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SCI、SSCI、EI……的前世今生
做學術的搞不懂SCI、SSCI、EI……這些家伙就真的太對不起自己了,在內行人眼中,你不知道這些,就好像是一個孩子搞不明白“爸爸的媽媽叫什么”。既然話說到這里了,就來做個小科普吧!
鑒于這個知識體系的復雜、龐大,我們就以家族關系為喻,盤點SCI、SSCI、EI……的前世今生。
前言:
話說盤古開天地之后的第N年,世界上有兩大家族悄然壯大,它們在數(shù)據(jù)庫領域頗有建樹,形成二足分立之勢。這兩大家族分別是“愛思唯爾”和“湯森路透”。
愛思唯爾這個家族的歷史比較悠久,大概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荷蘭出版商愛思唯爾創(chuàng)辦了一家小型出版公司。300年后,一個名叫羅伯茨的繼承他的學術出版?zhèn)鹘y(tǒng),從事學術作品出版和國際傳播工作,并用愛思唯爾的名字給公司命名。
1999年,愛思唯爾收購美國工程信息公司(Ei)。從那以后,愛思唯爾憑借EI成為數(shù)據(jù)庫領域的不倒翁,值得注意的是,EI是中國從海外引進的第一個文獻數(shù)據(jù)庫。
和愛思唯爾家族不同,湯森路透家族成立時間較晚,但是非常之龐大,家族內又有4個大分支,各司其職,平行辦公。
湯森路透是由湯姆森公司和路透社合并而成的,2008年正式誕生,從事信息服務工作。
這是大家族的基本情況,附上一張圖表,下面我們再慢慢說~(這張圖將會貫穿我們這個思路)
一、愛思唯爾家族
愛思唯爾是以出版著稱的家族,他主辦的有EI檢索。
EI的中文名稱是“工程索引”,主要收錄工程技術領域的重要文獻。EI最大的優(yōu)點是被每個國家都認可,是全球核心。
“EI”就好比外國人的姓氏,它這一房有三個兄弟:EI核心收錄、非核心收錄(Pageone收錄)、會議論文。但是在2009年的時候,非核心收錄這一支破落,EI不再有核心與非核心之分。
EI目前只有EI期刊(JA類型)和EI會議(CA類型),在評職稱的時候,JA類型檔次會高于EI類型。
EI兄弟倆主攻動力、電工、電子、土建、水利等工程方向,所謂術業(yè)有專攻,EI錄用的文章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
同時,兄弟倆也是非常勤勞的,具體表現(xiàn)在EI每月出版1期,文摘1.3萬至1.4萬條,每期都附有主題索引與作者索引,另外每年還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它具有綜合性強、資料來源廣、地理覆蓋面廣、報道量大、報道質量高、權威性強、檢索方便等特點。
但是有一點,EI不收錄純基礎理論方面的論文。
二、湯森路透家族
看上面的圖表就知道湯森路透家族有多么龐大了!
早在20世紀初,湯森路透家族就已經(jīng)有了三個分支,分別為科學引文索引(SCI)、社會科學索引(SSCI)和藝術與人文引文索引(A&HCI)。說通俗一點,一個主管文科一個主管理科,還有一個小妹比較偏向文藝風。
到了2008年,湯森路透家族多了一個分支,專注于會議論文的檢索。與EI不同的是,湯森路透的“會議錄”記載的更加全面,包含文理兩類,分別為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CPCI-S)和社會與人文科學會議錄索引(CPCI-SSH)。
又過了三年,湯森路透家族再添干將,大家長推出了兩類圖書引文索引數(shù)據(jù)庫,即科學圖書引文索引(BKCU-S)和社會與人文圖書引文索引(BKCI-SSH)。
以上這些數(shù)據(jù)庫共同組成了Web of Science 核心引文數(shù)據(jù)庫,使得其核心數(shù)據(jù)庫涵蓋了各學科領域的雜志、會議錄和圖書索引。
至此,湯森路透家族已經(jīng)完全成熟!
