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師生互相的配合方式方法上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
1.學生預習,教師點撥。學習是分階段、需要具備一定基礎鋪墊的系列過程,溫故而知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應充分體現(xiàn)在提前介入學習領域中。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只是對某一階段或層面知識內容的準備性瀏覽,從中產生出問題和難點,并把它作為目標,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師生有意識地解決問題、達到目標。作為教師,急學生之所急,解學生之所難,有求必應,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一層深一層,循序漸進,讓知識的雪球越滾越大。
2.教師導引,學生跟進。在一些科目或一定階段,針對特定的目標內容,富有經驗的教師能把知識講“活”。通過娓娓動聽的演說,惟妙惟肖的展示,入情入理、絲絲入扣的分析,讓學生聽得入迷,引人入勝,進入情景,達到了“學生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的境界。這實際上是強化了學生的感受,使他們受到了熏陶和感染,感染到一定程度是不由自主,學生的不由自主也是一種自覺性、主動性。這樣的教師往往是專家型、演說家型的,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的確有但不常見,這種模式是我們教師追求的較高境界。
3.教學典例,師生擴展。教材提供最一般化、最基礎也最具典型的題例,通過這些典例介紹、引出、生成科學規(guī)律和知識系列,讓人們去認識、利用。教師可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典例,和學生共同開展驗證、探索和挖掘的活動。教師是“探索隊”中的一員,而且僅是其中的一員,讓學生獨立承擔各自角色的職責,好奇心和探險的天性會大大加強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他們勇于探索、樂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實際上,真正教會學生學習的是他們自己,是他人無法替代的具有主動性的自覺活動和思考。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學效益的優(yōu)化是十分深刻、復雜的系統(tǒng)過程,也是學校教研部門和廣大教師不斷研究、解決、實踐的重要課題。我們僅就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性的培養(yǎng)和發(fā)揮做一些思考,概括一些做法,期望對教學實踐有所裨益。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