術不端了,小白拜拜吧!
想想真是可怕,檢測不對,不知不覺就被學術不端了,這以后發(fā)文章好難啊。
那么,以后文章就不能自己預檢嗎,那不是更加發(fā)不出論文了?
如果可以自己檢測,那該怎么測呢?評論區(qū)求支招,集思廣益,肯定是有辦法的
欄目分類
- 學術圈的“期刊鄙視鏈”:頂配SCI/SSCI一區(qū)>CSSCI/C刊>北大核心>本科學報>普刊...你的論文在哪個level?
- 論文終審被退稿,是期刊嫌棄我身份低,還是文章質量真的不行?難道期刊在耍我嗎?
- C刊創(chuàng)始人:C刊的標準已經被破壞,背離初衷,已經走遠了......細數(shù)C刊是怎么從學術標桿變成"學者噩夢"的?
- 3個月快速出書!企事業(yè)單位專屬ISBN書號申請通道已開啟!
- 我們很多科研成果明明都已經領先全世界,為什么我們的科學家還非要把論文首發(fā)到國外的期刊雜志上去?中國距擁有自己的頂級期刊還有多遠?
- 第一次投期刊被直接拒稿,建議轉投,這是委婉的說寫的太爛了還是真建議選適合的期刊?
- C 刊已成少數(shù)大佬的自留地了嗎?人文社科博士畢業(yè)需至少2篇C刊,但許多期刊拒收博士生獨作投稿。如何破局?!
- 坐不住了,全體青年學者、碩博生集體開麥!這一次中科院分區(qū)更新為什么惹了眾“怒”?
- 博士畢業(yè)、教師評職稱:這些黨報理論版發(fā)文等同核心期刊!全國省級黨報理論版名稱匯總,發(fā)黨報抵核心期刊的作者注意了,只能發(fā)這些版面!
- 為什么即便是很前沿的論文,引用文獻也有很多來自普刊而非核心?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