▌ SCI
SCI 又叫科學引文索引,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chuàng)建、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
這里有一個誤區(qū),SCI ≠ Science ≠ 期刊,很多人都認為SCI 或者SSCI等是一本期刊,這個觀點明顯是錯的。SCI是期刊的檢索工具,就好比知網(wǎng)一樣,收錄了許多期刊文章。
它本身有一套嚴格的選刊標準和評估程序,憑借這一套標準選出來的期刊都是質量高、權威性強的期刊,因此被它檢索的論文可以代表當時有關領域的先進水平,這也是SCI被請上神壇的重要原因。
但是SCI有點“偏科”,它主要收錄的主要是科技期刊,包括數(shù)、理、化、農、林、醫(yī)、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環(huán)境、材料、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
它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不但收錄文獻的作者、題目、源期刊、摘要、關鍵詞,以及出版信息等,而且還收錄每篇論文引用文獻的信息,建立了引文索引。
這樣一來,SCI不僅可以從文獻引證的角度評估文章的學術價值,還可以迅速方便地組建研究課題的參考文獻網(wǎng)絡。
▌ SSCI
SSCI是SCI的姊妹篇,上面說過湯森路透家族有明確的分工方向,既然SCI 已經(jīng)囊括了自然科學的范疇,所以SSCI就只能在剩下的領域里劃分自己的勢力范圍。
它將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社會科學論文納入自己的保護范圍,內容主要涵蓋人類學、法律、經(jīng)濟、歷史、地理、心理學等55個領域。收錄文獻類型包括:研究論文,書評,專題討論,社論,人物自傳,書信等。
有一個話題很有意思,說:SSCI和SCI哪個更難發(fā)一點?
相信看到這里你就應該知道答案了。
SSCI和SCI本身就是不同領域的,可以說你的文章要么發(fā)SCI,要么發(fā)SSCI,不可能被兩個同時檢索,所以完全沒有可比性。
看了這篇文章,以后應該不會有人再問這種問題吧?!
▌ A&HCI
相較于SCI、SSCI收錄的期刊,A&HCI就好像是下凡的仙女,它全名“藝術與人文科學引文索引”,聽上去就是富有藝術氣息,不食人間煙火。
在家族內部,A&HCI雖然不爭不搶,鮮為人知,但是它和SCI是同一個級別的,遇到相關資源,最好搶先發(fā)表論文。
為什么呢?
A&HCI主打文藝體育等方向,這個方向的期刊在國內寥寥可數(shù),更別說相關方向的核心期刊了。況且人多粥少,想發(fā)論文更是難上加難。
拿“音樂”這一學科來講,國內能被知網(wǎng)收錄的只有54本期刊,雙核的期刊只有6本,
北大核心期刊有4本,南核最少,只有2本,其他的都是普刊,這個數(shù)量對于音樂方向的作者就太不友好了。
但是有A&HCI資源就好說了,本身就是搞藝術的,一下子就拓展了人文學科的可選擇性,關鍵在于級別夠格!
所以,遇到A&HCI,一定要拿下它。(PS:才不會告訴你,我這有A&HCI的資源,哈哈)
▌ CPCI
CPCI是會議錄,包括兩大分支CPCI-S(科學技術會議錄)和CPCI-SSH(社會與人文科學會議錄),就相當于SSCI和SCI的區(qū)別,只不過它主管的是會議論文,而非期刊。在國際上,它和EI會議共同檢索會議相關期刊及論文。
別看CPCI的出場順序靠后,人家可是湯森路透家族的元老級人物,1990年在創(chuàng)建SCI的時候就有了CPCI。
后來在2008年10月Web of Science全新升級中,CPCI收購了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與SCIE, SSCI, A&HCI共同形成了一道獨特的“引文索引”風景線。
▌ BKCI
BKCI用的比較少,這里稍微做一下介紹。
BKCI是湯森路透在2005年推出的圖書引文索引數(shù)據(jù)庫,即科學圖書引文索引(BKCI-S)和社會與人文圖書引文索引(BKCI-SSH),它和SCI、SSCI、A&HCI、CPCI共同組成了Web of Science核心引文數(shù)據(jù)庫,使得其核心數(shù)據(jù)庫涵蓋了各學科領域的雜志、會議錄、圖書索引。
小結:
愛思唯爾和湯森路透在數(shù)據(jù)庫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愛思唯爾偏向于工程技術類,但是它的檢索非常方便。湯森路透的分科比較多,涵蓋全面,而且相互之間不存在交叉部分??梢哉f,一本期刊、一篇論文,它可能被SCI和EI同時檢索,但是絕對不可能被湯森路透家族內的兩個分類同時檢索。
基于這種關系,西方的數(shù)據(jù)庫傳到國內,又衍生出了不同的檢索系統(tǒng)。
比如在國內,SSCI和A&HCI合并演化為CSSCI,通俗來講就是文科大類。而理科則是由EI源刊和SCI演化過來的。
三、核心期刊
數(shù)據(jù)庫是從西方興起的,引入中國時根據(jù)國內的學術情況作了一些改變。在這里我們仍然以國內的說法(即核心期刊)來講。
核心期刊主要是指某學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所含專業(yè)情報信息量大,質量高,能夠代表專業(yè)學科發(fā)展水平并受到本學科讀者重視的專業(yè)期刊。
在我國一般根據(jù)以下原則來測定:
(一)載文量(即刊載本學科的文獻量)多的期刊;
(二)被二次文獻摘錄量大的期刊;
(三)被讀者引用次數(shù)多的期刊。
目前,國內有7大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遴選體系,我們只講其中三種,即北核、南核以及CSCD期刊。
▌ CSCD
知識體系可以分成兩大部分,其中,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部分是人文、社會科學體系,另外一部分則是社會科學體系。
在中國,CSCD 負責的即是科學領域,相當于國外的EI和SCI,非常巧的是,CSCD被譽為“中國的SCI”。
它的全名為“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創(chuàng)建于1989年,是我國第一個引文數(shù)據(jù)庫,老大哥一般的存在,主要收錄我國數(shù)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學等領域的期刊。
(下面的話都是廢話了,主要夸一夸CSCD,吹吹彩虹屁)
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內容豐富、結構科學、數(shù)據(jù)準確。系統(tǒng)除具備一般的檢索功能外,還提供新型的索引關系——引文索引,使用該功能,用戶可迅速從數(shù)百萬條引文中查詢到某篇科技文獻被引用的詳細情況,還可以從一篇早期的重要文獻或著者姓名入手,檢索到一批近期發(fā)表的相關文獻,對交叉學科和新學科的發(fā)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因為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具有建庫歷史最為悠久、專業(yè)性強、數(shù)據(jù)準確規(guī)范、檢索方式多樣、完整、方便等特點,自提供使用以來,深受用戶好評,所以被譽為“中國的SCI ”。
CSCD主攻科學方面,那么社會科學、人文科學領域呢?
▌ CSSCI
有心的人回留意到,為什么CSSCI和SSCI長得這么像呢?難道有什么淵源?
沒錯,CSSCI = SSCI + A&HCI ,主管人文社科類期刊。
再說的明白點,CSSCI 約等于 SSCI,“C”指的是中國(China),即CSSCI就是引入到中國的SSCI。
CSSCI是南京大學研制的,屬于國家、教育部重點研究項目,2000年結束相關工作。這項成果填補了我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的空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CSSCI分為源刊和擴展版。CSSCI源刊就是普遍所說的CSSCI,或者南大核心,這是各大高校普遍認可的,比北核還高了一個檔次。
至于C擴,有的學校認可,有的學校不認可。認可的學校里面,有的將它看做和C刊一個級別,有的認為它和北核水平相當,也有的介于兩者中間。
如果評職稱發(fā)論文的話,一定要先搞明白自己單位的文件要求。
▌ 北大核心/中文核心
小編剛剛開始接觸這些東西的時候,還鬧了一個大烏龍。把南大核心標注成了中文核心,當時想的是南核和北核都是核心,又都是中國的,應該都是中文核心吧。現(xiàn)在想想真的是太小白了。
北大核心和CSCD、CSSCI架構不太相似。后兩者從文獻之間的引證關系上揭示學科的發(fā)展走向,而北核是在深入研究核心期刊評價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選出并收錄論文數(shù)量較多,文摘率、引文率、讀者利用率相對高,在本學科學術水平較高、影響力較大的期刊。
上面的這段話可能看不太懂,關于中國的期刊,你只要知道:
C刊= CSCD > C擴> = 北核
我覺得應該是講清楚了,如果你還是不明白,歡迎私聊探討?;蛘吣诎l(fā)論文的時候,提前說清楚您的要求,我們會給你推薦最合適的期刊級別。
用我們的專業(yè)為您提供優(yōu)質服務,驕傲!
(完)
欄目分類
- 論文終審被退稿,是期刊嫌棄我身份低,還是文章質量真的不行?難道期刊在耍我嗎?
- C刊創(chuàng)始人:C刊的標準已經(jīng)被破壞,背離初衷,已經(jīng)走遠了......細數(shù)C刊是怎么從學術標桿變成"學者噩夢"的?
- 3個月快速出書!企事業(yè)單位專屬ISBN書號申請通道已開啟!
- 我們很多科研成果明明都已經(jīng)領先全世界,為什么我們的科學家還非要把論文首發(fā)到國外的期刊雜志上去?中國距擁有自己的頂級期刊還有多遠?
- 第一次投期刊被直接拒稿,建議轉投,這是委婉的說寫的太爛了還是真建議選適合的期刊?
- C 刊已成少數(shù)大佬的自留地了嗎?人文社科博士畢業(yè)需至少2篇C刊,但許多期刊拒收博士生獨作投稿。如何破局?!
- 坐不住了,全體青年學者、碩博生集體開麥!這一次中科院分區(qū)更新為什么惹了眾“怒”?
- 博士畢業(yè)、教師評職稱:這些黨報理論版發(fā)文等同核心期刊!全國省級黨報理論版名稱匯總,發(fā)黨報抵核心期刊的作者注意了,只能發(fā)這些版面!
- 為什么即便是很前沿的論文,引用文獻也有很多來自普刊而非核心?
- 《新華網(wǎng)》主流媒體理論論文發(fā)表注意事項,有稿費!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